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
摘 要: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市場,已經離不開制造業對我國市場的貢獻。然而,在大多數市場上,制造業呈現經濟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特點。針對這種狀況,本文首先對制造業的競爭力和管理效率進行了研究,然后從這兩方面入手,給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改進政策。
關鍵詞:制造業;競爭力;管理效率
一、引言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產品的生產。本文將制造業競爭力定義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制造業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相比能更有效的持續生產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并以此獲得制造業比較滿意的經濟收益的綜合能力。同樣其表現也是由生產能力、市場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構成。
管理效率是利用投入產出來對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的一種科學方法。細分為廣義和狹義來講,廣義的管理效率是指管理活動中具體的投入和產出的比例的關系,站在某一個企業和單位角度來看,便是總投入與總產出之前的數量關系。在廣義角度看管理效率和企業效率在量上是一致的,因此從企業的財務上是很難區分開來的。狹義的管理效率是指由于管理活動過程中本身所耗費的成本和管理活動中所帶來的收益的比例關系。在實際管理活動,針對不同類型、階段、規模的企業,他們的管理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投入相應也會產生不同的產出,這樣不同的企業引起的不同結果就使得企業管理效率產生了各種值得探討的問題。管理過程中發生的成本與所得收益之間的比值就是管理效率。
二、提升制造業的競爭力和管理效率的對策
1.加快企業改革,優化組織結構。為了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可以從企業內部入手,加快企業改革的進程,盡可能的優化企業的組織結構。在這一階段要根據國情及市場狀況,注重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民營性質和混合型體制的發展。企業進行改革的方式有很多,根據實際驗證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市場環境來對自身企業的股份制制度進行改造,使得企業在最短時間走向制度規范道路。針對跨區域、跨行業的改革,企業要把握"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為了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首先,政府要大力鼓勵企業間加強緊密合作。制造業的龍頭企業要起到帶頭作用,在發展自身的同時帶動周邊企業的發展,搞好中小企業與自身的關系,促進企業間的相互合作,促進市場各類資源流動,實現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互相融合。其次,政府在能力范圍內加大對優勢企業的培養力度,必要時給予資金扶持,促進產業發展自身市場競爭力,繼而帶動國家在世界市場競爭力。
2.引進高技術人才。人才機制的建立可以從好幾方面入手。首先,從制造業的角度來說,企業應該重視人才、尊重人才,建立良好的企業氛圍及企業文化,為了高效實現人才引進,可以根據個人對企業的貢獻給與相應報酬。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企業急需的,缺少的高級人才實行激勵機制,運用企業靈活的薪酬政策吸引員工發揮才能,比如:讓其持股得到分紅,或者可以以技術入股,或提高其薪資待遇等等方式。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提高了收入,才能有效避免高級人才的流失。對于那些對企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提撥政策,使人才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最后,建立制度健全的人才市場,鼓勵引導人才的交流流動,使人才可以紛紛流入高效部門,實現人才的集聚。與此同時,要加大對中專、中技、職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資金、師資力度的投入,對于技術型職工的薪酬待遇給予相應的提高,構建起強大的人才儲備庫。
3.技術投入、技術創新。鑒于制造產品具有獨特性和繁瑣性,我們國家制造一直屬于價值鏈的低端,關鍵零部件大部分無法自身生產,為了搶占價值鏈高附加值,就要求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技術投入。為了能夠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政府擔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促進大型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是目前首要任務,鼓勵企業間合作交流,鼓勵企業建立符合本企業的激勵制度,對于規模不大但是很有潛力的企業應該給予大力的扶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鼓勵企業聯合,能夠更加有效研發所需產品,以此來提高區域市場,乃至全國市場的競爭力優勢,鼓勵企業與高校建立合作機制,借助高校的有利資源共同來研究產品。
4.構建產業集群。集聚經濟指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一些特定的產業在特定地理區域中的靠攏,這對于企業、產業提高競爭力以及促進經濟增長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集聚經濟能夠使產業集群中擁有著良好的創新氛圍。因為在產業集群中,大量的關聯企業在空間上達成集聚,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和發達的市場網絡,促使企業互助互利。由此形成的產業集群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提升其區域競爭力能力,以此來形成它的競爭力,比如有:降低成本、提倡技術創新、提高效率等。產業集群所形成的競爭力是其他的企業所擁有不了的。并且裝備制造業屬于組裝式工業,具有相關配套的企業鏈比較長,前后關聯度較高的特點,這更加促進相關產業的集聚,形成集群。
三、研究展望
本文是從理論上對制造業競爭力和管理效率提供了對策和建議,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結合實際,針對某一企業或某一地區的制造業來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芮明杰,富立友,陳曉靜.產業國際競爭力平價理論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2]富立友.管理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4(05):10-11.
[3]周梅妮,張振威.重慶市制造業行業競爭力分析與評價[J].統計與決策,2008(19):127-129.
[4]趙永杰.基于產業集群視角的企業知識創新模式演變[J].現代商貿工業,2012(03):1-2.
[5]陳柳欽.加快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國市場,2010(4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