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劍,李育敏,王 娟,劉貴龍
(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浙江省輻射環境安全監測重點實驗室,浙江杭州310012)
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是一種融立體定向技術和放射外科技術于一體,以治療顱腦、體部腫瘤疾病為主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設備。它采用伽瑪射線幾何聚焦方式,通過精確的立體定向,將經過規劃的一定劑量的伽瑪射線集中射于體內的預選靶點,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毀點內的組織,以達到外科手術切除或損毀的效果。病灶周圍正常組織在焦點以外,僅受單束伽瑪射線照射,能量很低,而免于損傷。猶如用放大鏡聚焦陽光,聚焦的焦點熱量可點燃物品,而焦點外的陽光則安全。用伽瑪射線代替手術刀,其治療照射范圍與正常組織分界非常明顯,邊緣如刀割一樣,人們形象地稱之為“伽瑪刀”。
頭部伽瑪刀是將多個鈷源安裝在一個球型頭盔內,使之聚焦于顱內的某一點,形成一窄束邊緣銳利的伽馬射線。在治療時將窄束射線匯聚于病灶形成局限的高劑量區來摧毀病灶,主要用于顱內小腫瘤和功能性疾病的治療。體部伽瑪刀是繼頭部伽瑪刀之后的以治療體部疾病為主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設備。文中對某醫院利用頭部伽瑪刀、體部伽瑪刀治療過程中,其周圍輻射環境劑量進行了監測,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該醫院頭部伽瑪刀機房、體部伽瑪刀機房均位于該醫院單獨建造的伽瑪刀診療中心內,機房位于一樓,二樓為閑置平臺,無人員長時間逗留。因歷史及設計原因,機房未設置迷道,機房防護結構由混凝土墻體及鉛防護門構成,控制室位于機房側面。
伽瑪刀治療簡單易行,由4個基本階段組成:固定患者、圖象掃描采集(定位)、設計治療計劃、進行治療。不需要全身麻醉、外創切口。該治療一般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完成的,所以病人可以跟治療人員互相交流、溝通。絕大多數病人第二天就可以恢復到手術前的生活方式、生命體征。
(1)該醫院配備有符合防護要求的輔助防護用品,具體為配套鉛衣、鉛眼鏡、防護面罩、鉛圍脖、聯體型鉛帽與面罩等。
(2)該伽瑪刀機房均已設置工作指示燈,射線機房門外均已張貼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及其中文警示說明。
(3)該機房的入口已安裝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電動防護門。
(4)該伽瑪刀機房共設有3種聯鎖裝置,包括機房防護門、伽瑪刀機床屏蔽門、防擠壓裝置聯鎖。門口安裝有指示治療放射源工作狀態的訊號燈,且以橙色信號指示出束治療狀態,無信號指示非出束狀態。
(5)該機房內及治療機較近的適當位置應安裝有能緊急停止放射源照射的應急開關。
FH40G系列輻射環境監測儀(德國Thermo Electron RM&P公司),通過國家計量部門檢定,并提供校準因子。
按照《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61-2001)和《環境地表輻射劑量測量規范》(GB/T 14583-93)進行監測。
利用FH40G系列環境監測X-γ劑量當量率儀對頭部伽瑪刀機房、體部伽瑪刀機房開機治療時機房周圍進行監測。
(1)該醫院頭部伽瑪刀機房周圍環境X-γ(表1)。

表1 頭部伽瑪刀機房周圍環境X-γ(nSv/h)
(2)該醫院體部伽瑪刀機房周圍環境X-γ(表2)。
(1)由表1可知,該院頭部、體部伽瑪機房雖無迷道,但病人出入門各監測點位γ劑量當量率最高為168 nSv/h(1.68×10-4mSv/h),仍低于《醫用 γ 射束遠距治療防護與安全標準》(GBZ/T 161-2004)中的劑量當量率控制要求(2.5 ×10-3mSv/h)。
因伽瑪刀機房未設置迷道,其配套的3種聯鎖裝置,包括機房防護門、伽瑪刀機床屏蔽門、防擠壓裝置聯鎖均應嚴格落實,提高防護意識。

表2 體部伽瑪刀機房周圍環境X-γ(nSv/h)
(2)伽瑪刀輻射工作人員年最大個人劑量為0.25 mSv,符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對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的限值規定要求。醫生擺位處所輻射水平較高,工作人員應增強防護意識,注意佩戴防護眼鏡、鉛服等防護設備,減少所受附加劑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2]衛生部政策法規司.GBZ/T 161~2004,醫用γ射束遠距治療防護與安全標準[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