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堃
(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山東 淄博 255012)
首先,我國農村的人口覆蓋率高,遍及范圍廣,尤其是在廣大鄉鎮地區,有著廣大的市場消費人群。其次,鑒于農村地區的人口密度低,傳統金融網點在農村開發建設的成本高,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差。而互聯網金融開放、便捷的特點打破了地域的禁錮,尤其現階段農村的互聯網普及范圍廣,移動互聯產業發達,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開發成本大大降低。最后,城鎮化背景下普惠金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政策對“三農”工作的支持間接為互聯網金融發展農村市場的業務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1.互聯網金融產品進入我國農村的時間較短,農民對互聯網金融產品認識不足。農村金融行業的內部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單一,人才欠缺是應對農村利率市場化的短板;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村鎮銀行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力度不夠,管理制度不完善,機制體制建設尚未完全成熟。
2.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多重威脅。首先,短期內存貸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其次,農村的高收入、高風險型貸款業務比重提高,以及利率的不穩定性勢必加大農村銀行的重定價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選擇權風險等信用風險;再次,受到貸款利率提高的影響,農村銀行同時埋下潛在的道德風險。最后,市場化的利率定價機制不成熟,利率市場化進程中農村銀行的存貸款定價能力減弱。
3.農村金融工作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差,存在“重貸輕管”思想。
目前,農村金融工作人員的管理制度簡單、松散,缺乏有效監督和激勵并存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農村信貸人員對風險認識不足、工作疲于應付、合規意識淡薄及貸后管理意識不到位,并普遍存在“重貸輕管”的思想,工作人員濫用職權違規操作的現象頻頻發生。雖然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制定了嚴格的貸后檢查程序,但是由于人力管理和績效考核制度的不足,一些要求和規定并沒有得到信貸人員的踐行。首先,對于檢查的結論過于籠統和流于形式。通常采用一般、良好等評價來對檢查做出定論,沒有詳細的呈現出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和現象。其次,檢查的流程是比較格式化的,而不是針對實際的情況來進行檢查。再次,有相當一部分互聯網金融分支機構在進行貸后檢查之前,就要求借款人在檢查表中蓋上印章,沒有將貸款人的真實意見體現出來,也無法反映出貸后檢查的真實性。
利率市場化為農村互聯網金融創新銀行產品創造了外部支持條件;有利于農村地區貨幣和債券業務的開發與推廣,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為農村地區開展債券發行承銷、咨詢顧問、結算清算等中間業務提供平臺。
1.信貸不良率上升,流動性風險逐漸增大。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持續發展,信貸不良率上升,流動性風險逐步增大。鑒于流動性風險的不確定性,農村銀行的相關工作人員無法根據風險評估系統提前預計風險,也就無法提前做好全面的準備,導致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
2.農村各大銀行爭相上升存款利率,存放款壓力進一步提升。中國人民銀行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后,為了避免原來儲戶的流失,同時穩定其原有的存款規模,農村各大銀行紛紛上升存款利率。因此加熱了銀行間競爭的激烈性,利率風險加大;此外,存款的增加進一步加重放貸壓力,盲目擴張規模不利于銀行穩定的發展。
適當降低農村大型客戶占比,大力拓展農村中小型客戶,形成平衡兼顧的客戶結構。調整農村信貸結構,降低批發信貸占比,開展零貸業務,提升農村消費信貸、小微企業信貨的比重;調整資產結構通過大力發展資金交易業務,提升債券投資和同業資產存生息資產中的比重;調整收入結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在總收入中比重;調整負債結構,加強主動負債拓展,積極促進負債結構多元化。
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應大力促進議價能力高的零貸業務發展,減少議價能力低的批發信貸業務比重,針對細分的零貸業務,抓緊立足“三農”的特征與優勢,拓展農民消費金融、農村房地產金融、農業小微企業金融等,在三農專業領域積極打造特色金融產品。在投資銀行、結算托管、代客理財等業務領域形成專業化經營,爭取將債券投資和同業資產在生息資產中得中從現階段的10%至20%提高至30%~40%,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面對利息市場化的浪潮,互聯網金融應積極利用網點資源,各個網點應在找準自身定位的基礎上,夯實客戶基礎,穩定核心負債,加強與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村鎮銀行合作,將農村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作為核心客戶,針對農村的市場特征提供快捷靈活、特色化的金融服務。
貸前控制是決定是否發放貸款及貸款金額與期限等內容的主要依據,也是防范風險的第一關。貸前控制的目的是真實了解農村客戶的真實情況,強化風險的前瞻性判斷,發現潛在的風險,審慎地開展農村信貸業務,確保資金安全。貸前控制中涉及的信息不僅要來源于申請人,還應從其他途徑,如與相關的管理部門、金融部門、財稅部門、供應商、用戶等處獲取。
互聯網金融應確立風險底線,加強底線思維。加強貸后管理,旨在將發放貸款產生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將風險降低到最小化。在風險底線理念的指導之下,應該不斷尋求完善貸后管理體系的有效途徑,具體包括對農村客戶進行常規的維護與審查工作、建立一體化的風險防范、預警、報告和處理體系等。通過確立風險底線,建立健全的貸后管理體制,對運行中的各個環節和流程進行規定,并且以嚴格的制度來降低農村貸款發放的風險性。
首先,要建立健全內部全員型控制系統,尤其要動員大量服務于農村基層一線崗位的信貸工作人員,通過建立可行性的績效考核制度,加強對信貸人員的監督管理。同時,各部門與部門之間要加強合作,避免超越內部監控系統之外。其次,風險監控要貫穿信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包括貸前控制、貸中審批以及貸后檢查,構建完整的信貸營運循環。
[1]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核心原則[J].國際金融研究.2014-08-12.
[2]徐潔,隗斌賢,揭筱紋.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