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
除了慈善捐贈,舊衣還可以開啟新的生命周期。
6月14日一大早,位于北京復興商業城的波司登旗艦店內就迎來了不少顧客,他們手中或多或少的都拿著一些舊衣服,Dr.Prettyman也是其中一員。
Dr.Prettyman是北京四中國際校區的美方校長,以前在美國生活的她習慣了定期將閑置的舊衣服送到專業機構回收。
“每次我都是把它們帶回美國處理,但這次聽說有舊衣回收活動,于是就將這些衣服全部都帶來了。”
Dr.Prettyman所說的正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指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主辦的“舊衣零拋棄——品牌服裝企業舊衣回收活動”。
這也是第一次由紡織行業牽頭開展的舊衣回收活動。作為試點,活動設在了北京地區。
“我們特別挑選了品牌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力大、銷售規模大的企業聯合行動,共有波司登、溢達集團(棉衣工房)、魯泰紡織(箭牌)、中土畜雪蓮股份有限公司(雪蓮)、北京順美服裝股份有限公司(順美)、依文集團(依文、諾丁山、凱文凱利)、北京嘉曼服飾有限公司(水孩兒)、凱德晶品、社區青年匯等企業的35家門店和商場、機構參與此次活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產業部副處長徐寰介紹說,從即日起為期一個月,大家可以就近將廢舊衣物打包送來回收,像波司登等品牌店還提供相應的打折券或代金券。
在此期間捐贈的廢舊衣物將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蘭花草藝術基金等慈善組織負責分揀,凡符合安全衛生標準的衣物將用于“西部溫暖計劃”等慈善項目,達不到相關標準的衣物則將作為研究再生加工技術的原料。
對于家住海淀區的喬女士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每到季節更替的時候,她最犯愁的就是家里收拾整理出來的舊衣服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家里大人和小孩的舊衣服都快成堆了,其中大多數看起來還是七八成新,扔掉覺得怪可惜。”
喬女士說:“現在的衣服款式更新快,過時的衣服很快就不穿了。每到換季的時候,我至少要買一套新衣服。孩子的衣服就更不用說了,從小到大,每次換季都要買新的。一來二去,很快淘汰下來的舊衣服就攢了一大包。”
和喬女士有同樣困擾的還有李冰,愛美的她閑暇時間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逛街、網購衣服,“如果看見自己喜歡的衣服,很難忍得住不買,而要趕上換季打折促銷更是要狂購一番,這樣一年下來,添置的衣服少說也有上百件。”
她告訴記者,她的衣柜里有不少衣服是買了后一次都沒穿的,甚至連商標也沒剪,而只穿過一兩次也就不再穿的衣服也不在少數。
李冰也想過要把不穿的衣服捐出去,但“偏遠山區不知道地址,就近又不知道捐給誰”。她還問過社區,“工作人員答復說只有趕上活動才組織回收舊衣,建議我把衣服賣給收廢品的。”
“我曾打聽過,廢品站一般都沒有清洗、消毒舊衣的設備,甚至連存放的地方都是混雜在一起,這樣把舊衣服當垃圾處理,實在有些浪費。”
而喬女士以前會把家里過季的衣服送給鄉下的親戚們,但現在她也不這么做了,“老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他們過得都不比我們差,怎么還好意思拿穿過的舊衣服送人?”
據了解,目前我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所產生廢舊紡織品可達2000萬噸左右,廢舊服裝是其主要組成部分,但再利用率卻不足14%。與此同時,我國每年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纖維原料,包括棉花、羊毛、化纖原料等。而如果能把廢舊紡織服裝有效再利用,將能彌補資源上的不足,減輕原料短缺問題。
“我們現在正把廢舊紡織品的綜合利用,作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來加以推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顧問、環資委主任楊東輝表示,“我國現仍有7000多萬城鄉低保群眾,8000多萬殘疾人,500多萬五保供養群眾,為數眾多的困境兒童以及平均每年2億人次的受災人口。對于很多困難群眾來說,質量好、衛生安全的廢舊服裝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很多現實問題。同時,從工業和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廢舊紡織品的再使用和循環利用,可以有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根據測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每年可提供化學纖維1200萬噸、天然纖維600萬噸,相當于節約原油2400萬噸,超過大慶油田產量的一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萬噸,減少耕地占用2000萬畝,占全年棉花耕種面積的30%,并能將其資源化應用到建筑材料、水利公路、醫療衛生、汽車內飾、家具制造等諸多產業。
“這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面非常廣,回收量也會很大,需要來自民政部、慈善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方方面面力量的支持。所以,我們先從最容易的服裝做起,提出‘舊衣零拋棄,希望借此探索在服裝生產企業、服裝消費者、慈善組織、研發機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企業之間,建立生產、消費、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循環體系。現在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有一系列的活動,最終形成常態化。”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環資委常務副主任孫淮濱介紹,現在廢舊紡織品回收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包括聚酯瓶在內的化纖類回收已做得相對成熟,并形成了年產400萬噸的再生纖維產業規模;二是對工業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比如裁剪服裝時邊角料的回收利用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在他看來,廢舊紡織品回收產業鏈中,消費這一環節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現在遇到的難題就是如何使消費者家中的廢舊衣物回到資源利用上來,這一方面是渠道上還沒有完全暢通,另一方面是如何將其變為資源的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比如不同纖維混紡的衣服如何分離化纖和天然纖維,對于著色服裝如何更好地脫色等問題都還需要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此外,現有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主要是用于建筑材料、墻體材料等低附加值領域,而如果能創新技術應用到汽車內飾、醫療衛生等領域,將有效提高再回收利用產品的附加值。”
“同時,在全社會應當形成一種崇尚、鼓勵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氛圍。”孫淮濱認為,“大家應該把節約資源、循環利用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甚至把它當做一種時尚,這樣這類產品才能有很好的市場,有利于廢舊服裝的循環利用。同時,在消費引導上,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應當積極地鼓勵和倡導,利用一些傳媒渠道鼓勵消費者去購買這一類產品。這樣才能使國家、社會、行業、企業對此高度重視,各方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合力,推動國家或者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資源利用。”
據悉,此次活動包括品牌企業的發起與參與、回收箱的設計與放置、物流、倉儲、舊衣再使用、舊衣綜合利用等諸多環節,活動結束后,將在今年底發布《中國知名服裝家紡企業舊衣回收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