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如今的市場競爭已由過去個體之間的競爭升級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廣東小豬班納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良義做了30年的服裝加工,對供應鏈有著清晰的認識,供應鏈上存在的問題也耳熟能詳。
張良義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做大后,很容易出現“大企業病”。“一個訂單被層層分剝,本來1元錢的成本被增加到2元錢,質量還得不到保證。”
小豬班納對供應鏈商業模式的創新,不再是把訂單發給加工企業,而是產品設計出來后進行成本核算,確定最終成本,再把訂單分發給采購部各個不同小組,由各小組去找企業下單。
“在保質保量、按時交貨的情況下,各小組會給哪個工廠加工?多少價格?我不管。能盈利算采購部門的利潤分紅,這個小組做不了,我就把這單轉給其他小組。”張良義說,最終公司采購部門從原來的150多人一下減少到70多人,而員工的工作效率卻提高了很多,過去采購常出現的“灰色地帶”也自然消失了。
因為從加工起家,湖州今童王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濮新泉在湖州保留了一個幾百人規模的工廠打造內部供應鏈。從去年開始,他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對供應鏈體系進行全面升級,效果特別好,成本下降很多,后來他又開始對縫制車間進行改造。
“其實車縫時間很短,而大多時間浪費在搬運上,去年公司引入吊掛系統,幾個月做下來,非常有感觸,不僅效率提高很多,工人面貌,精細化管理,標準工時的制定都得到很大改善。”濮新泉說。
作為服裝產業鏈上必不可少的一環,面料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近年來以較快速度發展的面料企業浙江諸暨三千紡織有限公司正因上游的染整問題而倍感制肘。“最近,我們在為一個設計師品牌打樣,這個花型原先就為另一個客戶做過,顏色也是按照此前的提供,但是卻被退回來了說是顏色不對。送到染廠,也一直找不準客戶想要的顏色,幾次三番,費時費工費力。”
談及于此,三千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應雨旦顯得頗為感慨。“這一方面說明隨著國內服裝產業的發展,設計師品牌對于產品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染整也成了制約我們發展的最大瓶頸。”
“我們也經常去韓國,同樣一塊面料他們做出來的跟我們的顏色完全不一樣。我問他們為什么差異這么大,回答說當地染廠在染整方面頗為精細。”應雨旦說:“作為生產廠家,我們在織造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關鍵就在于染整。由于做的是品牌客戶,我們通常找的是當地最好的染廠,但即便是這樣還是時有問題,造成一次次打樣寄給客戶,不通過還得重新打樣。如此一來,對于主打平價、快速、時尚的我們來說肯定會受影響。”
她告訴記者,其實像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保溫、發熱、涼爽等功能性原料,三千紡織都能把布做出來,但后整卻做不好,“這也是我們最糾結的地方”。
而為找準色系,廣東佛山易紡紡織有限公司用了三年的時間去磨合,如今其面料不但可以做到與歐洲同步,還推出了自己的色系。“在今年行業普遍發展放緩的大背景下,易紡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增幅達80%,這也說明了我們的產品優勢。”
據易紡紡織有限公司開發總監方錦盛介紹,近年來頗為流行的太空棉面料就是其原創。“在六年前,易紡就開始修改設備研發產品,現在已做到市場的大規模生產。今年我們還對產品進行了升級開發,原本較厚的太空棉變得更加輕薄。僅今年前9個月就生產了1000多噸,目前公司訂單已接到明年2月份。”
面對市場的快速反應需求,易紡也在積極做著調整,而它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與服裝品牌戰略合作的同時,已有不少企業把自己的一線銷售數據直接進行共享。“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在終端哪一塊面料賣得最好,當下游企業需要供貨時,我們已經做到了提前備好現貨,隨時可提。這樣一來易紡的訂單周期可壓縮到45~60天,最快能達到20天。”
方錦盛坦言,這靠的是雙方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信任。“只有信息的通暢才能做到快速反應,但沒收到定金,僅憑數據就開始提前備貨,這是我們的風險。對于客戶來說,實時數據共享,亦有泄密的風險。所以,易紡對于數據的監控管理得很嚴格,甚至就連下訂單的企業名稱,公司內也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所有生產過程均以代號標識。”
不僅如此,由于解決了國內外面料在色差與染整上的差異,易紡還推出自己的色系供客戶挑選。“從去年我們就開始引導客戶用易紡主打面料,由于面料與歐洲同步,無論顏色還是手感上都沒有差異,所以當客戶用我們的主打面料時,我們就可以把主打面料的量做大,假設原本一家企業只需要做10噸,但我可以做100噸,之后10個客戶共用這塊面料就分掉了,這對我來說是規避風險,對客戶來說是反應快速,所以,如今品牌客戶和我們的關系越走越密切。”
“隨著行業的發展變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勢必會從以前純粹的買賣關系變為一種合作伙伴關系,尤其是注重整個鏈條的信息傳遞。”在廣東東莞衣訊實業有限公司事業部總經理柳剛看來,目前服裝品牌基本能做到產品Ja市就能看到所有門店的實時動態銷售,但這些仍只是由品牌商自己掌控,然后再向供應鏈傳遞。”
“其實上游企業亦非常需要了解渠道的信息。”柳剛認為要實現產業的快速反應,現在行業要做的就是打通供應鏈上下游,實現從源頭到終端的信息互通。“這樣在同一個品牌平臺上,大家會各自負責不同的板塊,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重要的是從產品研發到銷售全過程,大家都會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配合支持哪些工作。”
“以往行業發展中的很多問題,甚至包括一些盲目生產,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還在于信息的不通暢,而未來將通過信息的互通來降低產品從研發到銷售的周期,最終實現市場的快速反應。”柳剛認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節點是解決合作雙方的利益分配。
“過去品牌商和供應商談判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價格,從供應商角度更多是提價,而品牌商則是壓價。但此舉對未來而言風險很大,因為品牌商的貨品沒銷售出去之前,很難實現百分之百現金付款采購,供應商也會擔心產品發出去收不到錢,或出現壞賬的風險。”
柳剛分析說,“現在行業仍處于保守、不信任狀態,未來更多要思考利益如何分配共享,要從銷售利潤中進行合理分配,品牌商從產品研發、渠道管理方面做好,供應商需要從成本管控、貨期品質配合好,畢竟大家做的工作歸根結底一點就是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真正將產品銷售出去。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價,勢必將導致產品上市后價格沒有優勢,乃至影響銷售。要從過往的談判博弈變成大家共同的利益,通過各自的最優化成本管控、產品研發、渠道管理將銷售先提升起來,然后再設定利益分配方案,我認為這才會成為這個行業良性的運作方向。”
據他介紹,目前衣訊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與供應商進行合作。作為主打時尚女裝的品牌,衣訊一方面加強自身設計的快速反應,實行季度滾動開發,另一方面還在一年四季的訂貨會基礎上增加兩條產品線,通過整合行業的柔性制造商,隨時進行快速補貨。“現在衣訊每季會有超過300款服裝推向市場,而根據不同門店的上貨節奏,每20天到30天就會有一批新貨上市。”
“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這一模式會變得相應成熟起來。”按照柳剛的設想,未來衣訊將不再是一家單純的服裝品牌公司,而是一個集合時尚產業上下游資源的優勢平臺,其中既有設計工作室、柔性生產商從源頭把控生產開發,又有品牌管理公司等進行終端推廣配合品牌發展,最終形成多品牌的時尚產業集團化公司。
同樣來自廣東的松鷹實業有限公司則是通過優化終端渠道來提升企業的供應鏈管理。
面對新常態下的行業調整,松鷹近年來依然保持較好的增長速度。“今年前9個月,公司銷售業績增長都沒有少于30%,最高的五月份增長達49%。”松鷹實業有限公司營銷副總邢廣普介紹說。
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加大對直營店建設,并采取直營管理與無庫存經銷相結合的方式來提升加盟店的經營。“我們發現在現有市場情況下如果還按照以往的加盟方式來進行管理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為此,公司推出全新的合作方案,加盟商每月賣出貨品后再向公司結款,如果出現滯銷,公司將按照直營模式進行統一調貨,再經由專門渠道進行處理。”邢廣普說,這樣一來無疑減輕了加盟商的經營壓力。
“原來投資一個店至少要七八十萬,甚至上百萬,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半就行了。同時直營管理方式加快了加盟店的貨品周轉率,有效解決了庫存問題。”邢廣普表示公司曾經做過相關測算,一個剛做兩三年的加盟商與做了四五年后流失的加盟商,公司所付出機會成本與時間成本其實相差無幾。
而這樣的調整也在逐漸見效。邢廣普告訴記者,從今年開始,公司加盟商銷售數據已開始止跌企穩,并出現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