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小東
摘 要:小學課程里的計算機教學,其實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逐步去掌握計算機相關的操作和實踐知識。小學階段培養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就是為了讓小學生去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在發展的過程中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興趣;培養
小學階段學生的特性就是愛玩,我們促使他們學習的動力就是興趣,以玩為載體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更不能例外,若是一個人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效果定會事半功倍。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從而達到信息技術的教學目的。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感悟談一下自己的一些小措施。
一、熟悉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成敗取決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信息技術的發達,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濃厚的興趣,但是若是我們的教學方法不合適的話,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定會減少。但是興趣從何而來?怎么來?這都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學會且要牢牢掌握的。在教學中若是根據所教內容的特點結合相應的游戲,定會事半功倍。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我把游戲引進課堂中。如,小學生剛開始學習電腦基本操作的時候,對鼠標是非常陌生的,特別是對鼠標的拖動以及雙擊單擊之類的操作是很難掌握的。再者就是聯系鼠標的相關操作是很單一和枯燥的,就這么讓學生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聯系,是肯定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我就讓學生通過電腦里“紙牌”游戲來練習鼠標的拖動,用“掃雷”來聯系鼠標的單擊、雙擊以及右擊。通過游戲既可以消除學生對電腦的恐懼感,又可以讓學生熟練地掌握鼠標的相關練習。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求知欲望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是占有主導能力的,由于生活經驗的匱乏,小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的知識學習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但是學生們對有故事情節的、色彩鮮艷的以及有動感的東西就會非常有好奇心。我就利用學生的這個特性,把教材與動畫片相結合,這樣在課堂上就會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課前導入新課時,我把內容編制成色彩鮮艷的有故事情節的動畫片的同時,再加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在聆聽中欣賞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然后開始講解計算機的神奇,讓學生產生最初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們做一些有探究性的提問,在講解計算機的歷史由來時,我給出學生一些代表性時間的數據,讓學生去猜測第一臺計算機是什么時間誕生的。這樣學生就為了知道正確答案,從而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討論中。教師在這個時候只要加以指導就可以來介紹計算機的發展史,然后讓學生在展開熱烈的討論以后就計算機的發展等帶有探究性的問題進行探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拓展他們的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
每個學生都有求知欲和好勝心以及強烈的榮譽感,我在教學中利用小學生的這點特性,用游戲或者是動畫片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培養學生興趣的方式有很多,尤其像信息技術這樣的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我們要把學生真正地轉換成課堂的主人,體現學生主體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把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長久持續下去。
參考文獻:
[1]陳文新.用學生的內動力沖開信息技術之門[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01).
[2]尹杰.淺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游戲輔助性教學[J].科技資訊,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