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猛

三年前,《甄嬛傳》火了;半年前,《武媚娘傳奇》也火了。這些宮斗劇被一些人轉化為職場寶典,他們把職場比作宮廷,處處有驚險,處處有算計。在職場不算計就不能生存嗎?雷鋒式的職場人真的會被淘汰出局嗎?智聯招聘曾做過一項調查,參與調查的有六千余名職場人,近七成受訪者希望自己辦公室里有“雷鋒”同事。統計其原因,不乏有功利目的。近四成職場人表示,同事之間互相幫助是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使自己的人緣更好,也有想通過幫助別人積累人脈關系,為未來的職場發展奠定基礎。對此,智聯招聘職業顧問指出,職場人應該把這種助人的精神培養成一種習慣,就像處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樣,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做一名“職場雷鋒”應該是為了修養自己的品性,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敢吃虧、愿吃虧、肯吃虧
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的尹丹忠厚老實。前一段時間,尹丹所在部門的領導突然被調離,因時間倉促,有一筆賬目處理得不是很圓滿。這筆賬目并不是尹丹經手的,但新來的部門經理對很多情況不熟悉,只是看到該賬目是在尹丹的處理范圍內,便非常嚴厲地批評了他。尹丹并沒有做任何解釋,也沒有把責任推到前任經理的身上。隨著對員工了解的深入,新領導對這個話不多但做事踏實的下屬印象有了很大改觀。一次偶然的機會,新領導遇到了以前部門的經理,在聊到此事時,前經理立馬做出了解釋:“那個事情和小尹無關,是當年的副總委托部門辦的,小尹當時還不知道。”新來的經理聽聞此言,愧疚之余對尹丹的人品非常欣賞,認定他是個能成事的人。兩年后,部門經理獲得提升,他向單位舉薦了尹丹作為自己的接班人。此提議得到了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的全票通過。最終,吃了啞巴虧的尹丹,被提拔成了經理。
“小王,你來看看這個機器,怎么壞了?”“小王,你來幫我看看這個呀,怎么錄入不了?”五年前,當王軍來到儲蓄所工作成為柜臺職員時,就一直被同事當成“小雷鋒”。王軍和同事說,我是新人,有什么活兒就交給我吧。雖然很辛苦,但小王卻從來不在同事面前喊累。由于王軍經常幫助同事解決問題,他的知識面就越來越廣,幾乎每個部門在遇到處理不了的事情時,都會來找他。雖然很辛苦,但他最終成為一名“全才”。
馬云說過一句話,員工離職無外乎兩種原因:心委屈了和錢沒到位。有些員工在公司里吃虧,但不會
把受委屈的情緒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默默地尋找下一個東家;有些員工直接氣沖沖地跑到HR面前說辭職,抱怨領導太不像話、太不公平,分給我的任務總是最臟最累的,給某某人的活兒都是好干的,計件工資分配不合理,領導根本不會管理,管理混亂等等。這些離職的情況,很多HR都經歷過。不可否認,公司里沒有絕對的公平,無論制度被制定得多么合理,總會有一些人認為自己吃虧。一位在商場做HR的小孫說:“根本沒辦法讓所有人都平衡,工作本來就是有稍累一些或稍輕松一些的。這些累活兒總得有人去干。有時候看見員工鬧情緒,就得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希望員工能發揚雷鋒精神。可是剛一開口,員工就會說,別和我講雷鋒精神,要講和別的員工講去。我們也很無奈。”
實際上,職場的客觀發展呼喚雷鋒精神回歸,呼喚員工敢吃虧、愿吃虧、肯吃虧。雷鋒想的是如何奉獻得更多,而不是得到的更多。雷鋒之所以得到這么多的肯定和榮譽,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怎么去要,而是想著怎樣去給。當然,這里所說的吃虧并不是無故被人陷害、別人都有自己卻沒有、明明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也要隱忍不發。這里講的吃虧是隱形的投資,它的收益不是立即顯現出來的。過分注重眼前的利益,往往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雷鋒精神與企業共存
3月5日是學習雷鋒活動日,全國各地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學習雷鋒活動。然而,專家指出,暴風驟雨再猛烈,也會有偃旗息鼓歸于平靜之時,學習雷鋒精神不能是“一陣風”的形式,不能有“跟風”的意識,而是要讓雷鋒精神成為和煦的春風,長久地溫暖和打動每個人的心靈;要讓雷鋒精神成為纖細的春雨,深深地滋潤和滲透每一處干涸的泥土。如果每一個“我”都能致力于為“人人”服務,將組織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強烈的職業精神,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用自己的行動盡自己的一份義務,那么最終也會換來“人人”都為“我”服務的皆大歡喜的局面。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中國的“雷鋒精神”被廣泛吸收并運用到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中。松下電器的企業文化就包括“雷鋒精神與上帝共存”;而日本原田工業株式會社連續十年來號召員工發揚雷鋒精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學雷鋒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美國的書店里,還專門有雷鋒的傳記。現代企業尤其是歐美企業,在選拔核心員工和高潛力員工時,很看重員工的“德”,因為能力是可以培訓和提高的。在跨國企業中,對員工品德的基本要求,包括正直、尊重他人和勇于承擔責任,擁有這樣素質的人才,發展空間會更大。當然前提是這個企業有公正、有效的評價體系和員工發展體系。
“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善待他人、善于合作,這種人天生就是職場人際關系的黏合劑;“對待工作像夏天般火熱”,這種主人翁責任感的工作態度和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哪個老板會不喜歡?“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在工作中一心為公,不貪不占,對破壞公司利益的行為決不手軟……這樣的人才,才是公司愿意花精力培養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固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這是雷鋒對自己的提問,也是對我們職業精神的拷問。雷鋒總是把實現崇高的理想落實到本職崗位上,說到做到,表里如一。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驅動下,才能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
一個企業想要發展,靠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即使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如果缺少樂于助人的精神,不愿意幫助新員工進步,所有工作都是自己一手操作,那么勢必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阻礙企業的發展;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如果沒有合作互助的精神,只管自己,各行其是,就會造成企業內部分裂,影響企業內部的團結和發展。企業內部員工之間需要競爭,因為只有競爭才有壓力,只有競爭才會有進步。但是這種競爭不僅是能力的競爭,同時也是為人處事的競爭;在競爭中,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我,時刻爭先,卻絕不應該以阻礙別人進步的方式來競爭,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在職場上,如果你能對同事多一點雷鋒精神,把企業利益放在首位,不僅可以維護良好的同事關系,也會獲得領導的認可,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良好的基礎。 ? 責編/齊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