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媛 柏 揚
(長春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就目前而言,吉林省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典型的“二、三、一”格局。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主要是汽車行業及石油化工等重工業所占比例較大,而新型輕工業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滯后,造成第二產業發展比例失衡;而吉林省的第一產業即傳統農業,雖然其結構相對單一切機械化程度較低,但是農林牧業的產值卻呈現出穩定增長的狀況,發展趨勢較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最能體現區域經濟發展態勢的第三產業在吉林省產業格局中所占比例較小,以傳統的產業為主,且發展較為緩慢,需要大力扶持和加速升級。
目前,吉林省各產業勞動力人數分布不均,其中,第一產業勞動力所占比例在45%~49%左右,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第二。也就是說,從勞動力的分布人數來看,吉林省表現為“一、三、二”格局。
第一產業以傳統農業為主,具有結構單一,機械化程度較低的特點,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第二產業比例失衡,其中工業類產值稍高,建筑類產值稍低,總體工業化程度不高。
相關統計研究證明,第一產業在傳統的農業大省吉林省發展較為迅速,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吉林省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90億公斤增長到了2013年的570億公斤,可見糧食產量在吉林省增長速度之快。但是,在吉林省糧食總產量迅速增長的同時,一些問題出現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其中生產過剩問題、農民增收緩慢問題及農業轉化能力弱等問題是最主要的表現。農業能力轉化弱嚴重影響到吉林省的經濟發展,不能將農產品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能用農產品的加工工業來帶動第二產業的發展。
吉林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要進一步促進吉林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著重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從農業科技含量和機械化水平入手,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加農產品經濟收入;第二,依靠農業相關科研院所及相關大型企業,創新農業生產技術,創造農業資源品牌并利用品牌效應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加強與大型企業之間的合作,做粗做長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及畜牧產品相關加工業及其相關產業如飼料生產、化肥生產等產業,重點培育發展像“大成”、“德大”這樣的大型企業;第三,加強對農村人員綜合素質的教育工作及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以培育新興職業農民為目標,提高農民朋友們的職業技能,提高農牧業的發展水平的同時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加快吉林省城鎮化進程。
繼續做大做強第二產業,重點發展新型工業是實現吉林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關鍵。
1.強健主導產業。汽車產業及石油化工作為吉林省的主導產業,必須以這兩大產業發展為軸心進行產業轉型及產業升級戰略選擇。強健吉林省主導產業,加強政府對主導產業的投資及扶持力度,與吉林省一汽集團進行聯手合作共同來抵御市場風險,同時,一汽集團還需擴充汽車產能、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國際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另外,一汽集團還要適當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強化對特種車輛的研發并提高其生產能力。對于石油化工產業,在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同時,還要注意延長產業鏈,注重與其相關產業如電子行業、食品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加強以通鋼為依托的鋼鐵產業集群的發展,加強其與汽車產業集團的聯系,生產研發新型汽車所需的鋼材。總之,強健吉林省主導產業發展,使汽車、石化及鋼鐵三大產業互為支撐,進而推動各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與流動,帶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從而使各大產業更好地服務于吉林省經濟的發展。
2.主動發展高新產業。在吉林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僅可以解決地方自然環境、生態資源、剩余勞動力等問題,帶動我國可持續發展,還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吉林省必須在新領域(包括光電子產業、新資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健康產業及新型制造業)上下足功夫,大力開發利用我國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發電等。油頁巖在吉林省的儲量占我國總儲量的80%左右,在新資源方面,吉林省應以油頁巖為主,并為其產業發展的做好戰略部署,定好位。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指導與協調工作,在進出口政策、財稅及投資等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扶持,以求為高新技術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扶植一批有競爭力的輕工業吉林省要依托汽車、化工和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同時進一步發揮農業資源優勢,拓展與之相配套的輕工業,如汽車配套業、家具業、塑料制品業、皮革加工業等;要鼓勵原有輕工企業進行技術投資,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鼓勵自主研發能耗低、競爭力強的關鍵技術;要著力打造知名品牌。努力培育優秀屬于吉林省的優秀品牌,如“紅寶萊”飲料、“金士百”啤酒、“通化”葡萄酒、“溫馨鳥”服裝、“皓月”食品等。
加快發展吉林省第三產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吸引非國有經濟對第三產業進行投資,降低門檻,引入競爭機制,以提高第三產業的服務水平及服務質量;第二,優化第三產業相關體制改革,引入市場競爭因素,改變以往國有壟斷行業體制;第三,吸引省外、國外大型的、信譽好的、服務水平高的企業集團來吉林省進行投資建業;第四,大力支持吉林省中小企業的發展,扶持個人創業;第五,促進第三產業如金融保險、信息技術服務及法律顧問等中介服務業的發展,提升其服務標準;第六,充分利用吉林省獨特的生態、文化產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吉林省旅游業及相關文化產業。如:東北民俗旅游,長白山旅游,“農家樂”旅游,冰雪旅游,朝、滿等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汽車工業旅游及電影文化、二人轉藝術等。
[1]劉波.吉林省產業結構優化與產業空問布局研究[J].經濟縱橫,2006.
[2]于娟.吉林省汽車工業發展對策[J].長春大學學報,2008(7).
[3]張浩亮.中國汽車產業應實施五大發展戰略[J].發展研究,2006(1).
[4]潘福林.發展特色旅游業、促進吉林省服務業發展[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