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青
電商派,有風格、有調性、有特色,堅持“小而美”。
6月13日,互聯網品牌茵曼干了一件“大事”,在廣州亞運會主會場,鋪了一幅面積達3600平方米的巨幅“茵曼二維碼”,覆蓋了整個足球場。
“如果吉尼斯世界紀錄靠譜的話,這個碼將人選‘世界最大球場二維碼”茵曼董事長方建華說,這個光布料重量就超過了一噸的“龐然大物”,是為“表決心,也是為鼓勵老王信心,以此為證”。
“老王”是指韓后創始人王國安。不久前,方建華與王國安打賭,稱未來五年70%交易額將來自移動互聯網。
的確,移動互聯網策略已成為電商近期攻城略地的重要部署,上周阿里“碼上淘”戰略發布,以碼作為互聯網連接消費者的一種方式,也給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發展空間。
“目前茵曼微淘粉絲已達271萬。碼上活動、碼上商品、碼上交易支付、碼上查詢快遞等形式將改變未來的交易。你完全沒有必要再印一大箱DM去街頭派,只要一個碼加一段足夠讓人家拿起手機掃一掃的理由”,方建華稱。
似乎有點難以想象,這個才剛剛過完6歲生日,而2013年銷售額就已達7.6億元的互聯網女裝品牌此時已經開始布局未來的移動互聯大戰。
倒推七八年,彼時進行中國女裝的梳理,互聯網品牌可能還是個沒有被創建出的名詞,而如今,他們中的一部分全然已經占據中國女裝版圖的一席。
而這一切,背后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消費者消費習慣和方式的改變。
“商場里的衣服款式、顏色都差不太多,沒個性,我喜歡民族風,網上能搜到很多設計感很強的原創品牌,價格不貴,而且每周都會上新”,武漢的李嫣兒最喜歡的是互聯網品牌裂帛,每個月差不多都要購買這家店鋪的四五件衣服。
也正是因為網絡品牌打破地域限制,能夠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一批堅守“小而美”細分市場的互聯網品牌,有風格、有調性、有特色,從海量的品牌中“脫穎而出”。
被譽為“棉麻生活家”的茵曼、主打民族風的裂帛,以及緊跟韓范兒潮流的韓都衣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淘寶銷量前十的女裝中,除去傳統品牌,三大品牌獨占三席。
對于是環保人士、又有些小資情調的高欣怡來說,主打棉麻的茵曼可謂是她的“心頭好”。
“每件茵曼衣服的吊牌里,都印著慢生活語錄,有‘慢讀、慢行、慢工、慢食等生活哲學,特別能引起生活中的感悟和共鳴,而且吊牌還能DIY出各種別致好玩的裝飾品。別看只是一件衣服,確實給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對于互聯網品牌來說,除了設計獨特以外,同樣需要像傳統品牌進行品牌文化的倡導、生活方式的輸出,互聯網品牌缺少體驗環節,更需要通過文化傳遞來增強客戶粘性。
茵曼主張“讓生活,慢下來”,從“慢”出發,秉持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
方建華稱,“對于環保時裝,很多人概念模糊,認為使用有機織物、符合低碳原則的時裝就做到了‘環保。其實,時裝的環保與否,不是一道碳排放量的公式所能計算的。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身體的寵愛,一種慢時尚,也是一種對萬事萬物取之有度的智慧”。
裂帛則提倡“向內行走”,將外在穿著的動作變成內在的精神解脫,通過對色彩、材料、形象的感覺,去背離板結固化的社會,走向自然,走向內心的牧場,與自己相處,化解身份,獲得純然的感動和喜悅。
而近期“大手筆”聘請當紅韓星全智賢代言的韓都衣舍則是滿足了年輕女性對“韓流”、韓國文化的追逐。
有一組有趣的數據顯示,從淘寶指數上對茵曼、裂帛與韓都衣舍的購買人群做了對比,發現三家互聯網品牌的消費者在買家等級、消費層級上具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
茵曼的新手、初級買家占比分別為37.6%與46.1%,裂帛為35.1%與47%,韓都衣舍為42.8%與45.4%。這說明這三家互聯網品牌的八成買家為淘寶入門者,許多淘寶新手都是先通過他們來了解互聯網品牌。
而茵曼的中等消費和高等消費的比例為45.7%與38.4%,裂帛為51.2%與32.6%,韓都衣舍為56.2%與28.5%。
這意味著,對這三個品牌的淘寶用戶而言,近一半人的購買力為中等水平,而有三成左右的消費者具有較高級別的消費能力,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的消費者的確對高端品牌有—定需求與購買能力。
也正因為此,三大品牌都先后推出了定位高端市場的子品牌。茵曼集團近日推出了高端女裝子品牌“生活在左”,價位為1000元左右。裂帛也在今年2月推出了其升級品牌“蓮燦”,定位1000元~2000元。而韓都衣舍并購的設計師品牌素縷也擁有獨特的設計風格。
“部分消費者現在有獲得更高級服裝的需求,希望裂帛的服裝面料、做工都更加高端,所以推出‘蓮燦這一定位更加高端的品牌”,裂帛集團創始人湯大風稱,目前,不太在意商品價格、追求更高品質的用戶占裂帛整體用戶的10%。
茵曼公關部負責人張瑩璇認為,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商已經能夠承載更加高端的產品和品牌。這從許多國際奢侈品品牌開始進駐電商平臺的現象中就可見一斑。茵曼一直將“成為線上高端品牌的標桿”作為目標,力求在產品品質、定位、顧客體驗等方面得到市場廣泛認可。
除了推出高端子品牌,互聯網女裝品牌也逐漸進行少女裝、媽媽裝等更為細分的品牌,走多品牌運作,來對抗傳統線下品牌在電商領域的猛烈反撲。
“線下店要做的是品牌價值的延伸,承擔的是在線上無法提供的服務和體驗,比如慢生活概念的插花、手工乃至家居生活的體驗,就是要開生活館這樣的線下店才有價值。”在裂帛已經開出了兩家實體店后,方建華表示,茵曼線下店也已經在近期計劃中。
通過共享VIP會員,可以把線上無法完成的服務延伸到線下店,線下店吸納的氣質相投的顧客也可以回流到線上,實現O2O。
如此一來,方建華想要打造的茵曼帝國逐漸清晰,“2014~2016年集團有5個品牌,銷售規模50億元,到2020年實現100億元的銷售規模,旗下品牌數達7個,正式邁入社會型、多品牌、集團化的發展階段”。
互聯網時代,速度就是金錢,未來的女裝品牌準更有后勁,誰會落入困局,市場的事實會給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