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萍 賴悅豐 黃師錢 王曉鳳 張宇 張榕江 張水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稱社衛中心)成立以來,為滿足社區基本醫療需求,下設多個站點,極大的緩解了看病難的問題。但長期以來,由于站點分散偏遠,醫學檢驗簡單,受設備和成本的限制,往返上級醫院,群眾不便,醫療質量受影響[1]。檢驗效率低下阻礙了社衛事業的快速發展[2]。目前,也有直接將檢驗外發至第三方檢驗中心,也能完成醫學檢查[3]。但該方法除了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外,因大量合理收入外流,也損害了社衛中心的經濟利益,不符合社區衛生機構的績效改革發展需要。為此,如何方便群眾也方便醫生,在不走出站點就可以享受到項目齊全的醫學檢驗是社區衛生改革的一個難點。一種將社衛各站點分散的醫學檢驗資源整合起來成立社衛中心自身的中心檢驗室集中檢測的模式,便能達到以上目的。此外,外送“醫學檢驗”不是社衛機構最好的方法,除非一些高端、少見、成本高或社衛中心難以開展的非常規檢驗項目[4]。居于此點,深入進行該項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社衛中心站點醫學檢驗資源整合后的100例患者為研究組,選取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站點檢驗資源整合前的10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102例,女98例,年齡20~78歲,平均(44.2±11.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成立社衛中心自身的中心檢驗室,并且配備相應的設備與工作人員,建立各項質量控制標準和各項工作制度,以便規范開展能適應社區各項工作的醫學檢驗項目以及一些特殊的檢查項目。(2)建立站點標本采集、查對、部門保管;設立專門收集、交接、運輸隊伍;中心檢驗室查接標本集中檢驗、結果反饋、“危急值”結果處理等完整配套運作系統,不斷探索形成一種固定模式。(3)各站點的醫生應依據患者的病情開具相應的檢驗申請單,在第2天早上患者空腹進行采血,站點護士應按照分類進行抽血,做好登記、保管等工作,最后備送檢查。(4)每天由中心檢驗室應派1名檢驗人員隨車前往各站點收集血液檢驗的標本,且需要與站點護士嚴格的核對交接。檢驗結果應在第2天由中心檢驗室的隨車人員將所有檢驗報告單帶回各站點,且有遇到“危急值”結果,應及時的電話或者傳真報告各個站點的開單醫生。(5)建立方便群眾滿意度調查表,隨機選取各站點抽血100例就診患者,對成立中心檢驗室集中檢測的方式進行滿意度調查。主要調查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以前在所就診站點是否有提供較多的化驗檢查、以前是否是自行去其他醫療機構化驗、現在在站點是否能得到較多的化驗檢查、是否覺得比以前更方便、是否覺得更有利于了解病情、是否覺得這種方式有必要。采用鉤選是與否方式,最后觀察與本項目研究結論是否吻合并評分。計分評估方法:“是”表示與本項目研究結論吻合得20分,“否”表示不吻合得10分,分數大于100分表示方便群眾。同時將以上得出的100例調查患者,設立整合檢驗資源前后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觀察表。(6)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2年與2014年醫學檢驗收入對比分析表的制定:選取兩組各12個月的醫學檢驗收入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將兩組檢驗月平均收入和單個項目檢驗時間建表對比觀察。(7)可提高醫生診療質量評估方法:醫生滿意度調查、各站點醫生開具的檢驗單的數量和質量、抽查醫生病歷了解檢驗與診斷吻合情況。(8)增加社衛中心綜合實力評估方法,著重從以下幾點研究結果反應:社衛中心經濟收入增長(從第6條反應)、群眾醫生滿意(從第5條反應)、提高醫療質量(從第7條反應)、提高公衛工作質量和數量(從增加檢驗項目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工作質量明顯提高,老年人體檢項目增加等方面反應)。
1.3 觀察指標 (1)患者的滿意度;(2)檢驗月平均收入;(3)單個項目檢驗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以(±s)進行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建立了社衛中心對分散站點醫學檢驗資源整合的一種新型固定的運作模式 站點標本采集、查對、部門保管;設立專門收集、交接、運輸隊伍;中心檢驗室查接標本集中檢驗;結果反饋;“危急值”結果處理等完整配套運作系統。
2.2 顯著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綜合實力 通過對比觀察、統計學分析及多項指標觀察研究,表明這種運作模式能增加社衛中心合理經濟收入,可大幅提高醫療質量、提高群眾和醫生的滿意度。經過各項指標研究證明可顯著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綜合實力。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89.0%(89/100),對照組為72.0%(72/1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6.128,P<0.05)。
2.4 兩組檢驗月平均收入和單個項目檢驗時間的比較 研究組檢驗月收入高于對照組,單個項目檢驗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驗月平均收入和單個項目檢驗時間的比較(x-±s)
整合社區各站點檢驗資源,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身中心檢驗室,從而集中完成了臨床常規和特殊檢驗項目,避免常規量大的檢驗項目外送而導致的經濟外流[5]。同時,各個站點自行開單抽血,并由中心統一收血和檢測,中途配有完善的運送保管系統,檢驗報告可及時送達醫生手中,形成一種固定的創新模式。這種檢驗方法操作比較快捷,且方便患者,能夠縮短檢驗時間,進一步降低檢驗的成本,提高檢驗的效率[6-7]。與此同時,整合分散的檢驗資源可以使得資金不外流,能夠更好的增加社衛中心經濟收入。通過本研究對照分析,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89.0%,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的72.0%,差異顯著,研究組檢驗總收入也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站點檢驗資源整合的優越性。另外,研究還顯示,研究組檢驗總收入高于對照組,單個項目檢驗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實施站點檢驗資源整合可以提高站點的經濟收入,并且有效的降低單項檢查的費用,更好的便于其推廣。實施站點檢驗資源整合過程中,有幾個相對的難點,需要注意:第一,每日到各站點如何收集血液標本,由于各個站點相對比較分散,且標本多,收血回來較晚時很容易影響當日檢驗任務[8]。因此,實施的過程中應合理的安排收取檢驗標本的行程路線,且抽血護士應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從而縮短采集時間[9];第二,對于各個站點檢驗資源整合尚無完善的制度,需要進一步建立各項制度,從而更好的推行各站點檢驗資源整合[10-11];第三,嚴格的進行中心檢驗室質量控制,針對社衛中心的實際情況加強檢驗項目的合理化設置[12-14]。中心檢驗室人員和站點的護士對血液樣本在交接過程中應嚴格核對,并且在檢驗標本運輸的過程中應有專人進行接送保管,確保標本不丟失[15]。
綜上所述,社衛中心由于工作性質不同,除完成大量參保人員就診外,還有社區康復、家庭病床、兒童和老年人體檢以及雙向轉診等大量工作。病源逐漸增多病種不同,為了更好地滿足社衛中心的臨床檢驗需求,克服站點檢驗效率低下阻礙社衛事業發展,改善與社衛中心的服務宗旨不相適應現狀。積極開展整合各站點分散醫學檢驗資源集中檢測是切實可行而有效的方法。經過研究所形成的這種新型固定的運作模式,可顯著縮短患者檢測時間,較好增加社衛中心的合理經濟收入。同時,還能大幅提高患者和醫生的滿意度,不斷提高醫療質量,進一步提升其綜合實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值得推廣應用。
[1]葉國永,鄧健忠,張莉,等.醫院檢驗資源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行的效果調查研究[J].實用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9(10):1683-1684.
[2]舒宇,林家坤,劉建純,等.萍鄉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項目合理化設置及質量控制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5):2053-2054.
[3]陳劼.基層醫院檢驗科與第三方醫學實驗室[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1):43-45.
[4]李軍,潘志芹.基層化驗室質量控制方法初探[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5(9):34.
[5]張漢樂,曹學英.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J].內蒙古中醫藥,2009,28(22):66.
[6]王輝.論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9):163-164.
[7]張慈芳.加強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醫學檢驗工作的思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8):137-138.
[8]趙涌勝,杜安全.立足崗位促進檢驗醫學的發展[J].中國醫學創新,2010,7(32):177-178.
[9]王瑞麗,阮林海.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思路與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09,6(26):159.
[10]張虹.淺議基層單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11(z1):293.
[11]郝秀珍.醫院檢驗科質量控制難點與應對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4,2(24):62-64.
[12]楊正萼,王雪.淺談臨床醫學檢驗重要環節的質量控制[J].中國醫學裝備,2013,3(11):89-91.
[13]郭彩虹.重視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提高檢驗質量[J].中外健康文摘,2013,5(27):38-39.
[14]王瑛.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3,4(33):141-142.
[15]康勇,王紅妹.第三方檢驗服務機構的作用及合作探索[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4,30(5):37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