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 理
頸椎健康去哪兒了
◎ 艾 理
曾有報道說,現代人距離頸椎病只有1厘米,這是對頸椎病現狀再恰當不過的比喻。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程式化——整天面對電腦辦公或打游戲,躺著看書或看電視,經常開車或坐車等,長時間保持一種不恰當的姿勢,導致頸椎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

冬季是頸椎病的高發季節。導致頸椎發病的原因多種多樣,歸根到底,以四種因素(如圖)為主,其中頸椎的退行性改變是不可逆的,慢性勞損應引起重視,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四種因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促進頸椎病發生,加速了頸椎病的發展。

從年齡上講:中老年人患頸椎病的較多。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的慢性勞損會引起椎間盤變性、彈性減弱、椎體邊緣骨刺形成、韌帶增厚等一系列退行性改變,這些都是頸椎病形成的因素。
從睡姿上講:枕頭過高、過低或枕的部位不當,不良睡姿持續時間長,易造成椎旁肌肉、韌帶、關節平衡失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勞損。喜歡臥高枕者和反復落枕者易患頸椎病。
從職業上講:長期低頭伏案工作或頭頸常向某一方向轉動者易患頸椎病。這些職業包括辦公室白領、醫生、教師、打字員、計算機工作人員等,其工作易造成頸后肌群、韌帶等組織勞損。
從病史上講:有頸椎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管狹窄、先天性椎體融合等)的人易患頸椎病,有咽喉部炎癥和頭頸部外傷史的人也易患頸椎病。
有些人脖子稍微有些痛,就覺得自己得了頸椎病,而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脖子痛都是頸椎病,人們完全不必杞人憂天。為了更客觀地認識頸椎病,我們一起幫它“打打假”。
○有沒有神經和血管壓迫癥狀?
頸椎病多有臂叢神經受壓的癥狀,出現手臂外側麻痹,可達手小指和無名指指端。簡單的檢查方法是,將手臂外展至水平位,伸直,頭向手臂相反的方向用力向外伸拉。如果手臂麻痹加劇,并延伸至手指,伴有頭暈,證明有壓迫,患頸椎病的可能性大;如果癥狀只集中在頸及肩膀部位,活動時區別不明顯,則很可能是心理作用。
○癥狀是否持續不退?
如果疾病產生的癥狀持續,不因環境、天氣和情緒而改變,患頸椎病的可能性大,反之,則很可能是心理作用。
○是否失眠?
失眠可導致頸部的神經興奮,刺激頸部肌肉細胞,引起充血、腫脹,使頸部僵硬,出現類似頸椎病的癥狀。如果失眠,應先治療失眠。失眠的狀況改善,頸痛減輕,證明是心理作用;失眠的狀況改善,頸痛不減,患頸椎病的可能性大。
○患者是否敏感?
情緒易激動者神經的敏感度高,容易興奮,導致頸部腫脹、疼痛。有這種情緒障礙的人應考慮頸部疼痛是由于心理因素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