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
摘 要:2003年以來,我國船舶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造船產量快速增長,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已連續多年居世界前列。但是2009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船舶工業的影響充分顯現,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下降幅度空前。在航運業低谷時政策性銀行要發揮政策性金融職能,在為我國船舶航運企業提供傳統的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金融支持的同時,也應該在現階段大力發展貿易金融業務,對我國船舶工業給予更全面的金融支持。政策性銀行在貿易金融發展總體策略上應充分利用主權信用評級優勢和政策優勢、充分利用行業內影響力與傳統信貸業務相結合,借助同業合作全方位支持我國船舶工業;在船舶預付款保函、融資保函、跨境人民幣結算各類貿易金融產品方面應結合現有金融環境、借鑒銀行同業產品,積極創新,為我國航運造船企業提供多樣的融資服務,幫助其降低融資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給予我國船舶工業更多更有效的金融支持。
關鍵詞:船舶工業;政策性銀行;貿易金融;支持策略
一、貿易金融業務概念
貿易金融業務是銀行在貿易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基礎上,為國內或跨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提供的貫穿貿易活動整個價值鏈的全面金融服務,包括傳統的國際結算、保函、貿易融資等基礎服務,以及信用擔保、保值避險、財務管理等增值服務。與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相比,貿易金融業務具有服務對象特定、債務自償性強、時效性強、收入來源多樣化等特點。
貿易金融業務的開展以具體產品作為手段,貿易金融產品可以大致可以分類如下:第一,國際結算產品,即傳統的三大結算工具,T/T匯款,托收和信用證;第二,擔保類產品,包括預付款退款保函、履約保函、投標保函在內的多種保函;第三,貿易融資產品,傳統的貿易融資服務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為特點,可以分為出口融資產品和進口融資產品;第四,保值避險產品,如遠期結售匯、貨幣掉期、利率掉期等。第五,同業貿易金融合作產品 如同業代付、代理開立信用證/保函,風險參與等。
二、貿易金融業務支持的意義
船舶航運是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產業關聯度大、創造就業崗位多等特點, 其持續健康發展對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穩定社會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主要造船國如日本、韓國等,都把造船業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政府通過提供出口優惠貸款等政策性金融手段大力支持造船業。
貿易金融業務對船舶工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拿預付款保函來講,就是支持船舶工業的“第一線”,國內多家船企都是由于無法開出保函,手持訂單無法生效導致經營情況極度惡化而破產。對于客戶和銀行,貿易金融業務支持的重要意義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1.貿易金融業務直接服務于實體經濟,在有效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便利國際國內貿易與經濟合作,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及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廣泛認同。同時,在金融脫媒、監管強化、利率市場化等背景下,大力發展具有貿易背景真實、專款專用、自償性好、節約經濟資本等優勢的貿易金融業務已成為銀行業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內容。
2.大力開展以國際結算、保函、貿易融資為主體的各類貿易金融業務,是為客戶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支持開放型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減輕企業負擔,節約成本。
3.大力開展各類貿易融資業務,不僅有利于調整政策性銀行信貸結構,促進信貸業務可持續發展,更能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職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對解決外貿企業困難、緩釋金融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促進外貿平衡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4.大力開展各類貿易融資業務,有利于扶持中小企業。貿易金融以特定交易為服務對象,可憑特定交易過程產生的應收賬款或物權作為質押對企業授信,從而可以大大降低對客戶的授信準入門檻,對于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問題十分有效。另外,信用證、保函、保理等貿易金融產品因有銀行信用介入,對中小企業有較強的信用增強作用,有助于中小企業提高談判地位,充分利用賒銷等方式擴大銷售規模。
三、政策性銀行貿易金融業務支持船舶工業的策略
1.總體策略。政策性銀行開展同質化程度已經很高的貿易金融業務需要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為支持范圍內的航運船舶企業提供具有“政策性”的貿易金融服務。
(1)充分利用主權信用評級優勢。由于我國三大政策性銀行在國際三大評級機構都享受著主權評級的信用,根據金融學的風險溢價理論,以主權信用級別銀行擔保在境外的融資成本要比國有商業銀行低40個BP(basic point),比股份制銀行低60-100個BP,可以有效地為境內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政策性銀行應充分利用主權信用評級的優勢,加大融資性保函等貿易金融業務的拓展力度,以信用助推船舶工業經濟的發展。
(2)借助政策性優勢。以貫徹我國產業政策為目的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尤其是進出口政策金融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為了支持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鼓勵企業“走出去”,人民銀行、外管局、國家發改委等監管機構會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予以支持。
(3)充分利用行業內影響力。政策性銀行作為我國船舶融資的主力銀行,在國際船舶融資市場上也有著廣泛影響力,如中國進出口銀行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累計發放船舶出口賣方信貸560億元人民幣, 船舶出口買方信貸累計簽約75億美元,總貸款承諾額110億美元,已成為國際上的船舶融資主流銀行,為今后船舶貿易金融業務的大力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4)與出口信貸產品結合。政策性銀行提供了船舶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在內的多種扶持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出口優惠貸款,在現今結構化貿易金融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結合貿易金融業務中的結算工具、信用擔保、匯率管理工具,政策性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結構性貿易金融服務,讓船舶航運企業享受到“一站式”金融服務。
(5)同業合作空間大。盡管網點數量有限,但相較商業銀行受到銀監會存貸比的限制,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政策性銀行可以通過積極探索同業渠道,借助商業銀行的渠道網絡等經營優勢,增強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覆蓋力度。
2.貿易金融產品支持策略。(1)船舶保函。作為訂單生效的必要條件,船舶預付款保函對于船廠的生產經營非常重要。政策性銀行應該勇于承擔政策性職能,為國有大型船廠建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首制船型提供船舶保函業務,積極引導我國船舶工業加快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的步伐。由于高技術首制船的建造風險和普遍存在的市場風險,部分商業銀行于2009年金融危機停辦了船舶預付款保函業務,而政策性銀行就應該在危機時充當“雪中送炭”的角色。如2011年6月,中國進出口銀行以聯合牽頭行身份成功敘做4.4億美元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出口日本商船三井和中海發展4艘17.2萬立方米LNG船銀團貸款項目,同時為三艘LNG船開立船舶預付款保函。LNG船作為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代表船型,可謂“船舶工業的掌上明珠”,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該項目實現了我國LNG船出口訂單零的突破,大大提升了我國船廠在LNG船設計、建造方面的實力,增強了我國船舶工業的市場認可度和競爭力。
此外,隨著船舶市場買賣雙方地位的不斷變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應該積極創新和引導,根據主要支持對象--我國船廠和國內航運企業的融資需求“量體裁衣”,設計創新金融產品。
政策性銀行在船舶預付款保函這一傳統融資方式上也進行過有益的創新,如中國進出口銀行在2008年和2009年先后為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揚州大洋造船公司和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組建了保函銀團,累計金額達100億美元。銀團保函分別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江蘇省分行和浙江省分行牽頭,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銀行當地分行參與,是國內首先針對預付款退款保函成立的銀團。保函銀團在形式上表現為兩家或以上金融機構依據同一保函協議,按約定的時間和比例,通過代理行向申請人提供的授信業務,其風險承擔與利益收成一般是根據銀團內各成員的參團份額及比例確定。銀團保函是政策性銀行運用創新的金融理念,積極尋求促進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新融資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為了適應船舶工業發展形勢的需要的一次金融業務創新。通過保函銀團方式,船企以船舶作抵押,獲得保函融資。該銀團的成功組建不僅為企業解決了未來幾年造船所需的融資,也為銀行規避了風險,降低了財務成本,還使中小商業銀行有機會參與海外買方信貸保函業務,擴大金融業對船舶工業的支持范圍。
政策性銀行可以沿用、借鑒船舶保函銀團這一創新產品,積極創新和引導商業銀行一同為船舶航運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服務。
(2)融資性保函。由于主權信用評級的優勢,政策性銀行如進出口銀行可以大力發展出口信用機構特色擔保服務,以信用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對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船舶行業的支持力度,加大融資性保函拓展力度。
另外抓住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機遇期,積極開拓跨境人民幣結算、擔保等貿易金融業務,根據人民銀行下發的關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指導文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相關的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協議付款、跨境融資人民幣保函等對外負債不納入現行外債管理。該規定對于銀行為船舶航運客戶提供原先備受規模困擾的“內保外貸”融資保函、遠期信用證等業務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由于境內外美元和人民幣市場都處于割裂狀態,國內航運船舶企業的境外子公司都有在境外直接融資或發行債券的需求,政策性銀行可以利用自身評級優勢為國內航運企業開立人民幣信用證與人民幣融資保函。憑此信用證或保函航運企業就可以從境外以貸款或發債形式融到需要的人民幣資金,如果需要美元等外幣資金,也可以利用離岸市場上的貨幣互換等工具將人民幣資金兌換為美元,實現融資幣種的轉換和融資成本的降低。
(3)跨境人民幣結算。一般來說如果要執行人民幣結算,需要產品相對強勢,或者對采購方提供一定數額的融資。政策性銀行利用對于船東的買方信貸支持可以在參與船舶出口合同的談判時積極推介人民幣結算方式,逐漸擴大對人民幣跨境結算的使用范圍,不僅幫助我國造船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同時也是對人民幣國際化大戰略的有力支持。
(4)金融同業合作。2012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批準了中國進出口銀行通過境外融資方式定向支持航空器進口的外債額度,金額合計13.9億美元。所謂境外融資定向支持航空器進口是指中國進出口銀行利用自身主權評級優勢,在境外直接借入中長期美元貸款并定向轉貸給國內租賃公司和航空公司,用于支持其購買引進飛機,達到降低企業財務成本,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效果,是引進外資的一種創新方式。
所以在支持我國航運船舶企業方面,政策性銀行也可以借鑒境外融資定向支持航空器進口的模式,借助自身主權評級優勢和同業境外銀行合作,短期利用海外代付等融資手段,中長期融資參考境外定向融資模式,向有關監管機構申請額度,爭取政策以市場化的形式支持我國航運船舶企業發展壯大。
四、結論
根據船舶市場分類和服務對象不同,針對“十二五”期間我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政策性銀行需要繼續給予船舶企業發展以大力支持,特別是加大對國有骨干船企的支持力度,對船舶建造類型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把信貸投向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根據產業政策導向和發展重點合理配置融資資源;加大船舶出口信貸資金投放發放力度,幫助骨干船企穩定現有出口船舶訂單和積極爭取新船訂單,使融資競爭力轉化為接單競爭力。
政策性銀行應當充分利用主權信用評級優勢、借助政策性優勢、憑借行業內影響力、將貿易金融產品作為傳統出口信貸產品的有益補充,與同業銀行加強協同合作,在船舶預付款保函、融資類保函、跨境人民幣結算、離岸金融業務等產品上發揮自身優勢,承擔政策性職能、積極創新引導、并且通過改進內部審批流程提高服務質量,為我國船舶航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金融服務,支持我國船舶工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