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美國家基準利率已經降到零不同,中國經濟不是在零下界的區間里面,所以我們可以綜合運用手段來調節經濟。如果說通貨膨脹繼續向下走,經濟如果仍舊不景氣,貨幣政策仍舊有余地。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
對改變我國土地公有制性質的主張要反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
——國土部部長姜大明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會議上表示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項目主管高連奎:數據一定等同于事實嗎?那可未必。經過巧妙偽裝的統計資料甚至勝過彌天大謊,越是對數據深信不疑的人,就越是有可能落入“統計陷阱”。唯有對統計學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避免被蒙蔽。
經濟學家宋清輝:新常態下的“加減乘除”中的加法指的就是要靈活投資、注重需求、加強創新;減法,就是要淘汰落后產能;所謂乘法,就是用創新驅動當地經濟發展;所謂除法,就是努力提升市場化程度。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改革就要打破國家辛迪加。現在有兩個問題繞不開:一是舊的增長模式繞不開。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十幾、二十幾年了,問題愈演愈烈。二是權力介入經濟領域以后,腐敗愈演愈烈,現在已經深入骨髓。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中國經濟很可能發生很大的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王喜文:在工業化進程中,每個國家都不無例外地遭遇過經濟發展、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失衡。而今后,我國的“互聯網+工業”不僅僅要體現在先進制造上,還應體現在能源管理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隨著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一綱領性文件,標志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正式落地,中國有望邁向新的“資本輸出”時代。一國的經濟發展歸根到底取決于本國資本的積累能力和資源使用效率,依靠外來資本集聚來支撐工業化進程的格局是不能持久的,中國必須通過“走出去”拓展全球資源布局,重構中國全球價值鏈。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連平:開放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促進小型商業銀行發展,必將有助于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尤其是可以為“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