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福
這是一部風格獨特的主旋律作品,是“晉劇第一女老生”謝濤所在的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繼《范進中舉》和《傅山進京》后打造的又一部感人肺腑、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紅色晉劇。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晉劇現代戲《上馬街》就是根據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太原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在上馬街的一個小四合院里,生活著修車師傅、接生婆、賣燒土的等等,他們老實本分,勤勞善良。在特警處突然逮捕我地下黨員的關鍵時刻,一份重要情報“城防圖”交到了修車師傅車伍兒的手上。為保護并送出這份情報,四合院的人們歷經艱辛和苦難,面對暴力與誘惑,守住了做人的底線,并自發地組織起來,完成了這一事關太原解放的特殊使命。
從“上馬街”到“下馬街”
這部主旋律作品的最大好處,是沒有一點說教,沒有板起面孔向觀眾講政治,而是將目光鎖定在尋常百姓的老院子里,就像劇中辛亥老人齊奶奶所唱的:“上馬街經見過多少世面,方寸地演繹了滄海桑田。你打來他打去征戰不斷,都說是為了家國為民權。到頭來天下還是這般亂,老百姓覓活難得死也難!”全劇運用極具特色的晉劇藝術帶領我們走進太原這座文化古城、走進平民百姓的心靈深處,盡展他們真實又糾結、復雜又曲折、光明又隱秘的內心世界,讓這些活靈活現的小人物來演繹轟轟烈烈的大時代。
在這部典型的群戲里,整個情節都圍繞著車伍兒這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修車師傅展開,有層次地表現了這個自稱“變不成蛟龍是泥鰍”的平頭百姓,如何在徐老師、齊奶奶的影響下,從懵懂到恍惚,再到最后的覺醒。主人公唱出了整出戲的魂:“你也說良心,他也說良心,良心到底是個甚?是銅是鐵還是金?掏良心不是扯旗掛號把人哄,她是我請進心里的一尊神。”“良心就是稱人的戥,良心就是度人的心,只要為人品行正,就比良心更良心。”
長期以來,我們的戲劇舞臺一直都在演繹帝王將相,都在歌頌英雄豪杰。這回,晉劇《上馬街》卻將舞臺讓給了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讓這些說著太原話、住在上馬街、平凡而渺小的小人物,在歷史大變革中顯示出非凡的勇氣和覺悟。他們從被遺忘的歷史中鮮活地向我們走來,又一次證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在筆者記憶中,以往的宣傳似乎只有較先進的知識分子才可能投身革命,而“草根”則是一片迷茫、懵懂、無知、被動的。新編晉劇《上馬街》告訴人們,小人物的精神和覺悟同樣偉大,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上馬街》融入了眾多老太原的元素,包括太原舊有的地名、人物、事件、語言,力圖用民情、民俗勾勒那個歷史時期底層民眾的情感歸屬和精神風貌,展現他們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的美德。戲里,海子邊、鼓樓街等耳熟能詳的地名一次次出現,“光眉俊眼”、“假眉三道”等太原獨有的方言土話也讓觀眾倍感親切。連共產黨的地下交通員都是“賣榆皮面的晉源人”,聯絡暗號也都是“愛吃咱太原的綠豆、桃秫、榆皮三攪面擦尖”。
“上馬街”這個劇名,極具象征意義。在老輩太原人口頭一直流傳著一句民諺:“太原有個上馬街,北京有個下馬街。”諺語說的是李自成從這里上馬后,揮戈北上,一直打到北京。就此,太原有了一條上馬街,北京也出現了一個下馬街。實際上,上馬街的名稱在明代初就有了,原與李闖王并無干系。且不論闖王是否從上馬街上馬,也不論北京是否有個下馬街,這句諺語本身就真切地反映了太原人民對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支持、懷念和同情。
從“李自成”到“閻錫山”
說到李自成,不能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也不能不提毛主席的多次批示。毛主席曾在延安所作講演《學習和時局》中指出:“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在給郭沫若的信中,毛主席還流露出在當時國內外大好形勢下自己的心境:“我雖然兢兢業業,生怕出岔子,但說不定岔子從什么地方跑出來,你看到什么錯誤缺點,希望隨時示知。”
作為一部風格獨特的主旋律作品,晉劇《上馬街》不但以極具象征意義的地名為劇名,還以統治山西38年之久的閻錫山被老百姓拋棄來作為戲劇的時代背景,生動描繪了舊時代即將崩潰、新時代即將來臨的歷史畫面。
在戲里,我們真切地看到,老百姓口中“咱二戰區的閻司令長官”,已不再是他們尊敬的革命領袖,而是成了禍國殃民的反動頭子。太原街頭,特警橫行,民不聊生,就像老百姓戲里所唱“老老小小忍饑挨餓活受罪”、“平日里打不起半斤醋,過節時割不起凍豆腐”、“每日二兩紅大米,吃得人們眼瞪起”。就像戲里所演的那樣,老百姓只能吃觀音土,丟棄親生孩子。對比身邊與老百姓魚水情深的地下黨員,對比徐老師為了人民得解放而“死臨頭也無有半點憂愁”,劇中主人公感慨萬分,唱出了:“有他們共產黨定成氣候,和她比車伍兒一臉愧羞。”
“晉劇第一女老生”謝濤此次配演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角色——齊奶奶。齊奶奶是辛亥革命時太原首義的功臣,曾追隨當年組織領導了太原辛亥起義的閻錫山。為了保護閻錫山,她的新婚丈夫壯烈犧牲,她自己的腿也因此落下了終身殘疾。現在,面對腐化變質的國民黨反動派,面對狐假虎威的閻錫山狗腿子,齊奶奶感慨萬千,她氣憤填膺地罵道:“民主共和的天下,就敗在你們這號人手里!”
從李自成的“上馬”與“下馬”,到閻錫山的走向歷史反面,民心向背決定了社會潮流。晉劇《上馬街》就是以這樣生動的藝術形象和雄辯的歷史事實,形象地抒發了那個時代社會底層民眾摒棄黑暗、向往光明、渴望幸福生活的夢想,也從一個側面生動揭示出共產黨引領人民翻身解放的歷史必然,并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戲里,自稱“我是百姓黨”的齊奶奶痛心疾首地唱出了:“罵一聲兔崽子你太大膽,私闖民宅還放狂言。就不怕百姓把你反,就不怕忤逆欺了天。老百姓不管你這黨那黨,只要你不擾民民生自安;更不管這長那長狗屁長,只要你不害人就是好官。你們占的占,搶的搶,撈的撈來貪的貪。民生成了口頭幌,民權反教民不安;民主共和今何在,民眾最有發言權。只盼春風云吹散,雙手迎來艷陽天!”endprint
從“傅青主”到“齊奶奶”
新編晉劇《上馬街》把普通群眾作為表現主體,用小故事、小人物、小場景來反映大時代、大社會、大思想,不但立意高、主題好,而且思想性、藝術性俱佳。從《傅山進京》到《上馬街》,從古裝戲到現代戲,謝濤與她的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的戰友們,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時代感,堅持“高臺教化”的正能量,并立足遺產豐厚的太原文化特色,不斷開拓晉劇藝術創作表現的新領域。
作為戲曲舞臺二度梅花獎、二度白玉蘭獎、二度文華獎的得主,謝濤此次沒在《上馬街》中擔綱領銜,而是出演了一個小角色。雖說戲份并不多,但在舞臺上同樣光彩照人。她演的花甲之齡的辛亥老人齊奶奶,雖腿腳不便,卻寶刀不老,是四合院里眾百姓的主心骨。在戲里,她人未出場就已平息了一場鄰里糾紛;一出場就在一片混亂中親手救活了因吃觀音土差點丟命的康菜花。面對不明事理的人們逼車伍兒“行好掏良心”,交出徐光明那件“害”大家斷了二兩紅大米的東西,她毫不客氣地批評:“讓旁人掏良心,咱自己也得掏良心。”面對特警斷糧斷水,她帶頭用枕頭里的秕谷“粒米渡三關”。徐光明被押回四合院,她引開“活閻王”,讓徐光明交待后事,與眾鄰里話別。她還語重心長地教育車伍兒不要壞了徐光明的大事。就是在她的影響下,四合院的人們抵制了暴力與誘惑,守住了做人的良心,并自發組織起來,完成了送“城防圖”出城的任務。
作為須生泰斗丁果仙之后,謝濤是把晉劇推向又一個發展新階段的代表人物。謝濤常說“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她敢于突破條條框框,在劇目創作中既保持晉劇優秀的藝術傳統,又融入了時代審美需求的新元素。她善于運用準確、恰當、優美的藝術手段及戲曲聲腔來塑造鮮活的藝術形象,所演齊奶奶穩重大方、老到智慧、嫉惡如仇、正義凜然,達到了形神合一的藝術境界。
尤為可喜的是,新編晉劇《上馬街》的此次打造,從編劇、導演到演員,全部實現了本土化,集中體現了劇院自己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全戲名角云集,國家一級演員就有梁美玲、王波等五人,還有九位杏花獎得主。戲里擔綱主演車伍兒的牛建偉表現出色,所演修車師傅身穿黑褐色厚棉襖,時常貓著腰,雙手插在袖管里,表情動作真實細膩。其他演員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