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凱

面對新常態,中國服裝業既要求真務實回歸本源,又要多元融合包容發展。
非常高興參加2014中國服裝大會暨新疆服裝產業發展高端論壇。中國服裝大會是服裝行業回顧展望、溝通交流、探討熱點、協調發展的年度盛會。
今年的服裝大會在新疆召開的意義更為重大深遠,一方面,會議是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形勢下召開,如何正確認識行業形勢,形成發展共識,顯得重要而緊迫。另—方面,紡織服裝行業積極落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加快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并促進新疆地區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同時,實現行業的發展,需要我們進行更加務實有效的探討。
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消化過剩產能任務繁重,內生動力不足等困難,尤其在增速換檔期、轉型陣痛期和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作用下,宏觀調控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形勢更加復雜。
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受到國內外形勢的影響,出現了市場需求動力減弱、綜合成本上升、內外棉價差較大等情況,但總體上實現平穩運行,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繼續穩步推進。
今年1月至7月,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166.76億件,同比增長3.93%,較2013年同期提高4.22個百分點。生產總體保持平穩,市場總體規模繼續擴大,但需求仍然疲軟,增速放緩。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4766億元,同比增長10.3%,比去年同期回落1.5個百分點。服裝出口整體偏低,但逐步呈現回暖。
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至7月,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出口1002.33億美元,同比增長5.79%,較去年同期回落7.7個百分點。服裝出口數量為184.63億件,同比增長6.75%,較去年同期回落1.21個百分點。
在效益方面,今年上半年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5049家,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121.97億元,同比增長9.89%,利潤總額達到586.87億元,同比增長14.2%。銷售利潤率5.28%,比去年同期增加0.2個百分點。
目前,社會上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新常態,在這種形勢下,紡織服裝行業同樣呈現了新常態,發展增速進入了換檔期,從高速增長期向中速平穩期過渡。應該看到,這不是經濟循環周期的下行區間,而是經濟增長階段的根本性轉換過程。
新常態不僅表現為經濟增速的放緩,更表現為增長動力的轉換,經濟結構的再平衡。而復雜的系統轉型,也意味著變革和創新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在當前如何遵循經濟發展觀念,深刻認識新趨勢,主動深入新變化,積極抓住新機遇,在穩增長、調結構中尋找新的平衡點,選準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動權,實現新常態下的長期持續穩定增長顯得尤為重要。
面對新常態,紡織服裝企業要回歸根本,做好企業。而深刻了解當前及未來消費市場、消費需求及消費方式的變化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更要特別關注中國未來依然有巨大的服裝消費需求,但中國在區域經濟上的差異,消費年齡結構上的變化,以及未來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的變化越來越快,回歸到企業自身,準確把握需求、科學把握自身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同時,精心和扎實地做好研發、設計、產品管理等各項基礎工作。在新常態下,以規模取勝、同質化競爭只能帶來災害。
面對新常態,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更加要強調多元融合。面對當前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平臺、大數據以及移動支付等信息技術與高端定制、快速反應、新生活方式營銷等在服裝產業領域的多元融合對產業的推動和影響已經顯現,尤其是服裝電子商務網上消費,每年有30%~40%的增長幅度。
服裝產業的多元融合,還體現在不同產業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設計網絡、不同品牌定位、不同供應鏈模式、不同銷售業態的共存和交流,實現百花齊放,各有特色的優勢和作用,滿足精細化的不同消費群體和不同消費需求。
在服裝企業的多元融合中,還要高度關注和重視自身品牌企業和加工企業的融合,與國內市場上的國際品牌企業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在深度融合中形成自身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面對新常態,服裝企業更要把握大勢,著眼長遠。隨著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必定會帶來新消費群體與新消費市場的形成,也會帶來生產力布局等一系列的變化。企業在著力解決好當下各類矛盾的同時,更要著力于中長期核心競爭力的塑造,包括自身未來目標、資源配置效率,還有推進兼并和重組。
今年的中國服裝大會選擇在新疆召開,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影響。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指出,維護社會穩定,實現新疆長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把促進就業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治本之措,突出解決好各族群眾就業,特別是南疆各族群眾的就業問題。這一次,中央和新疆自治區為發展紡織服裝業出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政策和措施。
新疆是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產量約占全國的60%,紡織服裝產業既是新疆的傳統產業,又是新疆資源稟賦好、產業基礎強、增長空間大、衍生鏈條長、勞動密集型特征最為突出的產業。
在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要看到未來的區域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紡織服裝行業要在推進西部大開發中,打造經濟發展的最大回旋余地。
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點地區,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已成為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一部分。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必將促進經濟發展,使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以點帶面地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總人數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空間巨大。這一點,有望通過各方努力形成共識,提高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
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要充分保護和發揮好棉花的資源優勢,要把發展服裝等紡織終端行業作為重點研究,并落實好。要充分總結和發揮好優勢企業在新疆的建設,在轉移資本的同時,轉移技術、人才、管理和市場等方面的經驗,要把人才的培養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去扎實推進。
在新疆發展紡織業,還要進行適合當地實際的大、中、小企業多種發展模式的探討,內地服裝企業要以高度的熱情、科學的態度來關注并積極地參與到新疆紡織服裝行業的建設。在促進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快和促進自身新的發展。
當前,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十二五”進入末期,“十三五”即將到來,行業發展面臨諸多新的機遇和挑戰,轉型升級在艱難中前行。
我們在適應新常態的同時應該看到,我國已然是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體系中最完整、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全球原料、裝備、技術、人才需求最多,終端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我們有理由以飽滿的信心,以包容發展多元融合的心態實現紡織強國夢,迎接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