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柏芳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并在教育教學中尋找科學、恰當的方法,夯實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人們日常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為此,教師應重視數學學科的教學,使其更好地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要擔負起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任,當好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啟發者和參與者,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見,興趣既是學習和創新的動力,也是創新思維和活動維持的重要因素。
1.以適當的疑問導趣
眾所周知,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適時提出問題,所提的數學問題要具有層次性,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認知矛盾和認知沖突,進而產生強烈的數學求知欲。這樣,學生就會因趣而學,因趣而思,不斷質疑問難,進而通過自主探究自己去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有所創新。
2.以好勝的心理激趣
中學生大都爭強好勝,都希望在學習上彼此超越。如果在學習中取勝,他們便會斗志昂揚地投入接下來的學習中;如果在學習中沒有取勝,他們就會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為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好勝心理,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不斷地創造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數學知識大賽、數學模具比賽、數學小笑話比賽等,使他們在比賽或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體會數學給他們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快樂,激活他們創新的思維。
3.以數學自身之美引趣
數學學科包含著很多審美因素,教師如果能及時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美學元素并調動學生的美感體驗,能為數學教學增彩很多。如美的幾何圖形,或是簡潔的線條美,或是對比強烈的色彩美,都能讓學生驚嘆不已。教學中,教師要把教材中的圖形美與現實生活的實際美結合起來,使其為生產、生活服務,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4.以典型事例增趣
奇聞趣事是學生都愛聽的,在教學中,數學教師可結合學習內容講述與數學學科發展相關的事例,如數學家的成長故事、數學發展簡史、動物中的“數學家”等,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科發展中的趣事與滄桑,繼承數學家的創新精神,并將其運用到數學學習中。
二、培養創新思維方法,提高獨立學習的能力
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而創新思維方法是通向創新思維、獲得創新能力的捷徑。要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創新能力,關鍵在于掌握一定的創新思維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去解決問題,對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實現知識的遷移,認識數學學科的本質。同時,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即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要做到這些,要求教師在學習活動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給予肯定,認真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幫助其化解,多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獨立學習提高認知經驗和智力水平,發展創新精神。
三、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認識、發展的主體,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為此,教師要營造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引導學生的創新興趣和學習動力。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學中,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先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畫幾個全等三角形,然后讓學生剪下來,通過動手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判定方法。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四、培養求異思維,讓學生敢于標新立異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質疑,敢于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對學生的錯誤見解不橫加指責,更不諷刺挖苦,正確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不斷進步。
數學求異思維集思維品質廣闊性、深刻性、敏銳性、靈活性于一身,是發散性數學思維的重要標志。為此,教師要科學地引導學生善于從已有的知識或方法,聯想到與之相似、接近的知識或方法,將學生的求知欲與思考引向新的領域,并逐步形成由此及彼的聯想能力,聯想到別的思維方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以創新的態度對待學習,做到多想、巧想,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培養思維的發散性,這樣才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尤其是在數學教學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是前提,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地啟發、引導、點撥、解疑,最終使學生會學、善思,有所創新。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高效數學課堂的創建就一定能實現。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