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珣
(山東大學(威海),山東 威海 264209)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一個重大課題。吉林省是農業大省,通榆縣發展定位是基礎在農業。為實現農業的穩步快速發展和農產品相關市場的繁榮發展,通榆縣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促進農產品流通和農民持續增收。經過近兩年的實踐,通榆縣農產品電商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修正。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指在農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配送過程中全面導入電子商務系統,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在網上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傳遞與發布,同時依托生產基地與物流配送系統,在網上完成產品或服務的購買、銷售和電子支付等業務的過程。農產品電子商務是對傳統交易模式的變革,是一種全新的商務活動模式,也是一種新的農產品交易制度安排。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有利于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全面進步,對通榆縣新一輪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農產品交易模式的重大創新。傳統的農產品流通環節比較長,一般要經歷生產者——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消費者等五個流通環節。利益被中間環節截留,農民增產不增收。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是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直接溝通成為現實。原產地直供,使農產品從生產者直接到消費者,不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
通榆縣作為農業大縣素來就有“葵花之鄉”、“綠豆之鄉”的美譽,并盛產雜糧雜豆、打瓜、牛羊肉等特色優質農產品。通榆縣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及豐富的農畜產品資源優勢,全面啟動實施了“農產品原產地直供計劃”,本是吉林省西北部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借助電子商務,如今已經成為與浙江遂昌齊名的“淘寶縣”。這讓通榆農民有了積極開拓農村市場的決心和信心。
全國首創的以原產地直供為核心理念,以“電子商務+基地化種植+科技支撐+深加工”為運作模式,即“通榆模式”已初步形成。截至目前,通榆縣依托電子商務已在互聯網上銷售了450萬斤的農產品,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電子商務為農民、企業等提供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解決農業生產和流通中信息閉塞、滯后、分散經營等問題。同時解決了傳統農產品交易手段單一、交易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為農產品生產流通要素的重新組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農民收入的增長創造了新的條件。網上交易公開、公平、透明,成交價格真實地反映了市場中的供求,以此引導廣大農戶科學安排生產,以銷訂產,減少了生產的盲目性。
農村信息化程度較低,很難適應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通榆縣網絡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光纖只通達到縣城附近的幾個鄉鎮,大多村屯農戶無網可觸。農村上網費用高,多數農民買不起電腦,阻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推廣和應用。信息流最為重要,它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上實現對流通過程的有效監控,能有效減少庫存,縮短生產周期,提高流通效益。
由于農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做農產品上線運營短期內很難看到資金回報。同時,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鏈建設,無論是從基礎設施、邊際產業發展、人才培訓、支持第三方運營商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
通榆目前只有一家同城快遞,絕大多數快遞企業考慮當前經濟效益,布點只是停留到縣城周邊的大鄉鎮,沒有向較遠的鄉鎮和村屯延伸。同時,基層百姓網絡知識相對貧乏,對網上購物信任度低,加之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不適應電子支付和電子結算,很難讓農民自主融入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去。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運作依托誠信,更應關注農產品安全問題。由于國家嚴管食品安全,當前網上銷售農產品大多需經QS等質量認證,且認證程序繁瑣復雜,農民的自產產品、土特產品產量低、體量小,不可能辦理質量認證等手續,因此很難實現上線銷售,限制了小微電商的發展。
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和維護,信息采集和發布,市場行情分析和反饋,都需要專門的人才。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對計算機網絡缺乏基本認識,認為產品賣出去就行;許多涉農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的巨大商機,認為風險大、投資周期長,維護難,持觀望和懷疑態度。
加大財政投入,整合現有信息基礎設施資源,構建覆蓋鄉村的多級農業信息網絡。全面實現光纖到樓、進村、入戶,構建覆蓋城鄉、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帶寬接入網。
利用現有農村金融網點,逐步擴大農民支付寶、余額寶、信任寶的使用范圍,積極發展農民小額貸款。推動中國開發扶貧協會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注資通榆縣物權融資公司,增加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的貸款品類,解決小微電商融資難問題。
在與郵政速遞充分合作基礎上,整合現有工業、商業、倉儲和運輸等物流信息資源,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推進第四方物流。推動快遞企業向較遠鄉鎮和村屯布點,構建現代物流配送體系。
做到保證網絡環境安全,加強市場監管,使農產品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上網產品做到無虛假宣傳,保證質量。
著力培養掌握現代農業知識、商務知識和網絡技術的現代農民,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得以推廣的前提。首先要逐步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農業技術水平,對農民進行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培訓。其次,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高農村信息人員素質。
前景展望:農產品電子商務已成為縣域發展農業的大趨勢,為農業大縣的發展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今后,通榆縣將積極培育打造電商集群,利用5 年時間,形成“三千禾聯合社”、“農村淘寶購銷商”、“墨寶園文化網商”、“興東網上商都”及“通榆小微電商”五大集群。
[1]中農網《關于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思考》2010.
[2]王紅春《電子商務概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