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臣 蘇文清 付仲 郭金龍 張振海



工廠化保苗是目前刺參保苗的主要方式,面臨著投入大、成本高、池塘放苗成活率低等諸多問題,再加上參苗的價格持續走低,已接近或跌破工廠化保苗的成本,研究開發新的刺參保苗方法已成當務之急。為推動刺參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刺參苗種,我們自2012年開始探索一種新的刺參保苗方式—池塘網箱生態保苗。我們首先到山東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并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進行了刺參網箱生態保苗生產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試驗目的
探索適宜河北沿海地區刺參網箱保苗的養殖密度、苗種生長速度;探索刺參網箱保苗過程中刺參苗種冬眠成活率、夏眠成活率以及總成活率;對刺參網箱保苗效果進行評價。
2 試驗條件與方法
2.1 池塘條件
試驗地點位于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打網崗島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池塘養殖基地,池塘2口,面積4 hm2,其中1號池塘3 hm2、2號池塘1 hm2;水深3~4 m,池底平坦,淤泥深10~15 cm;設有獨立的進排水閘,排灌方便;水源為自然海水,鹽度27‰~28‰,溶解氧6.11~8.67 mg/L,pH值8.1~8.4,水溫2~28 ℃,水質肥沃。
2.2 主要設施
2.2.1 網箱 采用20目尼龍篩絹網縫制而成,長4 m、寬2 m、高1 m。
2.2.2 附著基 吊掛式,吊繩長1 m,每吊均勻分布5片規格為40 cm×40 cm的40目尼龍篩絹網片,上端系浮漂、下端系沉子。
2.2.3 增氧設施 兩口池塘均勻分布204個直徑80 cm的納米增氧盤(51個/hm2)。
2.3 網箱設置方法
網箱短邊用竹竿支撐,竹竿兩端各安裝2個浮球,在網衣底部四周拴上石塊袋,使網箱在水中充分展開;每個網箱內均勻放置附著基40吊;數個網箱串聯為一排,兩端固定在堤壩的木樁上,網排與進排水方向平行,每排網箱間隔4 m。春末夏初(5月中旬-9月上旬)在網箱上部搭設防曬網。
放苗前5~10 d將網箱固定于池塘中并放入附著基,保持網箱四邊高出水面5~10 cm。兩口池塘共設置網箱996個,平均249個/hm2;網箱總面積7 968 m2,占總面積的20%左右。
2.4 苗種投放方法
2013年10月21日由山東購入規格為4 000頭/kg的刺參苗1 100 kg。參苗運回后,放入塑料大盆內至1/4處,加入潔凈海水至1/2處,用0.3~0.5 mg/L的應激靈處理,10 min后加滿潔凈海水,用200~400 mg/L青霉素鈉藥浴10 min,然后將參苗均勻撒入網箱內的附著基上。
試驗分為4組,每組249個網箱,參苗投放情況見表1。
2.5 日常管理方法
2.5.1 水質管理
2.5.1.1 定期換水 活訊期隔日換水一次,換水量占總水體的1/3~1/4;死訊期不換水。為提高換水效率,采用低潮時開啟閘門排水、漲潮時開啟閘門注水的方法。
2.5.1.2 增氧 每日12:00-14:00開啟增氧機進行增氧,并使表層、底層水體形成對流,消除氧債。遵循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偏晚不開,天氣炎熱開機時間長,天氣涼爽開機時間短,半夜開機時間長,中午開機時間短的原則,確保池水溶氧充足,水質保持“肥、活、嫩、爽”狀態。
2.5.2 水質監測 定期對水溫、鹽度、pH、COD、溶解氧、氮、磷等進行檢測,每15日一次,水質監測情況見表2、表3和圖1-圖4。
2.5.3 浮游植物監測 刺參網箱保苗為生態保苗模式,不投喂人工刺參餌料,因此我們定期對養殖池塘水源地的浮游植物進行監測,每季度一次,在打網崗島外渤海灣近海選取3點(1表層和2底層)進行監測,具體情況見表4。
2.5.4 生長情況監測 在適宜生長季節,每月(12月底水溫低于5 ℃海參開始冬眠,2月底水溫高于5 ℃海參開始攝食,海參冬眠期間對生長情況不進行監測)隨機抽取各試驗組網箱4個(32 m2),進行稱重、計數。檢查情況見表5。
2.5.5 網衣和附著基清理 秋冬季每15 d檢查一次網箱和附著基,如有破損或臟堵及時更換或處理。2013年11月10日發現網衣上開始生長水綿,于11月20日開始每15 d清理一次,但到2014年4月底苔藻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工人清理難以解決網箱箱壁藻生長問題,為防止網箱內苔草滋生,2014年5月10日進行了遮陽網安裝工作(見圖5)。
2.6 刺參苗種度夏試驗
6月11日,出售大部分刺參苗種。每個投放密度留取5個網箱排放到一起進行刺參網箱保苗度夏試驗。于7月1日池塘水溫超過22 ℃刺參進入夏眠時和9月3日水溫低于18 ℃刺參開始攝食時分別測產一次,統計刺參苗種生長參數。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刺參網箱保苗養殖密度、苗種生長速度以及總成活率
自2013年10月20日投苗至2014年6月11日出售,經過秋、冬、春三個季節、8個月的保苗,刺參苗種規格從4 000頭/kg生長至290頭/kg,平均增重3.10 g/頭,平均成活率47.85 %,詳見表6。
網箱刺參苗種產量雖然隨投放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成活率、苗種規格都隨密度的增大而減小。
3.2 刺參苗種冬眠和夏眠成活率
刺參苗種冬眠和夏眠成活率見表7、表8,刺參冬眠平均成活率98.47%,刺參網箱保苗自然越冬冬眠完全可行;刺參夏眠平均成活率6795%,隨刺參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3.3 刺參網箱保苗效益分析 按照全部網箱刺參苗種出售計算,具體情況見表9。
由此可見:每個網箱(4 m×2 m×1 m)的苗種投放密度在1.40 kg/箱(700頭/m2)以下時,利潤隨投放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利潤增長率隨投放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刺參苗種生產投入產出比在投放密度為1.00 kg/箱(500頭/m2)時最高。4 結論 在唐山沿海地區進行刺參網箱保苗平均成活率接近50%,保苗一年的苗種規格可達290頭/kg(3.4 g/頭),完全可以達到放養規格。河北省的滄州、秦皇島沿海的環境條件與唐山相似,因此在河北沿海地區進行刺參網箱保苗完全可行。 網箱保苗冬眠成活率在90%以上,夏眠成活率在60%以上,苗種最好在夏眠前分箱或出箱銷售。 網箱總面積占水面總面積的20%、放養密度500頭/m2保苗效果最佳。5 存在問題 網箱保苗和工廠化保苗生產的苗種養成成活率有待進一步試驗比較。(收稿日期: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