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 目的 探討如何合理調控利用血液資源,減少血液資源浪費,使其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 方法 統計我站自2008~2014年間血液成分制備、冰凍血漿的臨床使用及冰凍血漿的累計庫存情況。 結果 隨著成分輸血的臨床開展,我站成分制備率在2014年已達96.69%,臨床成分輸血比例已達99.12%,冰凍血漿制備量也逐年上升,但使用量卻呈逐年下降趨勢,與制備量極不成比例,導致庫存量逐年遞增,目前已達1 245 900 mL。 結論 過剩的血漿給我站帶來極大的存儲壓力和即將面臨過期報廢的困境,致使寶貴的血液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關鍵詞] 全血;成分輸血;冰凍血漿;病毒滅活冰凍血漿;庫存量
[中圖分類號] R457.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9-0119-03
An analysis on how to properly regulate resources of blood components and avoid waste of blood
ZHANG Ying
Heihe Central Blood St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eihe 16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to properly regulate and make use of blood resources and reduce waste of blood resources, so as to achieve proper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Methods Information on preparation of blood component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rozen plasma, and accumulated stock of frozen plasma in our station from 2008 to 2014 was collected. Results With the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the component preparation rate in our station had reached up to 96.69% in 2014, the proportion of clinical component transfusion had come to 99.12%, and the preparation amount of frozen plasm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amount had a declining trend annually, which was unproportionate with the preparation amount. This caused an annually increasing stock, which had so far reached 1 245 900 mL. Conclusion Excessive plasma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storage pressure and the dilemma of facing the plasma being expired, which may lead to the fact that valuable blood resources can not be applied properly and effectively.
[Key words] Whole blood;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Frozen plasma; Virus-inactivated frozen plasma; Stock
成分輸血是當前輸血技術發展的總趨勢,也是輸血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其優點為:一血多用,節約血源,針對性強,療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運輸。我站因建站時間短,成分輸血起步相對較晚,自2007年5月開展血液成分制備,目前制備的血液成分主要有去白懸浮紅細胞、去白病毒滅活冰凍血漿、冰凍血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等,血液成分制備率在95%左右。幾年來,隨著醫療環境的改變和就醫人群的增多,血液使用量逐年遞增,血液成分種類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冰凍血漿臨床需求量與制備量極不成比例,血站過剩的血漿即將面臨過期報廢的困境,寶貴的血液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因此如何合理調控開發利用血液資源,減少血液資源的浪費,是我們所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現將我站自2008~2014年血液采集、成分制備、臨床使用情況做一簡要分析。
1.2方法與標準
根據2012版《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第3章血液成分制備,按照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標準執行。
2結果
隨著成分輸血的臨床開展,我市成分輸血比例逐年上升,以血細胞輸注為例,全血輸注由2008年的208 U下降到2014年的60 U;懸浮紅細胞由2008年的3496 U發展至2014年的4903 U,臨床紅細胞輸注已逐漸由懸浮紅細胞取代,全血輸注比例逐年下降,除冰凍血漿之外,其他成分血液輸注情況均衡發展,臨床成分輸血比例至2014年已達99.12%。我站冰凍血漿制備率已由2008年的87.26%發展至2014年的96.69%,因臨床紅細胞輸注以懸浮紅細胞為主,所以相對應的冰凍血漿制備量也逐年上升(全血200 mL經高速離心后分離出大部分血漿約100 mL和添加適量紅細胞添加劑的懸浮紅細胞1 U)[2],即每制備1 U懸浮紅細胞就相應產生100 mL冰凍血漿。但矛盾的是冰凍血漿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趨勢,與制備量極不成比例,因此導致庫存量逐年遞增,目前已達1 245 900 mL,相對于年平均血漿使用量不足40萬 mL的邊境城市來說負擔沉重。
3討論
隨著成分輸血的臨床開展及我市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輸血觀念不斷更新,我市成分輸血比例逐年上升,在節約血液資源的同時,提高了療效,降低了輸血反應和輸血后疾病的發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從目前看,血站制備的品種和提供的血量,并沒有被充分應用,因此充分發揮血站現有的制備成分血的能力, 解決臨床使用問題,協調現有產品均能投入臨床應用,既保證臨床治療需要,又不浪費血源,對進一步推動黑河市成分輸血新技術的開展有積極意義。
成分血液制備使用與臨床不匹配的現象,尤以冰凍血漿為突出,目前冰凍血漿庫存量逐年增大,儲存負擔重。自成分制備開展以來,用來儲存冰凍血漿的冰柜逐年遞增,管理壓力大。冰凍血漿自制備之日起,1年內為新鮮冰凍血漿,后轉為冰凍血漿,儲存期限為3年[3],這中間環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換血液標簽,調整儲存期限,冰凍血漿在反復的調整位置、更換標簽過程中,既容易出現破損又容易因冷鏈無法保障而發生質變。
基于輸血安全的需要,我站自2010年年末開展血漿病毒滅活,臨床血漿的使用逐漸被其所替代。開展血漿病毒滅活,大大降低了臨床輸血安全隱患。所謂病毒滅活冰凍血漿是將采集后儲存于冷藏環境中的全血按新鮮冰凍血漿制備要求分離出血漿,在速凍前采用亞甲藍病毒滅活技術進行病毒滅活并速凍呈固態的成分血。其制備1年期內為病毒滅活新鮮冰凍血漿,1年后轉為病毒滅活冰凍血漿,儲存期3年。由于制備成本提升導致臨床使用價格大幅提升,間接導致血漿使用量降低。
存儲時間長,過期報廢壓力大。臨床血漿使用量僅占制備量的冰山一角,大量的血漿面臨著過期報廢,無法轉向其他使用渠道,對血液資源是極大的浪費。目前我站按其臨床使用量定量制備病毒滅活冰凍血漿,而剩余大量血漿則按普通冰凍血漿制備,以盡量降低儲存和報廢成本。
血漿成分復雜,富含血漿蛋白和凝血因子,有些成分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提純,制得血漿制品。如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第Ⅷ因子復合物、凝血酶原復合物等制劑,廣泛應用于臨床。我國目前血液制品原料漿嚴重緊缺,與我站相同情況的兄弟單位同樣面臨著血漿過剩即將面臨過期報廢的困境,寶貴的血液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4]。
在無償獻血體系下采集制備的成分血制品因其主要用于臨床輸血,具有很高的質量標準,《獻血法》第十一條規定“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于臨床,不得買賣。血站、醫療機構不得將無償獻血的血液,出售給單采血漿站或者血液制品生產單位”,《血站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于臨床,不得買賣。血站剩余成分血漿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協調血漿產品生產單位解決”[4]。在保證血液質量的同時做到采供血的動態平衡,是中小型血站存在的一個共性難題,因血液庫存量過多易導致過期,血液庫存量過少難以保證臨床急診用血。我站目前現狀是血液供應量勉強滿足臨床使用,而冰凍血漿始終處于飽和甚至是過剩狀態,如此一邊緊缺一邊是過剩,冰凍血漿處于一種無期限的閑置,同樣是一種浪費,作為血站自身還需加強與各醫療單位在臨床成分輸血治療方面的宣傳、技術指導,提升血液供應能力,所謂供應能力并非是單純從供應數量上越大越好,重要的是要強化珍惜血液資源的意識,協調現有產品均能投入臨床應用[5-10]。亟待有關部門解決的是如何為該類過剩血漿的再利用建立有效途徑,合理調控開發利用血液資源,疏通血站與血液制品加工企業及醫院之間的關系,減少血液資源的浪費,使血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發揮其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1] 吳敏華,杜超華. 某三甲綜合醫院近9年臨床用血的回顧性分析[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4):346-34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醫政發[2012]1號附件[S]. 2012:7-1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GB18469-2012[S]. 2012:1-3.
[4] 王婭,李長清,楊匯川,等. 國內外血站分離血漿利用概況[J]. 中國輸血雜志,2014,27 (10):1068-1071.
[5] 張慶武,韓梅,朱麗華,等. 影響血液供應能力要素之探討[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2):144-145.
[6] 太繼瓊. 冰凍血漿在臨床中的應用分析[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3):237-238.
[7] 孫啟鳳,馬欣,張正芳,等. 6所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現狀調研[J]. 中國輸血雜志,2014,27(3):234-237.
[8] 張廣禮. 錫林浩特地區血漿報廢原因分析[J]. 中國輸血雜志,2012,25(6):585-586.
[9] 孫桂香,黃用文,于帥,等. 2012~2013年某院成分血應用分析[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14,16( 2):205-206.
[10] 陳菊芬,彭及良,李丹紅,等. 2006~2012年龍崗區血站臨床供血分析[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3):232-234.
(收稿日期: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