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珠
【摘要】本文以探究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為目標,分析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兩個層面,即有效的問題和有效的提問策略,并提出了精心預設問題內(nèi)容和有效提問策略的具體做法,以探索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課堂設問 有效性 策略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這與宋代朱熹的“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一語不謀而合。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信息交流的紐帶,在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的課堂是師生在真實自然的“問”與“答”的互動過程中整合推進的,更是一個在教師價值引導下學生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教師們非常注重有效的“問題場”的構(gòu)建,初中英語課堂也逐漸充盈著智慧,靈性和由此而萌發(fā)的勃勃生機。
一、英語課堂提問中存在的缺憾
當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盡管教師在課前經(jīng)過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一些活動,但在課后的反思和反饋中,依然存在較多缺憾:如提問目的性不明確,隨意發(fā)問,不分主次,缺乏實效性,有時甚至脫離了教學目標;教師提問太多,學生提問較少,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xiàn);教師提問只面向少數(shù)學生,多數(shù)學生遭“冷場”;提問時對學生的關(guān)注不夠,不傾聽學生的回答,反饋不到位。諸如這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nèi)ヌ骄俊?/p>
二、有效設問呈現(xiàn)精彩課堂
課堂設問,如同橋梁,聯(lián)系著教師和學生的心田。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課堂設問的有效性?教師又該掌握哪些有效設問的技巧呢?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實踐探究,認為有效設問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
1.精心預設問題內(nèi)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對問題的預設尤為重要,它是課堂有效提問的前提。課堂設問的內(nèi)容必須緊扣教材要求和學習目標,不能“拾到籃子里都是菜”,而且還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和理解文本。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問在關(guān)鍵處。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所能提出問題的數(shù)量也無疑是有限的。俗話說的好:“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樣,教師的設問也要問在關(guān)鍵處,問在點子上,使問題指向明確,讓學生領(lǐng)會問題實質(zhì),然后才能從容應答
(2)問在學生興趣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提問要設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從某種抑制狀態(tài)中激奮起來。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diào)重彈,就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學生就會興趣盎然。
(3)問在“最近發(fā)展區(qū)”。所謂“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學生已經(jīng)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借助他人幫助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區(qū)域。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既不會遠超出學生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能在學生大腦中形成興奮點,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相關(guān)知識來積極探究。
(4)問在學生迷茫時。在教學新標準英語初中二年級上冊Module 2 My hometown and country Unit 1 Its taller than any other buildings.對話時,“Can you answer some questions for my homework,please?”細心的同學馬上提出文本有誤.筆者趁機問:Why?學生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因為在疑問句中不用some,而要用any。”大部分同學表示同意,但也有少部分同學說文本沒錯。筆者及時追問;”Why not?”學生嘗試著回答道:“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或者表達委婉語氣時,疑問句中也用some,不用any,這是some的特殊用法.就這樣,在學生迷茫處,筆者沒有急于判定孰是孰非,而是讓學生自己闡述理由,在闡述過程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疏漏,從而自糾自錯。在教師有意識的追問下,學生走出了迷茫,感悟了真知。
2.有效提問的基本策略 。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講究策略,不講策略的提問往往是無效的。要實現(xiàn)有效提問,筆者認為應采用以下基本策略:
(1)準確把握留白時間,關(guān)注學生的反應。留白時間是指教師設問后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教師要避免提出問題之后立即提向?qū)W生提問,否則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tài)。同時,教師還要關(guān)注學生的反應。如果問題拋出后,學生毫無反應,一臉茫然,這時無需留白等待時間,否則的話,既浪費時間,又制造“緊張”氣氛。此時教師應及時提示,并加以引導,降低問題難度,使學生不再“卡殼”。當然,如果提出的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則不需要思考太長的時間。因此,教師把握留白時間要掌握好度,這就需要教師對問題本身的難易度和學生對問題的認知水平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力。
(2)因“才”施問,問向“最佳目標群”。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事實,因此,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應用到課堂提問上,就表現(xiàn)為因“才”施問。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個體差異,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照顧到全體,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優(yōu)等生可適當“拔高”,對中等生可逐步“升級”,對學困生可適當“降級”,從而滿足各層次學生的“胃口”,最后向“最佳目標群”提問。課堂提問的面應盡可能寬廣些,不僅要提問優(yōu)等生,也要提問中等生和后進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結(jié)合,讓不同群體的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3)注重傾聽,以評價促提問。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傾聽 。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要對其回答及時的評價。對學生的回答和反應,教師及時妥善的處理,是發(fā)揮教師的教育智慧、反映教師提問技巧,促進課堂提問師生交互影響,保證提問有效性的關(guān)鍵。教師對學生正確的反應和滿意的回答,應給以語言或非語言的積極的評價。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意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回答,打斷學生的回答不利于創(chuàng)造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氣氛。即便學生朝向一個錯誤的答案方向,也不要立即打斷。有時候其他學生可能從這一錯誤中學習了很多。但無論學生回答得正確與否,教師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評價都要以激勵為主。因此,在課堂提問中要堅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引導學生提問,促成新的生成。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除了精心設計問題外,還應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初中學生大多爭強好勝,辯論類的問題往往能激發(fā)他們的好勝心,因此,辯論類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效設問,猶如“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只要我們英語教師做到心中有“綱”(英語教學大綱)、胸中有“本”(班級英語水平),借助有效的課堂設問,就能“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問”出課堂的精彩。由此可見,有效設問不僅成就了英語課堂的精彩,而且決定著英語課堂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