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封是河南省極具特色的城市,對鄭汴一體化進程中的開封市產業結構進行分析,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確定開封的產業結構狀況,發現研究區內第三產業中大多數部門發展速度較快,競爭優勢明顯,逐漸成為開封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有一定貢獻,但它們的比重均在不斷下降。
關鍵詞:鄭汴一體化;開封市;產業結構;SSM分析
一、鄭汴一體化下的開封市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產業發展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一個城市產業結構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地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潛力。從2005年鄭汴一體化以來,開封市各行業發展迅速且特征各異,其中第一產業作為基礎產業,呈現平穩增長的趨勢;第二產業發展迅速,近年來增長速度較快;建筑業基礎發展較差,但隨著近年來汴西新區建設以及舊城改造,該行業也有了較大發展;第三產業依托歷史文化底蘊以及交通發展,在產業發展中越來越舉足輕重。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進行產業結構研究時將第二產業分成工業和建筑業,并對第三產業進行細分,即對(1)農林牧漁業(第一產業)、(2)工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等)、(3)建筑業、(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5)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6)批發和零售業、(7)住宿和餐飲業、(8)金融業、(9)房地產業、(1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1)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1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3)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4)教育、(15)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7)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17個部門進行研究。
本研究選取河南省為大區,基于《河南省統計年鑒》和《開封市統計年鑒》主要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SSM)對開封市2005年-2013年的產業結構變化進行測算,分析鄭汴一體化以來的開封市經濟發展態勢。
二、偏離-份額(SSM)分析法模型
偏離-份額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縮寫為SSM)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此后鄧加和胡佛在應用中對此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方法將區域經濟變化看作一個動態過程,以其所在大區或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為參考系,將區域自身經濟總量在某一時期內的變動分解為三個分量:份額分量、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以此說明區域經濟發展和衰退原因,評價經濟結構優劣和自身競爭力強弱,進而確定合理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
將研究時間段設為[0,t]設基年區域i產值為bi,0,末期為bi,t。同時,把區域產業劃分為n個行業部門,分別以bij,0和bij,t(j=1,2,…,n)表示區域i第j個產業部門在初始期與末期的規模。并以B0和Bt表示所在大區的初期與末期的產業產值,以Bj,0與Bj,t表示所在大區初期與末期第j個產業部門的產值。
區域i第j個行業產值在[0,t]時間段的變化率為:
大區產業部門在[0,t]內的變化率:
以所在大區各產業部門所占的份額按下式將區域各產業部門規模標準化得到:
在[0,t]時段內區域i第j產業部門的產值增長Gij分解為Nij、Pij、Dij三個分量,表達為:
其中Nij為大區的增長份額;Pij為產業結構轉移份額;Dij為區域競爭力份額。
三、開封市三次產業總體的SSM分析
經過計算,開封市的三次產業產業結構分析結果:
表1 開封市三次產業SSM分析結果 單位:億元
分析表1可得:
①b′ij >0,Nij>0,bij,0-b′ij>0, rij- Rj>0,表明第一產業為全省性增長產業,開封市第一產業在全省同一部門中占較大比重,在全省為相對增長部門;
②b′ij>0,Nij>0,bij,0-b′ij<0, rij- Rj>0,表明第二產業同樣為全省性增長產業,但開封市第二產業在全省虧空,但在全省仍為相對增長部門;
③b′ij>0,Nij>0,bij,0-b′ij>0, rij- Rj>0,表明第三產業發展良好,是全省性增長產業,開封市第三產業在全省同一部門中占較大比重,在全省為相對增長部門。
通過偏離-份額分析法對開封市產業結構增長態勢的分析發現,開封市第一、三產業在經濟總量增長中貢獻較大,但第一產業的產業競爭力在減弱;第二、三產業的競爭力對開封市經濟增長所起作用較大,但第二產業對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不足;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對開封市經濟的發展帶動作用突出,是開封市產業結構調整應側重的方向。
四、開封市17個產業部門的SSM分析
將開封市所有產業按照序言部分所編序號進行偏離-份額分析,對這些部門進行優勢和競爭力分析:
表2 以河南省為參考系的開封市各行業部門SSM分析 單位:億元
圖1 部門優勢分析圖 圖2 部門偏離分量分析圖
1.部門優勢分析。處于第1,2扇面中的11個部門,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與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水利與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與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以及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是具有部門優勢的增長部門;而處于第4扇面的6個行業部門,工業、建筑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是一般產業,雖然也是增長部門,卻不具備部門優勢。
2.部門偏離分量分析。處于扇面1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衛生與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以及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是基礎良好,且競爭力較強的好部門;處于第2扇面的3個行業部門,信息傳輸與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農林牧漁業和教育是競爭力很強,并且原有基礎較好的較好部門;處于第3扇面的3個行業部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是較好部門,基礎雖差,但發展快;處于第4、5扇面的2個行業,批發和零售業與住宿和餐飲業屬于基礎較好,但地位處于下降的較好的部門;處于第6扇面的3個行業部門,房地產業、工業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屬于基礎很差,但發展很快的較差部門;處于扇面8的建筑業和金融業是基礎差,并且缺乏競爭力的最差部門。
五、開封市產業結構中存在問題及調整建議
1.開封市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開封市第一產業依然依靠傳統的農業發展經驗,缺乏與第二、三產業結合,很難實現農業產業化,使第一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受到了阻礙;同樣由于技術力量的缺失,難以對農產品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導致農業收益不高,難以形成持續有力的特色農業產業鏈。
開封市第二產業中的工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卻不具備部門優勢,這直接影響到了整個第二產業的發展。同時,開封市建筑業的產值不僅低于周邊地市,而且其本身也是開封市17個行業部門中基礎最差,并且最缺乏競爭力的部門。
開封市第三產業發展迅速(見表2),大部分部門擁有較強的產業基礎和較強的競爭力,有能力發展成為具有組織和帶動作用的產業;但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等部門基礎較差,缺少政府支持和資源和技術的投入。
2.開封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首先,在鄭汴一體化進程中,開封要使自身產業結構適合經濟發展的要求,就必須找準主導產業。開封市第三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領先增長,對相關產業有較強的帶動作用。
其次,應協調第一、二、三產業發展,保持產業結構先進性。開封市的三次產業可以通過農業產業化,形成一個有機的產業鏈,充分發揮第一產業的部門優勢,同時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彌補第二產業基礎差的劣勢,也可以利用第二產業發展速度快的優勢,促進第二產業規模的壯大,增強第二產業的產業競爭力和經濟增長貢獻力。此外,還可以利用第三產業的發展提高第一二產業的技術水平,深化和拓展第一二產業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的深度和廣度。
再次,應吸引各類人才,建設充滿創新力的開放型經濟區。鄭州和開封擁有河南省數量眾多的教育科研機構,是鄭汴發展的人才技術基礎。在鄭汴一體化進程中,政府和企業都應該加大力度,吸引人才,為中部崛起儲備充足的知識技術資源。21世紀是知識競爭、人才競爭的時代,開封市應注重吸引人才,化人才力量為創新競爭的力量之源,為經濟發展,中原崛起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最后,開封市在鄭汴一體化建設中應注重與周邊城市的經濟聯系互動,如許昌、新鄉。通過城市間的經濟貿易聯系,使產業結構更加完善,使更多的中原城市參與到互惠共贏的建設中來,形成網絡狀的城市經濟增長布局,有利于全面提升全省甚至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
參考文獻:
[1]楊家偉,喬家君.河南省產業結構演進與機理探究[J].經濟地理,2013,33(9):93-100.
[2]王建軍,陳躍華.基于 SSM 模型的河南產業結構效益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12):165-173.
[3]毛瑞芬.鄭州市產業結構調整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6-8.
[4]周振華.產業結構優化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43-235.
[5]崔功豪,魏清泉,劉科偉.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3-218.
[6]王小黎."鄭汴一體化"區域經濟發展優勢與策略分析[J].商業時代,2008(33):102-103.
[7]第三產業結構優化的基本路徑及合理模式[J].湖南社會科學,2009(1):108-111.
[8]李小改,沙爽.從鄭汴一體化看開封的發展優勢與前景[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26(5):52-53.
作者信息:趙祎夢(1994- ),河南新鄉人,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