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青
供應鏈集成創新與否,關系企業成敗。
6月12日,年產值過20億元的江蘇盛澤代表性面料企業“好麥爾”與虎門客天下國際布輔料城,在2014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TASCC2014)上正式簽約,成為其第一批入駐的商家。
有著11個布輔料批發市場的虎門似乎并不缺布輔料企業,客天下布輔料城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再分得一杯羹,并千里迢迢北上主動來尋求江浙一帶的布輔料企業入駐?
據虎門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朱華澤介紹,虎門服裝注冊企業2300多家,作坊式企業6000多家,每年線下600億元、線上219億元的銷售額,并形成了以女裝和童裝為優勢的產業集群,對面輔料的需求量大概在300億元左右。但其中只有30%為本地采購,這樣無形中就增加了時間和精力成本。
“虎門政府希望借助國家面料館、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等資源平臺,尋求一些設計能力強有實力的面輔料企業,更加完善當地產業鏈,以滿足虎門服裝企業對款式的快速需求”,客天下布輔料城項目副總經理周紅稱。
除此以外,目前虎門的布輔料市場主要集中在成人領域,而其190億元的童裝市場還有巨大空間,童裝在面料、色彩上都有特殊要求,因此客天下布輔料未來在童裝面料方向有所側重,以滿足童裝品牌的直購需求,也避開了其他同類競爭。
這是虎門服裝產業集群在發展中的創新之舉,他們已經意識到供應鏈的系統與創新對集群產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洗牌”壓力
“今年將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形勢最嚴峻的一年”,早在此次大會前的一次采訪中,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廣偉就如此表示。全球經濟的下滑,導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增長乏力,內需拉動不足。而隨著房地產發展熱度的逐漸降溫,不少投資地產的紡織服裝企業在資金鏈上出現了不少問題。與此同時,染化料助劑的大幅提價,讓不少企業的生存境遇雪上加霜。
隨著東南亞市場的崛起,產業集群也南于產業結構的調整,風險和轉型壓力也不斷增大。
“產業集群再繼續之前掠奪生產成本、進行低價競爭的發展模式,已經行不通了”,伏廣偉稱。
“目前,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約有197個,其中服裝50個,許多產業集群在發展中呈現出兩個問題:一是某一個環節的產能過剩,二是外部產業鏈的銜接不夠。”
諸如江蘇盛澤,多年發展使其產業規模不斷成長,如今已成為主要包括化纖織造和印染的全國知名千億元專業市場。每年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拉動作用。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盛澤產業也遇到一系列發展瓶頸。
“盛澤的化纖織造產業雖然集中,但產品結構單一,議價能力差。而隨著近年來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大力度推行,身處太湖的盛澤印染行業也深陷發展困境”,伏廣偉稱。
盛澤只是中國產業集群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縮影,盛澤所遇到的“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和“產業鏈融合創新”的問題,也是未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實現良性發展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企業要適應市場的生存,就必須加強供應鏈的融合度,提高整體協同創新的能力”,這是2014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將主題定位“綠色供應鏈的協同與創新”的原因所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此次大會中更強調了當前的嚴峻形勢。“現階段紡織服裝產業面臨著改革開放30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壓力,整個行業進入洗牌階段。目前,高成本不斷上漲,周邊國家制造業的興起、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市場全球化程度的加劇,如何使傳統生產制造向更高的方向發展,實現供應鏈維持高效、低成本的運行,實現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的協同,都是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孫瑞哲稱,現在的形勢可謂是“難中有進”、“調整加劇”、“責任倒逼”、“謀變避險”。
隨著環境保護、資源瓶頸問題的凸顯、以及消費者對消費安全等問題的關注,意味著企業不僅僅要重視能生產什么,而是要在生產消費的過程當中,對環境和消費者全面負責。面對消費意識的提升和輿論監督的完善,企業必須要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才能被市場接受。
“綠色供應鏈協同與創新”實際上就是踐行一種社會責任,既有勞動關系,同時還有公平競爭,消費安全。這種社會責任的構建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完成的,需要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去考慮。供應鏈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效率高,成本低,速度快,質量好。
因此,伏廣偉認為,推進供應鏈的轉型,對本土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來說,已經迫在眉睫。
協同創新
“企業只有先進入供應鏈體系,了解市場需求,才能做出有創新含量的產品,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議價能力,抵抗市場風險。”伏廣偉認為,要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就必須創新和提高供應鏈的融合度。
轉型升級和協同創新已成為決定行業未來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以,伏廣偉認為,企業未來的發展不能只考慮自身的問題,而應該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出發,去考慮自身定位和未來發展,“把自己融入供應鏈里去創新”。
與此同時,產業集群要實現轉型和協同創新,就必須改變以往扁平化的發展結構。“產業集群只有延長供應鏈,進行供應鏈組合,才有發展機會。”伏廣偉表示。
伏廣偉以產業集群為例,給出了頗具實踐意義的路徑建議——集群經濟的轉型升級是產業集群與供應鏈融合的有效路徑,集群“點”、“線”、“面”的發展一定要建立在與供應鏈融合的基礎上,堅持創新協同和可持續發展。
同時,也應改變集群以往對專業市場的依賴,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多元化、延伸產業鏈、組建聯盟等多種方式,把企業直接融合到產業鏈中去,達到產銷的直接聯系,最終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和價值鏈的傳遞。
在與供應鏈主動融合和綠色融合方面,盛澤也在為轉型升級積極而努力。
盛澤企業主動創新進行技術改造以應對用工成本上升問題,從最早一名員工看4臺織機,到現在一個人可以看到60臺織機,用工成本大幅節省。
在產業鏈方面,以江蘇華佳控股集團為例,堅持生產真絲綢在真絲綢,是目前唯一一家具有育種、種桑、養蠶、收烘蠶繭、繅絲、捻線、織造、印染、服裝一條龍的全產業鏈生產的規模性企業。
也正得益于其產業鏈的完整,抵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在真絲綢產業整體走下坡路、原料價格大幅波動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快速增長。
同時,集團利用本土絲綢優勢,創建絲博園項目,將絲綢工業文化旅游、休閑購物和生態科研創意商貿相結合,成為國內唯一高檔絲綢制品及其延伸產品聚集地。
盛澤當地專業市場同樣有著不俗表現。當地成立于1986年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達1003.8億元,同比增長6.20%,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聚集了6000多家紡織品企業經營品種包括紡織原料、真絲綢、化纖織物、服裝、紡機等10余個大類上萬個品種。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李建炯表示,主要是源于其不斷延伸的產業鏈,以及產品的不斷創新,提升附加值,使其向著品牌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已形成集群效應。
未來將更加注重整個專業市場業態的提升,一期17萬平方米的大型綜合體即將建成,不僅僅以交易為主,更注重平臺和電商服務。
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協同創新,使以盛澤為代表的中國產業集群正在變得勤勞、智慧、美麗,這不僅是當前盛澤的寫照,也代表著產業集群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