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志
臟 器 藏 神
◎ 王新志

有一次,一位老人家在女兒的陪同下來找我看病。
老人家一進門就說:“我有高血壓!”他女兒補充說:“我爸爸不僅有高血壓,還頭痛、頭暈、胸悶。他脾氣特不好,經常動不動就發怒,拍桌子瞪眼睛的,煩得不得了?!?/p>
于是,我教給他們一個方法:每天早晚和發脾氣的時候用大拇指點按太沖穴,時間不用太長,三分鐘左右即可。
后來,老人家和他女兒又來找我。我問效果怎么樣,他女兒說:“效果太好了,我爸爸的血壓控制住了,脾氣也好多了,現在很少發怒?!?/p>
我告訴她:“像高血壓這樣的病,你不能只關注你爸爸的血壓有多高,還得留意老人家的情緒。發怒引氣血上揚,會使血壓升高,我在給你爸爸治療的時候注意調節他的這種壞情緒。我讓你經常給他按揉太沖穴,既降低了血壓,又避免了發怒。這樣,病情止住了,發病的原因也消除了,降壓效果當然會好。”
在中醫理論里,一種情緒對應著一種疾病,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情緒那里找到根源。因此,您如果在養生保健的過程中做到“身神同補”,那效果就太神了。
“身神同補”是補什么?簡言之,補身是讓身體變得強壯,補神則是改變由病而生的種種不良情緒。同補就是身上的毛病沒了,壞情緒也消失了。
一個人生病,患者本人除了要忍受身體疾病帶來的痛苦外,心情也會大受影響。他的家人和朋友們也一樣,不僅心里難受,身體還會受到不小的拖累。這時候,很多人都盼望有一味靈丹妙藥,既能一下子祛除身體上的疾患,又能讓情緒很快好起來。
人生病時為什么會產生不良的情緒呢?《黃帝內經》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悲恐驚?!币簿褪钦f,人的喜、怒、悲、思、恐等情緒都是五臟功能的外在表現。事實上,心、肝、脾、肺、腎等臟器全部參與了我們的精神活動。
比如,您發怒的時候是不是隱隱感覺到右上腹疼痛?這就是肝在疼。而當您情緒低落的時候,您會不會感覺呼吸減緩甚至不順暢了?
有一次,有個朋友對我說,他爸爸近半年來疑心特別重,想得特別多。最近,老人家的癥狀更嚴重了,吃不下飯,肚子脹,吃了醫生開的一些開胃消食的藥,但總不見效。
在臨床中,我經常發現一些有疑心病的人說自己胃不舒服。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脾主思。人想得多了,脾胃之氣就堵在那里不走了,這樣肚子能舒服嗎?
可以說,每個臟器里都藏有一個“神”。神是什么呢?就是人的喜、怒、思、悲等情緒。
當五臟生病時,實際上它所對應的情緒也受傷不淺。
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的。比如說,有的人經常性頭痛,沒精神,心里不舒服,如果把頭痛治好了,精神自然會好,心里相應地也會舒暢無比。
TIPS:
心主喜、恨——性情急躁的人最容易得心臟病。
肝主怒——常生氣的人最容易得肝病。
脾主思——愛操心的人最容易食欲不好、消化不良、肚子飽脹。
肺主悲——愛計較的人最容易感冒、咳嗽。
(摘自《為自己開方》 江蘇人民出版社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