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 陳榕 黃大鵬 武燕 王穎 王文遠 陳鋒
肩周炎是肩關節囊及周圍韌帶、肌腱、滑膜囊等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行性病變引起的肩部酸重疼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強直的臨床綜合征[1-2]。肩周炎根據其臨床表現、發病特點及發病年齡又可稱為“漏肩風”、“五十肩”,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屬于中醫“痹證”范疇。
平衡針是王文遠教授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經過長期、反復的臨床摸索,總結出來的一種全新的針刺方法,強調人體的自我平衡修復功能,最大的特點在于單穴治療法[3-7],例如:肩周炎的治療采用肩痛穴,穴名通俗化,快速針刺3 秒完成,強調針感的效應,并取得鎮痛、改善肢體運動功能的即時效應[8],臨床上深受肩周炎患者的好評。
本實驗從這一角度出發,選用肩周炎家兔為模型,采用組織形態學和酶聯免疫法、肌腱生化法等方法,觀察平衡針干預對肩周炎模型兔的血漿和局部組織炎性因子,致痛因子和局部病變組織的形態學等變化,試圖探討平衡針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作用機理,為臨床上平衡針治療肩周炎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
雄性新西蘭家兔30 只,體重2500 ±200 g,清潔級,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合格證號:SCXK(京)2010-0002],隨機將家兔分為3 組,每組10 只。(1)空白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2)模型組:造肩周炎模型但不給予治療處理;(3)平衡針治療組:造成肩周炎模型后給予平衡針治療處理。
水平搖床(ZD-9556,江蘇太倉市實驗設備廠);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LH202H,北京華衛產業開發公司);毫針(規格:0.35 mm ×25 mm,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
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兩組家兔右肩部外側脫毛,面積為6 cm ×6 cm。家兔俯臥位固定,后肢和左前肢與兔臺固定,右前肢上臂與水平搖床固定。搖床搖動頻率為240 次/分,振幅為1.5 cm 平行搖動肩關節。每天持續固定搖晃6 小時,連續3 天,每次搖晃后即刻用自制冰袋外敷家兔右肩部,將兔固定于兔盒中,冰塊融化時及時更換新冰袋。每天持續6 小時,連續3 天[9-11]。
平衡針治療組:平衡針治療在造模結束后次日開始進行。每天1 次,7 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中間休息1 天,共治療3 個療程,于造模后第24 天取材。家兔左側“肩痛”穴(注:平衡針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因而用的是左側肩痛穴,此穴位于腓骨小頭下1 cm 處),針刺方法為:先在施針處常規消毒,繼以1 寸針灸針從“肩痛”穴直刺進針,入針1 ~1.5 cm,主要運用提插法,觀察家兔腿部有強烈的觸電樣抽搐感時,迅速出針不留針[12],其余兩組不做治療同步飼養。
造模后第24 天,用10%水合氯醛將所有家兔麻醉,腹主動脈取血6 ~8 mL,離心,分離血漿,-70℃冰箱保存,待測。剝取造模側肩關節內滑膜,取下肱二頭肌、岡上肌、岡上肌肌腱、滑膜囊及周圍組織,用生理鹽水沖洗,20%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以做病理組織切片HE 染色。
(1)局部肩關節滑膜組織病理切片的制備與組織形態學觀察;(2)血漿和肌肉內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的測定(雙抗夾心ELISA 法);(3)肌腱生化法檢測岡上肌腱羥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
用統計軟件SPSS 17.0 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各組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組間比較采用LSD,以P <0.05為差異顯著,以P <0.01 為差異極顯著。
模型組和平衡針治療組家兔在造模后第二天出現患側肩關節輕微活動不利,之后肩關節受限情況日益加重,造模期間每次搖床捆綁、冰敷結束后,呈“扒地”狀態,不能直立。患側肢體在造模后幾小時內仍然不能恢復活動,呈“前肢外翻”狀態,肩關節活動受限,其它肢體可在數分鐘后迅速恢復直立和活動。
2.1.1 肩關節周圍組織的肉眼觀察 空白組:肩關節形態正常,未見腫脹及關節腔積液;肩周炎模型組:肩關節周圍組織充血腫脹明顯,周圍肌肉有肥厚、機化、黏連,打開關節腔時有大量黃色積液流出;平衡針治療組:肩關節周圍組織腫脹減輕,周圍肌肉肥厚和黏連情況有所緩解,打開關節腔時見少量黃色積液流出。
2.1.2 肩關節周圍組織光鏡下觀察(肩關節滑膜及岡山肌肌腱病理組織切片HE 染色) 空白對照組:滑膜細胞多為1 層,偶見2 ~3 層,在皺襞較多處滑膜細胞可達5 ~6 層。滑膜細胞深層結構疏松,可見少量毛細血管;肌腱的外膜由結締組織包繞,最外層上皮細胞為立方細胞1 ~2 層,排列整齊,腱纖維排列整齊。肩周炎模型組:滑膜細胞多為1 ~2層,毛細血管較多。肌腱的外膜上皮細胞排列不整齊,上皮細胞增多可達4 ~5 層,上皮深層下行纖維增多,結構致密,滑膜和肌腱均未見明顯炎細胞浸潤。平衡針治療組:滑膜細胞排列基本同空白組。肌腱的外膜(腱鞘臟層)上皮細胞增生,但較模型組少,多為2 ~3 層。上皮下結締組織也較致密。
2.2.1 血漿中TGF-β1 含量測定結果 各組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組間比較采用LSD 法。空白組家兔血漿中TGF-β1 有少量表達,模型組組家兔血漿中TGF-β1 含量比空白組明顯升高,統計學差異極顯著(P =0.007,P <0.01)。平衡針組家兔血漿中TGF-β1 含量較模型組略有降低,但無統計學差異,詳見表1。
2.2.2 肱二頭肌中TGF-β1 含量測定結果 各組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組間比較采用LSD法。空白組家兔肱二頭肌中TGF-β1 有少量表達,模型組組家兔肱二頭肌中TGF-β1 含量比空白組明顯升高,統計學差異極顯著(P =0.003,P <0.01)。平衡針組家兔肱二頭肌中TGF-β1 含量較模型組明顯降低,統計學差異極顯著(P =0.005,P <0.01),詳見表1。
表1 家兔血漿及肱二頭肌中TGF-β1 的含量比較(±s,ng/ml)

表1 家兔血漿及肱二頭肌中TGF-β1 的含量比較(±s,ng/ml)
注:與空白組相比,aP <0.01,與模型組相比,bP <0.01
?
2.3.1 血漿PGE-2 含量測定結果 各組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組間比較采用LSD 法。空白組家兔血漿中PGE-2 有少量表達,模型組組家兔血漿中PGE-2 含量比空白組明顯升高,統計學差異極顯著(P=0.003,P <0.01)。而平衡針組家兔血漿中PGE-2 含量較模型組升高,無統計學差異,詳見表2。
2.3.2 岡上肌中PGE-2 含量測定結果 各組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組間比較采用LSD 法。空白組家兔岡上肌中PGE-2 有少量表達,模型組組家兔岡上肌中PGE-2 含量比空白組明顯升高,統計學差異極顯著(P =0.004,P <0.01)。而平衡針組家兔岡上肌中PGE-2 含量較模型組降低明顯,統計學差異極顯著(P=0.002,P <0.01),詳見表2。
表2 家兔血漿及岡上肌中PGE-2 的含量比較(±s,pg/ml)

表2 家兔血漿及岡上肌中PGE-2 的含量比較(±s,pg/ml)
注:與空白組相比,aP <0.01,與模型組相比,bP <0.01
組別 血漿PGE-2 岡上肌PGE-2 19.50 ±5.20 20.82 ±5.78模型組(n=9) 45.71 ±15.69a 48.97 ±17.95a平衡針組(n=9) 50.31 ±2.73 27.591 ±1.66空白組(n=10)b
各組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組間比較采用LSD 法。空白組家兔岡上肌腱中HYP 正常表達,模型組組家兔岡上肌腱中HYP 含量比空白組明顯升高,統計學差異極顯著(P =0.005,P <0.01)。而平衡針組家兔岡上肌腱中HYP 含量較模型組明顯降低,統計學差異顯著(P =0.002,P <0.05),詳見表3。
表3 家兔岡上肌腱中HYP 的含量(±s,ug/g 肝濕重)

表3 家兔岡上肌腱中HYP 的含量(±s,ug/g 肝濕重)
注:與空白組相比,aP <0.01,與模型組相比,bP <0.05
HYP空白組組別 n 10 63.99 ±9.95模型組 9 121.53 ±23.44a平衡針組 9 100.81 ±6.85 b
本實驗基本模擬了人體肩關節周圍炎的肩關節活動受限、肩周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的病理改變。通過平衡針的治療發現,平衡針組家兔在治療一個療程后關節受限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家兔活動能力增強,初步分析可能與平衡針對伴有疼痛的外傷性肩周炎治療有關。
TGF-β[13-15]是一種高度多效性、多功能性的生長與分化因子,它廣泛地調節脊椎動物和非脊椎動物的生長、發育、炎癥、修復和免疫等許多生物學過程。在炎癥與修復中的作用是TGF-β 最重要的作用之一。PGE-2 是重要的炎性致痛物質,炎癥的全過程中都存在著PGE-2 的合成與釋放。肩周炎與局部組織的過度勞損有關,勞損過程中,局部組織的氧化代謝增強,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線粒體膨脹,溶酶體釋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質,如PGE-2,五羥色胺,緩激肽等,造成肩周軟組織無菌性炎癥和疼痛[9,11]。HYP 和總蛋白等是參與膠原疤痕形成的主要物質[11],因此在此實驗中選擇了TGF-β1、PGE-2、HYP 作為檢測指標,來觀察模型復制的情況和平衡針治療后肩周炎家兔的抗炎能力的變化趨勢。
本實驗結果揭示:(1)平衡針對肩周炎模型兔的炎癥的改善主要集中在局部病變的組織,分析平衡針對全身和局部的炎癥緩解的干預機制可能為:通過減少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釋放一定程度上抑制無菌炎癥的發生,從而解除或減輕血管的痙攣程度,改善肩周炎模型兔局部組織的瘀血、充血狀態。(2)平衡針對肩周炎模型兔的局部病變組織中的致痛因子的表達有顯著抑制作用,因此平衡針對肩周炎模型兔的局部病變組織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分析平衡針對局部組織鎮痛效果的干預機制可能為:可通過興奮粗纖維、抑制PGE-2 和其他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的分泌和合成等來達到鎮痛、消炎、消腫,促進血液循環的功用,對肩周炎模型兔治療有積極作用。(3)平衡針治療可明顯緩解肩周炎模型兔的局部病變組織的機化和黏連;分析平衡針改善局部組織的機化黏連的機制可能為:通過抑制局部組織中HYP 的分泌和合成使得參與膠原疤痕形成物質的減少從而使局部病理組織的持續機化和黏連有所減輕,改善肩周炎局部病理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和疼痛,進而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度。綜上,平衡針能有效地改善肩周炎所導致的局部和全身的癥狀,并且在抑制局部致痛因子的表達和改善肩關節活動障礙方面效果較為突出。
[1]劉立艷,徐靜.針灸推拿治療肩周炎的研究進展[J].哈爾濱醫藥,2008,28(6):50-52.
[2]齊秋俊,秦華.針灸推拿治療肩周炎研究進展(綜述)[J].中醫中藥,2009,8(4):109-111.
[3]劉圣,王保衛,楊洪,等.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2):282.
[4]楊仲岐.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50 例[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0,20(2):66.
[5]王文遠,張利芳.針刺肩痛穴治療外傷性肩周炎3850 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8,17(3):48-49.
[6]王文遠,孫永慧,齊迎春,等.肩痛穴平衡針灸治療偏癱性肩關節周圍炎168 例[J].中國臨床康復,2005,(41):67,72.
[7]王飛,王翔,魏素英.平衡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60 例療效分析[J].中國民間療法,1995,(5):10.
[8]王文遠.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技術[J].中國社區醫師,2007,23(3):33.
[9]熊昌源,畢學薇,沈林,等.兔肩周炎的模型復制及相關生化指標測定[J].中國骨傷,1995,9(4):11-14.
[10]王晨遙,方劍橋,邵曉梅,等.肩髃穴電針對肩關節周圍炎家兔模型的干預作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4):478-482.
[11]熊昌源,畢學薇,劉松林,等.持續機械勞損加冰敷復制實驗性兔肩關節周圍炎的病理學觀察[J].中醫藥研究,1995,(5):52-54.
[12]王俊生,衛文婷,王穎.平衡針治療肩周炎的回顧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9):1451-1455.
[13]劉純杰,張兆山.轉化生長因子β 的生物學特性、功能及其臨床應用前景[J].生物技術通訊,2001,12(4):42-44.
[14]王春陽.細胞因子在軟組織損傷修復中的作用[J].廣州體育學院,2005,25(3):81-82.
[15]鄢飛,鮑同柱.轉化生長因子-β 與軟組織創傷愈合的研究進展[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8):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