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來彪
最大的成本不是房租、裝修、高薪或產品開發投入,而是一個個錯誤決策以及接踵而來的修正和回歸。
冬天寒冷,不是罪過,體格孱弱熬不到春天才是悲劇。轉型有風險,但轉型不是原罪,然而在轉型道路上南轅北轍,耗盡能量,那一定是罪過。
時局逼人,當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不得不從戰略和操作層面,思考轉型的目標和路徑時,方向的提前提出和正確有效的路徑,就顯得十分重要。
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服裝企業對國際先進的時尚設計、設備技術、運營模式僅僅是滿足于使用,沒有重視消化吸收,這導致現在的被動局面出現。如果企業不抓緊轉型升級,競爭力將越來越小。
但換個角度看,也正是在不得不轉型的時候,企業才會真正實施轉型。在此過程中,必然會有一批企業消亡,企業家、工人乃至全社會都會感受到痛苦,這是我們必須承受的陣痛。
紡織服裝業的困局實際上從2008年就開始顯現出來。表象和現在大同小異:成本加大、外需減少,大批企業在內憂外患中求生存。加之受歐債危機蔓延的波及,訂單的銳減、大量中小微企業關門停產,也使不少當地貿易公司門庭冷落。
然而,反觀那些在擴張中修煉內功的企業,他們把資金用在了設備更新和新市場的開拓上,當歐美國家的市場持續低迷、國內生產成本持續升高的情況下,有準備的企業在危機中脫胎換骨,產業升級悄然完成。由市場倒逼的轉型將使行業重新定位。
我曾用一句話形容轉型的狀態:創意的前瞻性(確保有足夠的時間成本,占據先機)+決策的制約性(確保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不走邪路)+執行的標準化(確保短時間產生邊際效益最大化效果)。
事實有點殘酷,缺乏現代文明民主高效治理體系的大部分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對于這些認識,大多處于“無意識”狀態。
什么是現代文明民主高效治理體系?關于其中奧妙,我不會象治理學教授那樣坐而論道,而是想請大家用電腦打開H&M、Inditex集團的年度財報或公司治理的頁面,仔細研究他們的董事會組織架構和崗位職責表,你們會很快欣喜地發現一些答案或者得到一些啟示。
關于創意的前瞻性。其主要解決“大勢在哪”的問題。當前市場背景下,有兩個趨勢,顯然已經得到廣泛性認同:1)生活方式的集合店模式;2)去傳統的經銷批發運作,品牌(廠商)進行真正的零售運作。關于這兩點,我以后將著文詳細描述。條條大路通羅馬,企業首先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大道。
關于決策的制約性。當有悟性的企業家,經歷了夜不能寐的痛苦和反思后,會明白一點:企業最大的成本,其實并不是房租、裝修、高薪或產品開發投入,而是一個個錯誤決策以及接踵而來的修正和回歸。而造成目前紡織服裝企業高企決策成本的最大原因是——缺乏有效決策的形式和流程,說白了就是最高決策者過于剛愎自用式決策。越是努力,越是凄慘,如崇禎皇帝。
關于執行的標準化。這個其實沒有什么好說的,建議決策層采取一種“帕累托改進”的方法,關于這個經濟學術語,用直白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確保企業各個部門、模塊、人員不變壞的前提下,先瞄準一個最有可能改善并獲取效果的地方進行。千萬不要晨鐘暮鼓式的教育與引導(那是你對人性充滿了太多無望的假設和期待,只能證明你是一個天真可愛的“人性善”價值觀持有者,對你的事業并無太大幫助),也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要一口氣吃成大胖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希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夠制定相應的政策指引,從宏觀上幫助企業找到自己的方向。
最后,用佛教“華嚴經”一句話來結尾:“成住壞空,生住異滅。”在2014年東奔西突的路上,讓有緣的兄弟們彼此互相擁抱、反思一下,換個角度去理解,認清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或許,那些“寒冷”,是上天給我們重新裝扮、煥發生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