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至15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云南省分行行長許海參加了兩會。作為工行云南省分行的行長,他身體力行地開展調研,積極參政議政,切實履行代表職責,發揮工作在金融一線的優勢,向大會提交了多項提案。
商業銀行要全力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共涉及境外數十個國家以及國內近20個省市和地區,沿線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市場潛力巨大。許海代表表示,“一帶一路”的提出,開創了中國走向世界,實現區域合作、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支持國家“一帶一路”的整體規劃,為金融跟隨、引領和服務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此他建議應從以下三方面著眼:
一是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資金支持。由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關鍵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而“陸上絲綢之路”有相當一段都是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薄弱,這無疑將帶動一大批戰略性大項目,包括跨境高速公路、鐵路、輸電網、通信光纜、油氣管道等基礎建設的信貸投放。商業銀行要抓住路網、航空網、能源網、水網、互聯網“五網”建設重點,圍繞口岸、園區項目建設,提供銀團貸款、項目融資、股權融資等服務,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有力資金支持。
二是加強創新驅動,助力企業跨境發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逐步實施,企業“走出去”將再掀熱潮。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撐,是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社會責任,也是銀行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企業“走出去”和外貿產業發展將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商業銀行要基于這些特點制定清晰的發展思路,迅速開展機制創新和產品創新,解決好重點支持哪些領域、如何協調機構間配合等諸多問題。要積極介入重要合作項目,關注“走出去”企業及其境外的交易對象,做好全交易流程的結算、融資、擔保、風險管理等服務,助力企業實現跨境發展。
三是深化金融合作,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強貨幣流通、深化金融合作,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與沿線國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尚有很大空間,商業銀行要以人民幣國際化為契機,積極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推出更多的人民幣直接交易品種,拓寬資金來源和運用渠道。要充分利用邊境省份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試點政策,深化與邊境國家金融機構的合作,放大政策落地效應,擴大人民幣跨境結算協議使用范圍,創新人民幣跨境結算賬戶使用,暢通人民幣回流渠道,推動人民幣與周邊國家貨幣的兌換,積極推動人民幣貿易項下可自由兌換向資本項下兌換延伸,進一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加快互聯網金融創新 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作為云南金融領域的代表,許海非常關注金融發展趨勢。他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改變了信息的傳統傳播方式,對金融業來說,有效解決了資金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壁壘,必然會促進金融業的創新,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改變客戶行為,創造新的金融服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創新,應緊緊圍繞互聯網經濟新業態,在充分結合區位優勢和發展特點的同時,最大限度支持實體經濟快速發展。他建議:
創新金融服務,切實普惠民生。一是深刻理解互聯網金融內涵,豐富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形式,擴大客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選擇范圍,顯著提升全體客戶的消費者福利,這有利于普惠民生。二是以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為主體,整合第三方支付公司、電子商務公司、互聯網理財公司、網絡貸款公司等新型機構資源,向市場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三是將基礎性小額業務通過互聯網辦理,擺脫物理網點和成本限制,優化客戶體驗,擴大服務半徑。這將更優質地服務大量中小客戶,促進普惠金融、農村金融更快發展。
完善服務體系,促進經濟活躍。一是借助互聯網技術特性,探索適合經濟特點的互聯網金融交易模式,顯著擴大金融服務范圍,進一步提升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二是提升大數據應用能力,加強對電子商務實時交易信息把控,降低信息不對稱,為廣大中小微企業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提供融資服務。三是構建風險可控的網絡融資平臺,為具有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和不同風險差異的借款人提供直接交易,擴大金融的交易邊界。更加直接地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
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效率。一是在支付結算領域,積極倡導豐富支付產品、擴展支付服務渠道、降低支付成本、提升客戶體驗、提高支付結算效率,促進金融服務提供商為獲得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二是在融資領域,積極構建分散式的資金融通以及暢通的信息渠道,在增強資金出借方的意愿,降低單筆融資風險的同時,增強對資金借入方的信用約束,使廣大投資者和借款人選擇的范圍更大。三是在投資領域,促進銀行和互聯網企業的投資產品創新,豐富大眾投資渠道。同時借助互聯網的海量信息,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基礎,提升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發揮商業銀行在促進消費升級中的作用
許海代表也特別關注居民消費結構轉變的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消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從國際經驗來看,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以后,居民消費結構將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這一水平,居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并將出現以提高住房居住和汽車消費品位,加大教育、信息、休閑旅游、文化娛樂、醫療保健上的投入為主要標志的消費升級。商業銀行應進一步發揮促進消費升級的作用,緊密貼合國家經濟發展,在擴大內需、惠及民生、助推消費等領域,積極發展小額、短期、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為目的的個人信貸業務。
許海表示,可以借助登記制度,助推消費升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從2015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建立統一了登記規則、規范了登記行為,減輕了銀行抵押擔保業務辦理的流程負擔,實現不動產的異地抵押,增加了不動產獲得流動性的便利,使個人名下的不動產能夠有效轉變為金融資產,提高消費能力,激發消費需求。另外應滿足貸款需求,實現安居樂業。商業銀行要按照政策導向調整按揭貸款策略,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和中等收主家庭的自住需求,做大按揭貸款業務,通過縮短放貸審批周期,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優先滿足居民家庭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信貸需求。
其次他還建議盤活金融資產,助推消費升級。隨著理財產品市場的日趨規范,理財產品在盤活存量貨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仍可繼續發揮作用,應加強理財產品開發的推廣,做強理財業務。同時,圍繞市場需求和消費模式發展趨勢,盤活各類金融資產,充分利用電子渠道,為客戶理財、基金、保險等金融資產提供更加便捷的質押貸款服務,全面提高客戶資產流動性。
最后是要加快產品創新以貼近客戶需求。他表示,過去幾年,網絡化業務快速發展,已成為消費信貸產品的主要市場。商業銀行應借助銀行卡等支付結算工具,積極應對消費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努力打造契合新時期特征的核心競爭力產品,通過信用卡透支、分期付款、網貸通等新興業務,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