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

積極調整經營策略的程其飛們嘗到了甜頭。
近段時間以來,各方關于2013年的統計數據陸續出爐,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的電商在這一年依然以“攻城掠地”之勢繼續侵蝕著實體零售的市場份額,“無電不商”越來越成為不少傳統企業的“標配”。也是在這一年,重慶渝派服飾協會中半數以上的企業已經“觸電”,并且這一勢頭還在遞增,而他們之中的70%已通過電商模式轉型初見成效。
今年春節前夕,就在不少服裝廠已開始停工放假時,重慶森朋服飾有限公司的廠房里卻還傳來機器運轉的聲音,一百多名工人正全力趕制剛接到的一批補單。
“之前生產的服裝都不夠賣,哪怕是提價銷售都還有很多客戶要求拿貨。”說起這些,渝派服飾協會常務副會長、森朋服飾董事長程其飛有些忙碌并快樂的煩惱。“這批訂單是老客戶又加的,沒辦法,只好安排工人加緊生產。不過,節前也就做這些了,再過幾天工人也要回家過年了。”
類似的情況在森朋服飾這幾年其實并不少見。按照當地不少服裝企業的慣例,每年七八月份,這些企業都會放假整休,但森朋服飾的工人卻已經三年多沒放過假了。“實在是訂單太多了,做不完。”
這換做三年多以前是程其飛沒想到的。那時,他還在為積壓的服裝庫存直犯愁,而轉變起于他在2010年的一個決定,試水電商。
跟當時的不少企業一樣,面對來勢洶洶的電商,森朋服飾也因市場銷量的快速萎縮而陷入困局。苦于銷售不見起色的他看到沿海等地的服裝企業涉足電商,“這或許是條出路”。
一番市場調研之后,程其飛決定調整經營做電商。起初,他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想著多條腿走路,能拓寬企業的銷售渠道。但沒曾想一年做下來,網絡銷售額居然占到企業整體銷售額的40%左右。這讓程其飛有了信心,他開始打算在傳統實體批發的基礎上進行全網絡銷售。
如今數年做下來,森朋服飾的網絡銷售比例已接近九成。“通過阿里巴巴等渠道做網上批發占60%左右,在天貓、京東、蘇寧上開旗艦店銷售占30%左右,現在我們公司的銷售可以說是非常輕松。”程其飛說道。
同樣選擇電商的還有朝天門渝派服飾元老級人物蒂王花服裝總經理王勇。就在2013年初,已在朝天門做了25年服裝批發的他毅然放棄了實體店的經營,徹底轉做電商。這在渝派服飾企業中曾引起不小的轟動。
盡管正式“觸電”不過兩年多,但從傳統到電商,王勇深刻感受著兩者所帶來的變化。“25年來我一直在朝天門做傳統批發,也就在全國有100多家分銷商,但做電商以來,我的網絡分銷商已達到了200家。”
王勇說現在自己平均每天可以賣出1000件衣服,而且基本上沒有淡旺季之分。目前他在網上的銷售量已比往年在朝天門做傳統批發時高出20%~30%。
對此,程其飛亦深有同感。“雖然網絡銷售價格稍低,但是直接從廠家就到了終端零售店,減少了中間的環節,企業利潤也比以前有所增加。”
他告訴記者,先行調整做電商的部分渝派服飾企業在2013年普遍嘗到了甜頭。“特別是在阿里巴巴和網批網上轉做網絡批發的企業銷量和利潤都是不減反增。”
“以2013年‘雙十一為例,我們共銷售服裝8000多件,銷售額近230萬。而2012年我們只賣了500多件,銷售額20多萬。另據我了解,重慶整個服裝行業在‘雙十一這天達到了3億銷售額。”
也是在2013年,重慶市的電商交易額超過3000億元。據重慶市商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重慶市提出到2015年全市網絡零售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元的目標,并就電子商務主體培育、稅費優惠、人才培養、配套產業發展等出臺了扶持政策。
程其飛們正趕上了電子商務在重慶的大發展。京東集團、阿里巴巴、易迅網、齊家網等知名電商項目先后落戶重慶,據統計顯示,2013年重慶新增電子商務市場主體1萬多戶,有8家企業年交易額達到10億元以上。
另一大利好是,近一兩年在升級重慶紡織服裝產業方面,政府層面也給予了積極的支持。
2012年重慶市首個關于服裝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出臺,在《關于進一步加快服裝產業發展的意見》中特別鼓勵企業爭創品牌,“凡獲得市級及以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稱號的企業可獲得一次性獎勵。”同時還首次提出加強服裝園區建設,支持產業上規模實行集約化經營。
2013年重慶市紡織工業聯合會正式成立,另外重慶市經信委也啟動六大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按照其規劃,未來五年六大基地建設預計新增投入將超過200億元,新增銷售收入達500億元,使重慶成為中國西部產業結構合理、產業鏈較為完善、具有相當規模和重要影響力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
這對于程其飛等渝派服飾企業來說,最直接的受益是擁有一個固定的“家”將指日可待。
一直以來,頻繁搬遷的廠房是程其飛們頗為糾結的事。而沒有固定的標準化廠房,缺乏集中的產業配套,也使得渝派服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散兵游勇的狀態,難以規模化發展。
“從1995年做服裝至今,我的工廠已搬了7次。以前搬遷只花數萬元,現在沒有上百萬元根本就搬不動。”數次的搬遷讓程其飛的企業多支付了500萬元成本,“但是沒辦法,重慶中小服裝企業多建在城郊結合部,除了土地租金便宜外,也便于運輸。”
另外,對于批發企業而言,價格差異的優勢自然不言而喻。但渝派服飾企業近年來的面輔料成本及物流運輸費用卻一直頗高。
維度服飾董事長宋顯陽曾算過,由于繡花廠、洗水廠等相隔較遠甚至跨區,一件衣服做出來光送去繡花、洗水等加丁就多花2元左右物流成本,按照企業年產20至4Q萬件來計算,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更逞論不少企業近80%的面輔料還需從沿海等地采購。
“現在好了,10月份我們將搬到中國輕紡服裝城,再不也用居無定所了。”程其飛所說的中國輕紡服裝城是由當地渝派服飾企業共同出資建造的紡織服裝工業同,其集服裝生產企業、配套企業、物流中心、產品展示中心、研發培訓中心等于一體,能大大減少中轉環節,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僅從面輔料來說,至少能減少30%左有。”
對于這一點,程其飛在2013年已深有體會。“以前我們的企業多是市面上有什么面料就用什么,但自從2012年下半年陸續有江浙一帶的面輔料企業在重慶設直銷點后,我們不但能第一時間獲取面料,還可根據自己所需定制面料。這樣一來,產品的同質化現象有很大改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在進一步提高。而這些面輔料企業也頗有收獲,面對面的對接讓他們能及時掌握重慶市場所需面料的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生產減少庫存。”
不僅是解決產業鏈上的制肘,渝派服飾還計劃抱團協作向品牌化方向發展,重塑渝派服飾的知名度。“我們的目標是從2013年開始用五年的時間打造10個全國馳名商標,150個重慶市知名商標。”
談及品牌的發展,程其飛認為現在渝派服飾企業最缺的就是人才。事實上,近年來為吸引高端人才,甚至有企業不惜以百萬年薪招攬知名設計師入渝。“企業設計實力增強后的效果很明顯,像有些企業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其國際市場份額也逐漸擴大,在歐美地區特別是俄羅斯市場的羽絨服銷售都非常好,利潤也很可觀。”
“為培養人才,我們從2010年起就和西南大學、四川美院等高校展開合作,但目前企業有幾千家,所需的人才數量還是不夠。”程其飛表示,隨著渝派服飾的轉型升級,當地企業對設計師、管理和制版等人才還有很多需求量,預計將在一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