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江南社會史研究中的東海類型——一個問題的引論

2015-04-18 11:21:30
江蘇社會科學 2015年5期
關鍵詞:生活

小 田

小 田,蘇州大學歷史系教授 215123

從地域空間看,江南社會存在數種類型的生活形態。作為江南社會的天然組成部分,東海一方的生活形態自然應該列于其中,在學理上不妨稱之為“東海類型”。這一類型長期以來被江南社會史研究者所忽略,需要引起重視。

一、東海類型是江南社會天然的生活形態

關于江南地域范圍,自古以來,歧說紛紜,主要論者據以確定地域范圍的標準各各不一:或者行政區劃,或者經濟區劃,或者方言系統,或者風土人情……抑或幾者的綜合。筆者以為,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當然是必須的,但作為標準的這些因素不應等量齊觀:一些變動不居的因素,典型者如行政區劃;或者模糊不清的因素,典型者如風土人情,不應成為基本的標準。那么相對穩定而清晰的要素是什么呢?自然生態。

美國學者施堅雅(G·W·Skinner)在“確定中國農業社會中區域體系的概念”時,特別提到18世紀菲利普·布茨(Philippe Buache)“獨特的學說”:地表由山脈分割的江河流域所構成,山脈是天然的分界線。據此,施堅雅認為,就農業中國來說,以江河流域作為地域的要素是特別適宜的。“雖然各流域區界限的確定包含有一些計算上的問題,但山脈形成的分水嶺還是容易鑒別的,以此作為區域分界線就能說明所有地區的地理范圍。”[1]〔美〕施堅雅:《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城市研究——施堅雅模式》(1977),王旭等譯,〔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頁。江河流域—山脈分界線或可粗略地視之為自然生態;從自然生態要素出發,江南地域景觀一目了然:從西部開始,由北向南轉東一線,緣飾著山丘,有寧鎮山脈、宜溧山地、黃山、莫干山、天目山、龍門山、會稽山、四明山、天臺山等;中部核心區以太湖為中心,是蘇南平原和浙北平原,地勢低平,呈淺碟形。整個江南以太湖為樞紐,上納山地之水,下泄至東海。寧紹北部雖被杭州灣喇叭口與杭嘉湖南部切開,但同屬浙北平原,呈現出與太湖地區基本相同的水鄉景觀。

整體地看,江南地理格局大體呈環狀梯級分布:中部水鄉,邊緣山丘,東部島灘;在這些特定的自然生態環境里,數千年來生息著不同的地方群體,衍為各具特色的生活形態,東部島灘為其一,是為“東海類型”。毫無疑義,東海類型是江南社會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形態。

但揆諸既往的研究,東海類型付諸闕如。在江南史研究中,江南水鄉最受關注。這里的民眾生活以太湖為中心而展開,于是有所謂“太湖文化”,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江南文化似乎就是太湖文化。由于春秋時代這里曾經存在過句吳和于越兩國[2]一般認為,在今天的江浙之間,南起寧紹,北至杭嘉湖,及至蘇南,在地理上常被稱為吳越之地;見陳橋驛:《吳越文化論叢》序,〔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版。,不少人又將江南文化等同于吳越文化。一旦將作如是觀,江南社會從自然到人文而社會,就變得非常純然:港汊密布交錯,農人共話桑麻,蘇杭地上天堂,便是全部的江南。其實,這只是江南整體社會的一個部分;所謂的“小橋、流水、人家”只是中心地帶的地域影像。在周邊山區,草木葳蕤,瀑布飛濺,炊煙裊裊,這些山里人家與中心部位的水鄉人家,盡管在自然和人文景觀等方面相去甚遠,但他們同是江南人家。在經濟形態方面,江南內部的差異亦然。近世以來,“近太湖諸地,家戶畜(蠶)取綿絲”[3]〔清〕姜順蛟、葉長揚修,施謙纂:乾隆《吳縣志》卷二十二“物產”。;如吳縣光福一帶,“蠶事尤勤于他處。……惟地無木棉,故紡織則不習也”[4]徐傅編、王墉等補輯:(光緒)《光福志》卷一“風俗”,〔蘇州〕蘇城毛上珍鉛印本1929年版。。習于棉紡織的則是臨江濱海的沙地:蘇松的太倉、常熟、江陰、松江、嘉定等地皆沙土,廣種棉花;浙東“三北”[5]原鎮海、慈溪和余姚三縣北部,俗稱“三北”或“三北平原”,1954年,“三北”被劃建為新的慈溪縣。見慈溪市地方文獻整理委員會編:《慈溪文獻集成》第一輯,龔建長序,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沙地從清康熙時開始植棉,徐玉《春花歌》云:“沙地種樹宜木棉,萬家衣食出其里”即吟此[6]楊積芳總纂:民國《余姚六倉志》卷十七“物產”。。放眼江南周邊山區,自是另一番景象;1930年代杭縣凌家橋的經濟作物種植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種茶栽竹便成為本區農民主要的副業,全區茶山和茶地計約二萬六千畝,竹林亦有一萬四千余畝。”[7]郭人全:《杭縣凌家橋的土地關系及農業經營》,俞慶棠主編:《農村生活叢談》,上海申報館1937年版。至于東部島灘,少能進入江南史研究者的法眼。第二代法國年鑒學派領袖布羅代爾(Fer nand Draudel)在考察16世紀后半期地中海島嶼時,批評“拘泥于政治文獻的歷史學家最初總是看不到”的事實:

不但社會生活孤寂閉塞,而且正如博物學家早就指出的那樣,鳥獸草木也與外界隔絕。任何一個島嶼不但有獨特的風土人情,并且有獨特的植物和動物,而這些特征又遲早總會與他人共享。……可是,這些珍奇資源決不意味著富足。沒有一個島嶼的生活能確有保障。每個島嶼尚未解決或者解決不了的大問題,就是怎樣依靠自己的資源、土地、果園和畜群生活,以及由于做不到這一點而怎樣向外求援。[8]〔法〕費爾南·布羅代爾:《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第一卷),唐家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203頁。

布氏在這里一再強調“任何一個島嶼”都具有這樣的特征,并非以抽象的概念取代實際的海島生活,而是意在提醒人們,類如地理、生物、氣候等這些自然生態要素,與當地族群之間所形成的關系,形成了一種“幾乎靜止的歷史,……這是一種緩慢流逝、緩慢演變、經常出現反復和不斷重新開始的周期性歷史”,是為歷史的長時段要素[1]〔法〕費爾南·布羅代爾:《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參見賴建誠:《布羅代爾的史學解析》,〔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頁。。在寧波舟山魚場,人們看到的即是這樣一部歷史:其地質為海珊,并有錢塘江長江之有機物質流入,浮游生物豐富。五、六月間寒暖流交錯,水溫漸增,烏賊次第來游,形成漁場,分兩大區域,北為江蘇崇明縣,屬馬鞍群島,南為浙江定海縣,屬中街山群島,南北長達八十里。每年漁期自農歷四月初至五月底止,為期僅兩月。浙東居民多賴此為生[2]《舟山群島之魚場》,《銀行周報》1933年第17卷第5期。。單單其中的岱山:

你可不要藐視這僅有三千余萬公尺面積的小島,它是浙江省漁業的唯一根據地,同時,也是年產食鹽六十萬擔的制造場,它負荷著十四五萬漁鹽民生活的重任,從有歷史以來,便一直盡著這種最大的義務。[3][4]圣旦:《岱山的漁鹽民》,〔上海〕《光明》,1936年第1卷第8期。

所以,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岱山鹽民生活場景雖說被記錄于1930年代,其實“從有歷史以來,便一直”是這樣的:“海水在高熱度的熱氣中蒸發著,噴出腥濕的濁氛,但他們不害怕頭上燃燒似的陽光,也不害怕腳下沸滾般的熱水,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在繼續不斷地工作著。”[4]

很明顯,這樣的生活形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所謂“命定的自然生活”即指此:“天賦予沿海漁民的是荒僻的島嶼和蒼茫的海水,沙多土少的山地,只可棲止,不足養活他們;但有潮汐的海水,卻可以供給他們無窮的需求。天鑄定的他們的命運,非結網捕魚過活不可。”[5]吳念中:《我國沿海的漁民文化調查》,《文化建設》,1935年第1卷第10期。海水提供了漁業資源,卻不能飲用。在嵊山島,“泉源不厚,又無樹木為之蓄養,如遇多日不雨,飲料即感缺乏”,所以“日用所需,以吃水問題為最大,……其因汲水而啟爭斗者,時有所聞。”[6]江蘇省立漁業試驗場編印:《嵊山漁村調查》,1935年;見李文海主編:《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二編·鄉村社會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561頁。這是天然的生活形態。布羅代爾強調,自然生態“也是歷史研究的一個方面,而且與其說研究地理,不如說研究歷史。……在這種情況下,地理不再是目的本身,而成了一種手段。地理能夠幫助人們重新找到最緩慢的結構性的真實事物。……這樣的地理學就特別有利于烘托一種幾乎靜止的歷史,當然有一個條件,即歷史要遵循它的教導,并接受它的分類和范疇。”[7]〔法〕費爾南·布羅代爾:《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第一卷),唐家龍等譯,第20-21頁。東海類型的獲得正是遵循地理“教導”的結果。在這樣的思路中,島灘生活的獨特價值為之凸顯,并作為一種生活形態呼喚史家的重視;實際歷史場景的展示當然歸于江南史研究者的責任。

二、東海類型是江南史研究必然的取徑單位

東海類型的江南史考察更宜于在社會史理路中進行。

如何進行地方史的研究?眼光向下的社會史學者對此進行了更多的思考。有一種地方史討論僅僅把地方視為地理空間,以為整體中國只是各個地方的拼合。汪榮祖先生認為,這樣的“地方史尚未能表達地方史觀,或對國史提出地方的看法,甚至仍以中央史觀來研究地方史”;而英、法學者的所謂地方史,“多指城鄉史,甚至是社區史”[8]汪榮祖:《史學九章》,〔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116頁。。專注于草根群體日常生活的人類學,對社區生活之所以情有獨鐘,就出于表達地方觀點的需要:“從生活本身來認識文化之意義及生活之有其整體性,在研究方法上,自必從文化之整體入手。于是,功能派力辟歷史學派對于文化斷章取義之慣技,而主張在一具體社區作全盤精密之實地觀察。”[1]〔英〕馬林諾斯基:《文化論》(1940),費孝通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譯序”第2頁。費孝通先生進一步提示,“如果歷史材料充分的話,任何時代的社區都同樣的可作為分析對象”[2]費孝通:《鄉土中國》(1947),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頁。。社區即日常共同體[3]“共同體”概念是由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在其名著《共同體與社會》(1881年初稿,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中發明的,著眼于社會的聯結紐帶,被翻譯成英文“community”后,突出了自然空間的涵義。目前,此詞的中文翻譯有三:社群、社區和共同體,考慮到這一概念的原意、翻譯及其演變過程,筆者認為,在中文使用過程中,“共同體”作為母詞,更具包容性,含有自然空間、群體關系以及其間的生活意識等意義;為了突出“眼光向下”的特征,社會史不妨稱之為“日常共同體”。,一部分社會史學者確實就在進行這樣的日常共同體研究。布羅代爾強調,社會史“必須盡可能地注意最小的文化單位”[4]〔法〕費爾南·布羅代爾:《長時段:歷史和社會科學》(1965),顧良等譯、衣俊卿主編:《社會歷史理論的微觀視域》,〔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第118頁。。這一思路最終成就了法國史家勒華拉杜里(E.Le Roy Ladurie)的《蒙塔尤》這樣的社會史典范之作:以中世紀時法國南部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小山村作為考察對象,“試圖把構成和表現14世紀初蒙塔尤社區生活的各種參數一一揭示出來”[5]〔法〕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1975),許明龍、馬勝利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第2頁。按,國內亦有將Le Roy Ladurie譯作“勒·羅瓦·拉杜里或勒魯瓦·拉迪里”的。。

然而,社會史學者很快遇到了與人類學同樣的質疑。有學者質疑:微觀共同體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和反映宏大社會?這是一個涉及地方史研究的根本學術價值的問題。一部分人類學學者辯稱,共同體考察是所謂“社會縮影法”,可以讓我們在“典型的”小鎮或鄉村中找到民族社會、文明、大宗教或任何總括和簡化現象的精髓[6]〔法〕克利福德·格爾茲:《文化的解釋》(1973),納日碧力戈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頁。按,格爾茲,即吉爾茲(C.Geertz)。。而費孝通則冷靜地對待別人的質疑,坦言“這樣批評是可以的,因為顯而易見的,中國有千千萬萬個農村,哪一個夠得上能代表中國農村的典型資格呢?”[7][9]費孝通、張之毅:《云南三村》(1938-194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序”第6頁,第7頁。局部與整體的矛盾在實際的調查研究中表現得非常突出:“事實上沒有可能用對全中國每一個農村都進行調查的方法去達到了解中國農村全貌的目的。這不是現實的方法。”[8]費孝通:《社會調查自白》,〔北京〕知識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頁。費孝通以其數十年的社會人類學實踐最終找到一條“現實的方法”:

我們能對一個具體的社區,解剖清楚它社會結構里各方面的內部聯系,再查清楚產生這個結構的條件,可以說有如了解了一只“麻雀”的五臟六腑和生理循環運作,有了一個具體的標本。然后再去以觀察條件相同和條件不同的其他社區,和已有的這個標本作比較,把相同和相近的歸在一起,把它們和不同的和相遠的區別開來。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或模式了。這也可以稱之為類型比較法。應用類型比較法,我們可以逐步地擴大實地觀察的范圍,按著已有類型去尋找不同的具體社區,進行比較分析,逐步識別出中國農村的各種類型。也就由一點到多點,由多點到更大的面,由局部接近全體。……這樣積以時日,即使我們不可能一下認識清楚千千萬萬的中國農村,但是可以逐步增加我們對不同類型的農村的知識,步步綜合,接近認識中國農村的基本面貌。[9]

點→多點→面→全面,即一類型共同體→多類型共同體→地域→中國,從費孝通走過的學術軌跡,我們得到啟示:社會史的地方考察也完全可以依循上述路徑,而且,以再現實際社會歷史場景為基本職志的社會史,面對具體的共同體歷史更應不厭其多而繁。從費孝通的“類型比較法”不難看出,其中最為關鍵之處在于“類型”的確認。正是類型的發現,使其與自然科學的隨機抽樣大異其趣:

統計學上的方法是隨機抽樣,依靠機率的原理在整體中取樣,那是根據被研究的對象中局部的變異是出于機率的假定。可是社會現象卻沒有這樣簡單。我認為在采取抽樣方法來作定量分析之前,必須先走一步分別類型的定性分析。那就是說只有同一類型的事物中才能適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定量應以定性為前提。[1]費孝通:《社會調查自白》,〔北京〕知識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頁。

同樣地,江南社會史研究也“必須先走一步分別類型的定性分析”,至于哪些類型,則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那就是,依據自然生態環境的不同而可厘定為三種基本類型:中部水鄉、邊緣山丘和東部島灘,即江南社會的基本生活形態。其中,東海島灘生活以其迥然不同于其他生活形態的特性,戛戛成為一種類型。舟山的漁民“常年飄搖在風浪里,把性命去掙應得的代價,比之農村的生活,要艱辛許多”[2]邵冠祥:《舟山的漁村》,《詩歌小品》1936年創刊號。。島民生活程度亦不可與江南水鄉和山區同日而語:“舟山各島上的居民,他們住的大都是比原始時代稍進化的木架屋,和低陋的竹籬扎成的草屋;吃的多是些蕃茹干,他們在一年之中,少有日子吃米飯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是怎樣底貧苦底受著生活底煎熬!”[3]綏之:《島民生活一瞥》,《人言周刊》1936年第2卷第45期。在舟山島,聚落景觀別具一格:

大小聚落,多位于一百公尺以下之地……最足注意者,主要聚落,既不在平原本部,亦不在海邊,最常見之“位址”(site),厥為山地與平原接觸之處。定海縣城如此,較大之十余村鎮,除沈家門、岑港鎮,與縣城之碼頭聚落外,亦如此。小村與獨戶,概以此為原則。良由本島山地多平地少,凡有平地,理宜用于生產,毋使為屋宇所占。居民宅于山麓,固也。[4][5]羅開富:《舟山島》,《地理》1948年第6卷第1期。

舟山島民的經濟活動,以漁鹽與耕作為主,依島嶼生態而呈現出鮮明的特征:“耕地為各河谷與濱海平原,面積小而分散,大農制自難存在,反之,小村與獨戶之多,表露小農之象征”;該島南北兩岸之沙灘和泥灘及附近小島,皆有鹽田,因“各島間海水之化學成分”優良,其鹽田利益不薄;但島內之棉花,因“土壤本身之缺點”,“其產量較低于大陸各縣”[5]。

島民生活中的某些特殊風俗,乍聞之下,讓人匪夷所思。在岱山,“憎惡女孩已成為勞苦父母的普遍心理,所以她們一生下來就有被溺死的機會,……但幸運的是他們懼怕天打,因此從迷信的權力下,許多姊妹得能活下來”[6][7][8]呂紫:《岱山的婦女》,《婦女生活》1937年第4卷第5期。。實際上,能夠活下來,卻未必是她們的幸運:

從襁褓起到自己能行動止,這時候做母親的除稍稍照顧衣食外,終日把孩子放在鹽田邊,自己去工作。特別是女孩,是不會引(起)母親愛惜的,她們是足夠倦勞了,那〔哪〕里能有時間去照顧女孩,她能自己死去,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她們在鹽田爬的時候,爬到遠了往往被野狗咬,或跌得頭破血流,成為終身殘疾的。比起睡在搖籃里的女孩,她們同樣是人類呀!為的是她們父母要掙扎吃一口僅能充饑的飯。

……到青春的時候,她們中一部份的命運是轉變了!……被饑餓迫著(走上)出賣肉體的路。因為這種生活在物質上的報酬較豐,家庭間無可奈何,往往使女兒媳婦去度此生涯,這種生涯是被經濟較寬者所極看不起的下流人。[7]

面對這樣的風習,某些不明究里的“外鄉人”便在報紙上發表議論,稱“岱婦素性淫蕩”。但1940年代有調查者詰問:做父母的“何嘗不知,但是什么能解救家中的窮呢?”做女兒的難道不知恥辱嗎?當然不是!實情是,“她們所得的代價依舊是很低的,不過比比她們父親勞動血汗換來的一擔鹽只能賣幾毛錢,還要抽捐稅是足夠可觀了!因此養成一般貧苦姊妹出賣肉體的風尚”[8]。

近代中國許多地方都存在重男輕女的心理,都遺存溺嬰的惡習,都流行著童養媳的風俗,都處于窮窘的境地,可是深入岱山島卻發現,此地女性生活之不堪遠過于他方,至少在江南其他類型的地方難得一見。東海類型的民眾生活因此而有了專門研究的必要。談及舟山群島的婦女生活,時人認為,雖說“她們的境遇當然是和全中國的多數婦女的命運差不多”,但“島上特有的生活在黑暗與勞苦里”的漁鹽農婦們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因為“她們占著全部(婦女)人數的大多數。……因為她們是落后的,同時她們永被埋在這個孤懸在海外的群島上”[1]陸洋:《舟山群島的漁鹽農婦們》,《女聲》1943年第9期。,就是說,她們以自己的特殊命運詮釋了整個中國的婦女的時代命運。

顯然地,這是一個從自然生態到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獨具特色的類型——東海類型,它無法由江南社會的其他類型所取代。社會史是細節的展示,總體上說,東海類型還需要歷史細節的充實,由此必然地成為江南社會史研究的取徑單位。

三、關于東海類型的問題意識

至此可以認為,無論在地域社會生活實態中,還是在社會史的學理探討上,東海類型都是我們無法忽略的對象。當我們在這里鄭重地將之當作一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中國史學研究中的一個常規思路或許隨之出現:我們需要填補東海類型的空白;而“空白”一般之謂,不過是提醒人們在以后的討論中多增加一個考察類型,多提供一個典型例證。如果僅止于這樣的認識,人們也許了解了東海島灘生活史,卻未能實際推動江南社會史研究的發展,也更談不上對社會史研究的學科推動。法國史家普羅斯特(Antoine Prost)指出:

有很多種方式“推動”歷史學發展。最簡單的就是填補我們認識上的空白。而空白又是什么?我們總會找到一個還沒有人寫過其歷史的村莊,但是寫出第n個村莊的歷史就真的填補了一個空白么?它教給我們哪些以前不知道的東西?真正的空白不是還未有人書寫其歷史的漏網之魚,而是歷史學家還未做出解答的問題。[2]〔法〕安托萬·普羅斯特:《歷史學十二講》(1996),王春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2-73頁。

普羅斯特的提示讓我們在對待東海類型時,應該具備真正的問題意識。首先在認識上,地域社會中的特定類型應該成為認識整體中國的基本取樣單位。

一旦關注東海類型,灘涂、海水、島礁、海船、漁鹽場、媽祖等環境要素很自然地成為江南社會的文化符號。事實上在江南社會內部,不同類型的地區存在著不同樣式的文化符號。這表明,從認識整體中國的目的出發,基于自然生態要素的緊密關聯而成為一體的地域社會,并不合適作為個案取樣單位,而更有取樣價值的無寧是地域社會中的不同類型。不只是江南,應該說,絕大多數地域社會都應如是觀。

地域類型的發現,不僅為我們通過個案認識地域社會、進而認識整體中國提供了一種現實的可能,也提醒我們,沒有必要以同一類型的另外一個個案去重復現成的答案,因為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那不是真的“空白”,而不過是普羅斯特筆下的“第n個村莊”。杭州灣兩岸的鹽灘屬于東海類型,那里受著海水的灌溉,土質純咸,成為產鹽之區。據研究,這個鹽區始于宋朝,不過那時候的產額,并沒有像現在這樣多,而且技術也很笨拙,完全是用鍋子燒的。到了晚清咸豐同治年間以后,一部分鹽民,才漸漸改用曬板,產量增加了。就余姚鹽場說,至1930年中期,因為海灘逐漸填漲,較以前大大擴充,東起新浦沿,西迄廊廈鄉,南接六塘,北盡止沙,就中十足有二十五萬一千多畝的鹵地,劃分七區,散處著十萬以上的鹽民。因為鹽戶激增,所以廠的設置和板的數額,也跟著突飛猛進[3]叔范:《余姚的鹽民生活和鹽潮》,《東方雜志》1936年第33卷第2號。。在錢塘江沿岸沖積平原上,散布著許多鹽場;蔣夢麟筆下的蔣村代表了杭州灣兩岸鹽區的普遍情形:“幾百年來,江水沿岸積留下肥沃的泥土,使兩岸逐步向杭州灣擴伸。居民就在江邊新生地上筑起臨時的圍堤截留海水曬鹽。每年的鹽產量相當可觀,足以供應幾百萬人的需要。”海灘填漲過程中的“滄海桑田”,讓作為個案的蔣村取得了東海類型的意義:

經過若干年代以后,江岸再度向前伸展,原來曬鹽的地方鹽份漸漸消失凈盡,于是居民就在離江相當遠的地方筑起堤防,保護漸趨干燥的土地,準備在上面蓄草放牧。再過一段長時期以后,這塊土地上面就可以植棉或種桑了。要把這種土地改為稻田,也許要再過五十年。因為種稻需要大量的水,而挖池塘筑圳渠來灌溉稻田是需要相當時間的,同時土地本身也需要相當時間才能慢慢變為沃土。[1]蔣夢麟:《西潮》(1943),〔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頁。

蔣村共同體的經濟生活情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似乎“別樣”的江南,這別樣的價值不但因為它是一個典型個案,更重要之處在于,它是特別類型中的個案,代表了一個原先被忽略的東海類型。蔣村之于江南、之于中國的類型學意義,在此獲得了普遍的歷史認識論價值。

另一問題意識體現在方法上:社會史研究可以借鑒人類學方法。

現代人類學從其誕生之初就常常選擇海中孤島作為觀察的地點,因為那里的共同體便于他們進行“簡單社會”分析。社會史擅長于日常共同體分析,但自成一體的島灘共同體卻很少引起他們的注意,這應該跟江南史研究中東海類型的缺失不無關系。作為第一次鴉片戰爭后第一批開放的通商口岸,寧波成為中國最先邁向近代之路的地區之一,其經濟社會的近代變遷受到學者們的較多關注,但歷史學者也許不太在意,寧波還是江南島嶼最多的地方。在中心城市(寧波)的近代化大潮中,近在眼前的東海島灘的民眾生活狀態如何?史家少有關注。了解近代島民生活狀態需要考察特定共同體。以浙東象山的爵溪為例,其共同體格局就與水鄉和山區不同。爵溪距象山城20里,面臨汪洋大海,房舍約七八百間,面積不及四方里,人口四千多,居民百分之七十以上以捕魚為生[2][6]大木:《爵溪的漁民》,《展望》1943年第2卷第17期。。在島灘,“因天時與地理關系,較之內地,則迥然不同。居民迷信神權,每遇天災人禍,以及不可抗力之事件發生時,惟知祈求神佑,委之天命且性勇敢,而喜冒險,信仰心極強”[3]《舟山群島及嵊泗列島漁業報告》,《實業月刊》1939年第3期。。因此,幾乎“每一漁村,均有一座建筑較善之廟宇,所供奉者為天后、羊府、關圣三神為主,漁民染疾疑難,求治求解,故神為島民之主宰”[4][8]《枸杞漁村風光》,《新漁》1943年第8期。。漁民出漁期間,“偶遇大風浪,漁夫家人,皆集廟跪禱,祈神默佑”[5]江蘇省立漁業試驗場編印:《嵊山漁村調查》,1935年;見李文海主編:《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二編·鄉村社會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561頁。。而在爵溪漁村里,還供奉著作為共同體始祖的騎督老爺。據稱,明代以前這里還是荒山,稱放馬山。元末明初倭寇擾亂浙江海邊,迨至洪武三年(1370)朝廷遣將來爵溪御倭,于是有城池、烽火臺等建筑,當時人稱防衛士兵為“騎督老爺”,他們的后裔便成了爵溪人,天后宮也有了這一面紅體胖的騎督老爺塑像[6]。與水鄉和山區不同的另一面是,島灘共同體的中心市場不發達。與爵溪同為靠山濱海的象山獅麓鄉,只有一個小小的市街,到了市日,附近的村莊會到這里來買點小菜佐膳,因為近海,市日里所賣也是魚類居多[7]楊成整:《象山獅麓鄉民生活》,《工商新聞》1948年第83期。。一直至民國末年,嵊泗島上竟然“無市集,無商鋪,各漁村僅有羹餅、香煙、酒與豆腐可買。”僅有一韓姓商船,從事漁貨之運輸,漁民購買日用品,則需去隔水相望的嵊山箱子岙[8]。

島灘共同體生活特別缺少安全感。在一個島嶼上,“濱海之處,除漁人不能不就近建居外,一般農民,似無靠海居住之必要。……對外治安不靜之世,靠海尤恐孤立無援”[1]。民國后期正值“治安不靜之世”,在寧波島灘,盜匪劫貨架人之事時有發生。據1940年代《寧波人周刊》:

(象山)石浦海外南漁山島(屬三門南田區)近被臺州股匪盤踞,勢甚猖獗,日前派匪向北漁山漁網戶強借糧款三百萬元,向住戶勒索二百萬元,否則傾巢劫擾,該島遠懸海外,政府鞭長莫及,現島民紛紛挈婦攜孺,搬箱帶籠,渡海向象南廷昌鄉逃避。

(定海)高亭鎮江南系一孤懸小島,住民僅百余家,本月二夜十一時許,突來匪徒十余人,手持木殼,破門而入,大肆劫掠,因本年漁汛不佳,民家均無積蓄,故損失尚輕。匪徒在虞成滿、任小國等六家挨戶搜劫,歷三時許后,始揚帆而去。[2]《定象盜匪,劫貨架人》,《寧波人周刊》,1946年第10、11期。

而在此之前的1930年代日偽統治時期,舟山的海盜又是另外一副嘴臉:

隨著敵艦的橫行,敵人又一手造成了“以華制華”的海盜,四出在海面上掠盜自己親愛的同胞,間接的幫助了敵人的搗亂。最近在舟山海面上的海盜,據說已經多過一百四十多股,這些使軍警也有了“鞭長莫及”之嘆了。

……海盜方面,也竟可以向〔要〕他們(——指要求漁民)領買“通行證”,每張索勒費用自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這樣就可以避免各種的麻煩。這類海匪槍械常常是很齊全,他們趁著政府力量不及的時候,竟敢“這樣喪心病狂”地殺害自己的同胞。[3]揚子江:《救救舟山群島的漁民》,《戰時生活》1938年第14期。

從海盜在近代舟山的橫行,我們可以看到東海共同體生活的常態及其在不同時代的歷險,這樣的常態及其歷險在“類型比較法”中的樣本意義自不待言,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旦開始島民生活的共同體史考察,史料問題接踵而來。斤斤于文獻資料的歷史學者不免捉襟見肘,但文化人類學在這方面有著更為成熟的經驗。他們對物質文化史料的利用,對自然—人文生態環境的理解,對口傳史料的蒐集,對儀式史料的索解,等等,在在值得社會史借鑒。事實上,近代學者在對島民生活進行研究時,已經注意到一些非常規史料。1940年代后期在梳理舟山群島聚落歷史時,田野工作者發現:“在東部密實山塊內,有兩小村位于高約一百四十公尺之處,一名李家,一名桃家;鄭家山之南,更有無名小村,高據二百余公尺;是為本島聚落之最高限。”這種現象頗令人起疑:“在漁鹽為利之海島,而必退據山地,似非常態”,對此調查者意測:“本島殖民已有相當時日,新者進,老者退,漸至窮山僻壤,亦入居住之域矣。”在這里,聚落本身的位置成為共同體的史料。另一種史料形式為“昔時人居”的數處“古跡”,位于定海縣城西側鹽田之濱,調查者判斷,此“為濱海不利人居之證。”另以村落稱謂作為史料的做法更有人類學的意味了:這里的“三家村”常見李家村、朱家村、黃家村之名,調查者指為“昔日家族遷徙之跡”[4]。

這樣看來,要還原東海島灘共同體生活的情形,并不缺少史料,頗費思量的問題是,面對一些非常規史料,習慣于文獻鋪排的歷史學者如何將這些史料“歷史化”?不過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是個案的就事論事,它們的產生雖然緣于東海類型的發現,而其創新性解決必將推動整個社會史研究方法的更生。而這,應該是我們更為看重的。

關于東海類型,上文所有結論,從歷史研究的角度都還處于開始和暫時階段,是為一個問題的引論;不斷的否定有待于江南社會史研究的拓展。

猜你喜歡
生活
生活另一面
漫生活
愛生活,愛思考
愛生活,愛思考
社保讓生活有底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07:16:27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創意給生活帶來了快樂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水煮生活樂趣十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色偷偷一区|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国产成人一二三| 91九色国产在线|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玖玖视频| 91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a级毛片|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福利在线一区|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99re视频在线|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www视频|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91丝袜乱伦| 久久网欧美|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公开视频|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91无码网站| 国产喷水视频|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91成人精品视频| 午夜视频日本|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一区色| 国产精品护士|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婷婷综合亚洲| 中文字幕啪啪|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