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瑞武 邢詒俊
(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 海口 570105)
利率市場化是指將利率決定權交給市場,由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以及與同業間的競爭需求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參照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來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1993年,利率市場化改革目標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提出。1996年,我國同業拆借市場利率放開,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式啟動。1998年至1999年期間,銀行間市場利率、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發行利率也相繼實現市場化。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貸款利率下限。2014年12月,央行發布《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2015年3月,存款利率浮動空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2倍擴大至1.3倍;同年5月,存款利率上限由1.3倍進一步提高到1.5倍。2015年5月,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實施,存款保險賠付上限為50萬元;6月份,央行宣布實施《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并規定個人投資者認購起點金額為30萬元,此舉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還差存款利率完全市場化這最后一步,利率市場化改革接近尾聲。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轉型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適應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影響,積極推進改革創新發展,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能力,全行業經營發展整體保持穩健態勢。一是資產負債規模穩步擴大。截至2014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72.34萬億元,同比增加21萬億元,同比增長13.87%;負債總額160.02萬億元,同比增加18.84萬億元,同比增長13.35%。二是存貸款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14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17.37萬億元,同比增長9.47%;各項貸款余額86.79萬億元,同比增長13.3%。三是市場組織體系更加健全,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和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競爭程度進一步提高。截至2014年末,我國共有城市商業銀行133家、農村商業銀行665家、農村合作銀行89家、農村信用社1596家、村鎮銀行1153家。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的市場份額達到23.32%,較上年同期提高0.75個百分點。
2004年,央行逐步放開貸款利率上限管制,但貸款基準利率水平仍受到信貸規模的控制,我國信貸市場無法全部依靠價格出清,上浮貸款利率定價還不能實現信貸風險溢價的完全覆蓋。目前,我國銀行業利潤增速持續放緩,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有關影響會逐步顯現,存款付息率上升幅度可能持續高于貸款收益率上升幅度,存貸款利率非對稱性變化導致利差成逐步縮小趨勢,這將考驗當前依靠利息凈收入為主的銀行業盈利模式。2014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凈利潤1.93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下降4.73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1.19%,比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資本利潤率17.15%,比上年末下降1.37個百分點。2014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利息凈收入占營業凈收入的比例為57.76%,同比上升4.5個百分點。
一方面,隨著利率的放開,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金融創新和脫媒的推動下,儲蓄和投資渠道更加廣泛,存款來源波動可能會增大,流動性管理越來越復雜。而長期存款利率的管制下,銀行對存款定價能力偏弱,雖然理財產品發展提升了負債定價水平,但在資金池模式和內部隱性擔保的情況下,負債定價管理的精細化和科學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偏好將明顯上升,在市場競爭壓力下,信貸標準可能會方寬,由此考驗信貸資產質量。例如,在貸款利率的定價方面,可能會更多地投向風險較大的項目,這將對貸款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銀行可能會掀起新一輪的并購重組熱潮,經營能力較差和風險管控能力不強的銀行業機構將面臨被淘汰或被兼并的風險。
在傳統存貸款業務為主和利差作為盈利主要來源的模式下,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和盈利主要依靠規模擴張,在發展戰略、市場定位、業務結構、產品和服務等方面同質化現將較為嚴重。因此,利率市場化之后,依靠存貸款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將發生改變,商業銀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則需由傳統的以來規模和快速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集約式發展方式轉變,并由以利息收入和對公業務為主的模式向進一步提升中間業務和零售業務占比的多元化發展模式轉型。因此,為了彌補傳統利差業務受到的影響,利率市場化將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金融創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適度加強市場干預和政策指導,避免利率劇烈波動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較大的沖擊。其次,密切關注商業銀行核心盈利能力指標,探索構建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增強監管的有效性,并積極鼓勵銀行業加大創新力度,采用先進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提升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增強盈利能力。逐步由以傳統存貸款業務為主的盈利模式轉變為信貸資產和非信貸資產并重、存款和其他資金來源并重的模式,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第三,銀行應在做好傳統中間業務服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銀行資產規模、營業網絡、技術設施和社會聲譽等方面的優勢,開發具有高收益和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同時推出各類豐富的產品和全方位的服務,由此提升非息收入并更好地應對利息收入下降的壓力。
商業銀行要盡快建立健全統一的資產負債管理部門,積極探索資產負債全表管理,注意控制表外業務快速發展帶來的風險,強化內部監督管理,降低表內資產負債業務無序發展帶來的風險。在資產業務方面,應逐步降低批發信貸占比,開拓零售貸款業務,以緩解貸款利率下行壓力,并根據不同客戶,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產品,逐步完善零售貸款業務經營機制。在負債業務方面,要控制高成本負債增長,加強主動負債經營,充分利用同業資金市場提高低成本負債比重。同時高度重視穩定負債的客戶基礎,只有把工作重心放在客戶基礎的擴大、服務能力的提升和經營機制策略的完善上,才能加快形成穩存增存的工作基礎。
銀行業機構在確定貸款風險定價時,應摸清自身的成本和風險承受能力,綜合考慮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使用自身風險評級和定價工具,形成科學化和專業化的定價模型基礎,從而對客戶的風險、資金狀況進行透徹的評估,并結合產品和業務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差異化定價。在負債業務定價方面,要健全負債業務定價機制,提高存款定價的靈活性,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實施差異化的定價策略,并加強存款利率監測分析。另外,銀行要重視和加強風險管理,不斷強化內控管理和風險管理,從風險識別、評估、報告和處置等方面推進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建立覆蓋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的全面風險管理模式。主要通過重視對利率風險的分析和管理、建立以技術為支撐的高效風險管理體系。
[1]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課題組.存款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穩定負債的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5(7).
[2]銀監會利率市場化改革研究小組.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2b(12).
[3]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小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
[4]周小川.全面深化金融業改革改革開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場體系[N].人民日報,2013-11-28.
[5]李宏瑾.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J].國際金融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