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譚學鋒 陳敏華
臨床上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太多,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給患者生活帶來不便和痛苦,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將中藥和蠟泥相結合,可充分利用加熱后蠟泥的溫熱作用,促進中藥的吸收,達到消除腫脹、止痛、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對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8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研究了中藥蠟泥療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護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80例,均符合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1)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關節疼痛;(2)X線示骨贅形成;(3)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個 /mL;(4)年齡≥ 40歲;(5)晨僵≤ 30 min;(6)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滿足(1)+(2)條或(1)+(3)+(5)+(6)條或(1)+(4)+(5)+(6)條者可診斷膝骨性關節炎[1]。隨機數字表法將80例患者分成兩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針灸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中藥蠟泥治療,具體藥方為含天然火山灰的蠟泥、紅花,當歸、川芎、雞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將蠟餅投入到融蠟箱,融化后取出置恒溫箱保溫。蠟療系統能自動過濾雜質和汗液,自動對蠟液進行紫外線消毒。蠟泥溫度控制在40~50 ℃,以患者耐受為宜,蠟型的大小、厚薄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先將含中藥的紗布敷在患者的膝部,蠟型敷于其上再將棉墊包裹在蠟型外層以達到保溫的目的,定時用蠟型對患者雙膝進行熱敷,1次/d,40 min/次,10 d為1個療程。治療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其在不加重膝關節疼痛的前提下進行康復訓練,2次/d,10~15 min/次[2]。
1.2.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全面護理,具體操作為:(1)心理護理。將疾病治療及康復過程、注意事項等耐心細致地講解給患者,將同病種不同個體治愈的病例介紹給患者,從而將患者的緊張及焦慮等不良心理有效消除掉,對臨床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配合,為早日康復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2)行動護理。囑咐患者充分休息,依據實際病情適當進行一些活動,從而使關節的正常活動功能得到有效保持。(3)膝部護理。囑咐患者切實做好對自身膝關節的保暖工作,如將護膝帶上等,對寒冷刺激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從而對膝關節進行切實有效的保護。(4)疼痛護理。患者的膝關節會在體力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劇烈疼痛及功能障礙,在這種情況下,臨床護理人員應該第一時間幫助患者平躺下來,和臨床醫師一起對患者的關節進行有效的松解,從而將患者的疼痛減輕到最低限度。(5)生活護理。由于患者無法方便地行走,因此在患者臥床期間應該切實做好對其的生活護理工作。定時幫助患者洗頭擦身,對指甲胡須進行修剪,對床單位進行及時整理,從而使患者獲得充分的舒適感。囑咐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吃生冷、油炸食品等[3-5]。
1.3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加拿大WOMAC評分法及膝關節綜合評定表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首先將改善率計算出來,計算方法為治療前后評分之差與治療前評分的比值,然后依據改善率進行評定,優:改善率>75%;良:改善率50%~70%;可:改善率25%~49%;差:改善率<25%[6]。
1.4 觀察指標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膝骨性關節病癥狀評定表”對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評定,包括疼痛、僵硬、腫脹等,患者的癥狀改善程度和分值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7]。同時通過靜脈采血對兩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進行測定。此外,自擬滿意度觀察表對患者對治療護理效果的滿意情況進行評定。
1.5 統計學處理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本研究中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用 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總積分、CRP、ESR水平比較 組內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總積分、CRP、ES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癥狀總積分、CRP、ES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總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患者的CRP、ES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對治療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對治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臨床上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大多是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給患者生活帶來不便和痛苦,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8]。臨床中熱療效果最好的當屬蠟療,中藥蠟泥療法屬自然療法,是祖國醫學內病外治法的一種。紅花的主要功效為利于血液循環,當歸的主要作用為補血活血,川芎的主要功效為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雞血藤的主要功效為舒筋活血,狗脊的主要功效為祛風濕,杜仲的主要功效為強筋骨,桑寄生的主要功效為強筋骨、祛風濕,透骨草的主要功效為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伸筋草的主要功效為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諸藥合用正對膝骨性關節炎病理,因此能夠取得良好治療效果。蠟泥加溫后能吸收大量熱,保溫時間長,緩慢放熱,具有強而持久的溫熱作用,能促進中藥的滲透吸收,有鎮痛消炎、活血通絡、促進組織修復、緩解肌肉痙攣、降低纖維組織張力、恢復組織彈性的作用。通過蠟療使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癥狀、體征得到明顯的改善[9-12]。且其操作簡便,療效確切,費用低,無明顯副作用,填補了本市空白,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同時,臨床上開展中藥蠟泥療法,預期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總積分、CRP、ESR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總積分、CRP、ESR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癥狀總積分(分)CRP(mg/L)ESR(mm/h)觀察組(n=40)治療前 16.59±5.57 13.58±14.82 23.27±18.28治療后 6.53±4.96*△ 8.09±6.11△ 14.39±9.19△對照組(n=40)治療前 15.87±4.93 12.34±12.22 21.40±16.02治療后 8.96±4.16△ 8.19±6.71 13.43±7.66△

表4 兩組患者對治療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 例(%)
本研究將中藥和蠟泥相結合,充分利用加熱后蠟泥的溫熱作用,促進中藥的吸收,達到消除腫脹、止痛、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價值[13-15]。同時給予其全面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說明了中藥蠟泥療法聯合全面護理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治療的優良率,從而為患者疾病的早日痊愈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本研究結果還表明,組內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總積分、CRP、ESR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癥狀總積分、CRP、ES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總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患者的CRP、ES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了中藥蠟泥療法聯合全面護理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患者的CRP、ESR水平,進而有效減輕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還表明,觀察組對治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說明了中藥蠟泥療法聯合全面護理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進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最終達到有效治愈患者、提高醫院綜合效益的目的。
總之,中藥蠟泥療法聯合全面護理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能夠顯著提高對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1]劉蕾,盧春玲.中藥薰洗配合艾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32(12):71-72.
[2]顏敏.舒筋通絡湯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雜志,2012,28(2):89-90.
[3]祖娜,趙翠芳,關崧,等.雷火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9(2):43-44.
[4]胡長玲,林兵,鄭承劍,等.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天然藥物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1,42(7):1435-1440.
[5]彭力平,朱春城,肖立新.骨傷科外敷中藥現代劑型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6):1363-1366.
[6]杜靜,吳素娟,聶汝倩,等.寒痹酊濕敷聯合電磁波照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人的臨床觀察[J].全科護理,2012,10(5):1153-1154.
[7]郭強中,汪蓉,陳敏軍.雷火灸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8):2338-2340.
[8]林松青,姚志城,彭力平,等.通痹散外敷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寒濕痹阻證)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5):464-466.
[9]謝春銳,李波,王永香.不同方式的膝關節沖洗療法對膝骨性關節炎癥狀改善的探索[J].中外醫學研究,2013,3(19):31-32.
[10]潘文.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114-115.
[11]周亞煒.臭氧結合中藥外熏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5):38-39.
[12]王泓.絕經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綜合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171-172.
[13]尤從新,柳海平,齊兵獻,等.中藥外敷配合注射透明質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4):9-10.
[14]周秀梅,包金花,畢殿海.膝眼穴電致孔透皮給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30例護理干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6):142-143.
[15] Gogebakan B,Uruc R,Ozden R,et al.Urotensin Ⅱ (U-Ⅱ), a novel cyclic peptide,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physiology of osteoarthritis[J].Peptides,2014,54(6):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