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偉
[摘要] 目的 探討股骨近端髓內釘(PFN)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臨床意義。 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共80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動力髖螺釘治療,而觀察組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Harris評分結果以及并發癥情況等,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Harris評分結果以及并發癥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的方法治療效果顯著,患者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能夠有效減少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字]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股骨近端髓內釘;動力髖螺釘;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9-0044-03
Curative effect of synclaw proximal humerus nail on treating elde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YANG Zhenwei
Bone Surgery,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Beipiao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Beipiao 12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ynclaw proximal humerus nail on treating elde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Selected 80 elde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ynclaw proximal humerus nail,recorded two groups treatment situation,included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 during operation,Harris score and complications,analyzed the results statistically.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s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 during operation,Harris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For elde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atients,synclaw proximal humerus nail has obvious effect on it,it has short operation time,low bleeding volume during operation,and can reduce all kinds of complications,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 Elde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ynclaw proximal humerus nail;Dynamic hip;Curative effect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折,占總體老年人骨折的20%左右。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和交通、建筑業的發展,其發病率在逐年增高。股骨轉子部血運豐富,修復能力較強。據統計資料表明,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0 歲。對青少年患者來說,治療相對容易;但對于老年患者,由于傷前已存在各種基礎疾患,治療有一定風險,保守治療極易發生下肢短縮等畸形。臨床上對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多推薦手術治療,其中股骨近端髓內釘和動力髖螺釘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兩種手術方法,應用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效果較好,但這兩種方法具體優劣性并不明確[1-3]。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情況,通過設立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探究股骨近端髓內釘(PFN)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作用效果,并總結其臨床意義,取得較好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共80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齡75~81歲,平均(78.52±2.14)歲,將患者的骨折按照Evans分型有4例為Ⅰ型,12例為Ⅱ型,22例為Ⅲ型,2例為Ⅳ型;觀察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齡68~82歲,平均(75.15±3.39)歲,將患者的骨折按照Evans分型有5例為Ⅰ型,8例為Ⅱ型,20例為Ⅲ型,7例為Ⅳ型。所有患者均非病理性骨折,研究過程中精神狀態良好,檢查其血、尿常規等各項生理指標均顯示正常,不患有其他心、腦、血管、器官等相關疾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分型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股骨近端髓內釘 取硬膜外全身麻醉將患者麻醉,患者仰臥于骨科手術牽引床上牽引復位,先用X射線照射患者骨折處,按常規操作行PFN 或Fixion PF膨脹釘內固定,通過骨牽引對患者骨折處實行閉合復位,待X線成像滿意后使身體保持內收位,方便后續手術的操作,同時應在透視過程中確定病灶具體情況并定位處理位點。找到患者大轉子頂端,取一條5 cm大小的切口(根據患者的情況可酌量增減),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以及筋膜等,用食指或定位器定位至大轉子頂點位置,將導針緩緩插入其中,再使用空心鉆頭開孔,將股骨近端髓內釘的主釘沿導針打入其中,同時應注意主釘的尾部應與瞄準器保持緊密相連,主釘的插入過程盡量使用手動,輕柔緩慢用力將主釘推入,同時應用透視觀測主釘插入的位置以及深度,待主釘頂點處位于股骨關節面下端5 mm,可依次鎖定髓內釘,拆卸瞄準器,縫合傷口。手術后的2~31 h內可以做肌肉等張收縮鍛煉,在31 h后疼痛減輕即可坐起,練習髖、膝關節屈伸功能,1~2 d可以進行簡單的功能鍛煉,需扶雙拐。并且患者的自身復位情況和骨折類型決定是否部分負重,如果X 線片隨訪顯示骨折初步愈合時均可適當負重,功能鍛煉。骨折愈合后恢復正常活動。
1.2.2 動力髖螺釘 患者的麻醉方式以及手術體位與以上的股骨近端髓內釘類似,依舊是取仰臥位,硬膜外全身麻醉。同樣通過骨牽引對患者骨折處實行閉合復位,待X線成像滿意后使身體保持內收位,方便后續手術的操作。取患者的髖外側作縱切口,一般位于大轉子頂端下方約2 cm處,微微墊高切口處,將患者的大轉子及其外側漏出,利用瞄準器取與切口成15°方向緩緩插入導針,使用空心鉆頭在導針方向開孔,通過X線成像來確定插入的方向、深度等,置動力髖螺釘于其中約股骨下端1 cm處即可,繼而攻絲、擰緊以及鎖定髖螺釘,最后應套入動力髖螺釘鋼板給以固定。
1.3評價標準[4,5]
Harris評分是對患者髖關節的恢復情況進行功能性評定,其中包括4個等級標準。Ⅰ級:>90分;Ⅱ級:80~89分;Ⅲ級:70~79分;Ⅳ級:<70分。其中,將大于80分評定為合格,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較好。總體合格率=(Ⅰ級+Ⅱ級)/總例數×100%。
1.4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Harris評分結果以及并發癥情況等,并對記錄結果進行統計學的處理與分析。其中患者出現的并發癥情況包括下肢靜脈血栓、感染、心臟衰竭等。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中情況對比
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為(121.6±12.8)min,術中出血量為(355±80)mL,而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為(84.8±9.7)min,術中出血量為(165±45)mL,即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對比(x±s)
2.2兩組患者Harris評分對比
對照組經Harris評分Ⅰ級有17例,Ⅱ級有13例,Ⅲ級有8例,Ⅳ級有2例,合格率為75.00%,而觀察組經Harris評分Ⅰ級有21例,Ⅱ級有16例,Ⅲ級有3例,Ⅳ級有0例,合格率為92.50%,觀察組Harri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arris評分對比[n(%)]
2.3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
對照組共11例出現并發癥,包括下肢靜脈血栓3例,感染4例,心臟衰竭2例以及其他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7.50%,而觀察組共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包括下肢靜脈血栓1例,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00%,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n(%)]
3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人對于中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關注也在逐漸加大。據有關調查顯示[6-8],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科疾病,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行動不便,遭受外力的碰撞極容易導致骨折,且老年人獨特的身體狀況、免疫力低下使其恢復起來較為遲緩。患者大多由于外力沖擊所導致,如摔倒、交通事故等,致使患者股骨近端以下至小轉子以上部分發生的骨折,人體這一部分血液循環豐富,遭受損傷后不容易處理,且老年人常見的骨質疏松、骨質脆化也給治療增添了難度。若采取保守治療的方式,患者需長期臥床,恢復較慢,且容易導致患者發生肺炎、下肢靜脈血栓等多種并發癥,因此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9,10]。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中女性多見于男性,一般臨床癥狀為患者股骨轉子區域出現血瘀、腫脹、隆起,輕輕觸碰即有劇烈疼痛感,且下肢多表現為畸形狀態,嚴重時可表現有90°的外旋。對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常見的處理方式為內固定的方法,主要分為動力髖螺釘內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方法[11,12]。
PFN 是在Gamma 釘基礎上設計出來的,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防旋螺釘,不僅加強了骨折端的防旋、抗拉及抗壓能力,而且使得承載的壓力加大,頭釘切割和斷釘發生率大大降低。并且較Gamma 釘PFN 的近端直徑更加細小,距釘尾較遠,有效減少因股骨遠端應力集中而造成繼發骨折。治療合并轉子下骨折或股骨干骨折采用加長型PFN時,在插入前需擴髓以便能用盡可能大的直徑釘,更能增強其穩定性,但是過度擴充就會造成骨內膜血供破壞,減少骨的強度,還可能引發脂肪栓塞、肺部或心血管系統疾患的風險。在術后功能鍛煉中,對于骨質疏松、不穩定粉碎性骨折的特殊患者PFN股骨頸自攻螺釘存在松動后退,負重時螺釘有切割股骨頭或脫出的可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121.6±12.8)min,術中出血量為(355±80)mL,而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84.8±9.7)min,術中出血量為(165±45)mL,即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經Harris評分Ⅰ級有17例,Ⅱ級有13例,Ⅲ級有8例,Ⅳ級有2例,合格率為75.00%,而觀察組患者經Harris評分Ⅰ級有21例,Ⅱ級有16例,Ⅲ級有3例,Ⅳ級有0例,合格率為92.50%;對照組患者共11例出現并發癥,包括3例下肢靜脈血栓,4例感染,2例心臟衰竭以及2例其他,并發癥發生率為27.50%,而觀察組患者共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包括1例下肢靜脈血栓,1例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即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文中研究數據可以看出,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方法的觀察組,較采用動力髖螺釘方法的對照組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且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情況較少,經Harris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筆者對于治療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優于動力髖螺釘的原因作出以下總結:①手術整體操作簡單,切口較小,大大降低了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②手術只在局部病灶進行切口操作,大幅度降低術中感染的風險,減少各類并發癥的產生;③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相對穩定,便于患者較快下床活動,進行下肢鍛煉,同時也有利于骨折處較快恢復[13,14]。傳統的保守治療方法患者承受痛苦大,感染并發癥情況嚴重,恢復緩慢需長期臥床靜躺,股骨近端髓內釘的方法相比于傳統的保守治療方法,優越性已不言而喻[15]。
總之,對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若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的方法治療效果顯著,患者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能夠有效減少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而如何能夠在手術中進一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完全零創傷治療患者,仍需要廣大醫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 吳立功,楊世斌,汪建軍. 不同方法治療股骨粗隆的股骨長段粉碎性骨折的療效觀察[J]. 海南醫學,2014,25(4):565-567.
[2] 張世民,祝曉忠,黃軼剛,等. 外側壁危險型股骨粗隆間骨折DHS與PFNA治療的回顧性對比研究[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22):1869-1872.
[3] 程剛,劉耀明,賀云飛,等. LCP、DHS和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研究[J]. 海南醫學,2012,23(3):44-47.
[4] 張輝,郭盛君,馮國英. 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58例)療效分析[J]. 現代儀器與醫療雜志,2014,20(4):60-62.
[5] 郭劍,張斌,李永歡,等. 加長型PFNA內固定治療涉及股骨粗隆的股骨長段粉碎性骨折[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27(8):732-733.
[6] 周國強,周玉奇,周紅光. 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效果觀察[J]. 現代儀器與醫療雜志,2014,20(4):98-100.
[7] 張中平. 三種不同內固定術式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107例療效對比[J]. 陜西醫學雜志,2014,43(1):89-91.
[8] 蔡洪濤. 多層螺旋CT及多維重建技術對隱匿性肋骨骨折的診斷價值探討[J]. 現代儀器與醫療雜志,2014,20(3):45-47.
[9] 雷云坤,劉思波,劉偉,等.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行Gamma釘內固定術及人工髓關節置換術的療效對比[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18):1566-1567.
[10] 李克文,張國秋. DHs與半髓置換治療高齡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9):2350-2352.
[11] 蔣冬升.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不同手術方法比較[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6):516-518.
[12] 王鵬建,王德利,丁宇,等. Gamma3釘與DHS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 實用骨科雜志,2012,18(4): 309-312.
[13] 徐愛飛,陳華燕,孫健,等. 解剖鋼板與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研究[J]. 重慶醫學,2011,40(12):1202-1204.
[14] Fan L,Dang X,Wang K. Comparison between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osteoporotic patients[J]. PLoS One, 2012, 7(6):9531.
[15] 張旭,伊斯拉木·亞森,李坤. 不同內固定方式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觀察[J]. 海南醫學,2012,23(21):85-86.
(收稿日期:201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