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奕

健康醫療領域的研發模式,正被生物技術悄無聲息地改變。在這樣一個龐大而封閉的市場中,“量化健康”的出現有些另類,它專門從事微生物基因測序研究和健康干預。具體而言,這家公司所做的是:采用最前沿的微生物測量方法,對多種疾病風險進行量化,在人“未病”的狀態下就可以進行健康干預;同時幫助醫療機構判斷病原,盡快找到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量化健康”創始人趙柏聞出身生物科技研究領域,也是個創業狂熱分子。確切說,他的公司屬于B2B模式,但在創業之初,他就在思考最終用戶也就是患者需要什么。
“未來,你即使不鍛煉也可以很健康,不運動也不用擔心長胖。這不是夢想,而是科技進步下人們對健康的貪婪需求。”趙柏聞說。
天才少年創業路
“量化健康”位于豐臺科技園海鷹路5號樓。采訪當天,正逢裝修,趙柏聞一晚沒睡。“我們剛上了一套UPS供電系統,因為實驗室需要一個穩定的供電保障。我們自己從地下1樓的UPS機房牽了一根電纜爬到3樓實驗室,再爬到吊頂上去接電,真是趴在地上干活。不經歷不知道,創業真是個坑。”此時距離他離開華大基因創業已有一年多時間,盡管赤手空拳開始,但他堅持用最好的團隊做中國最好的生物檢測產品。
17歲高中肄業后,趙柏聞被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賞識,加入“人類認知能力的基因組學分析”科研項目組,作為負責人,從事人類智力差異如何產生以及與基因的關聯研究。
2010年初,《華盛頓郵報》采訪華大基因汪建。趙柏聞回憶說,“恰巧我當時與汪院長在討論項目,記者順便跟我聊了聊,沒想到最終報道出來寫的是我的實驗項目。不久,項目組第一個核心成員史蒂夫,以及另外三人看過報道后,相繼在網上聊起來,隨后分別從不同國家加入項目組。史蒂夫以前在俄勒岡大學當教授,教天體物理學、宇宙學,現在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做副校長主管科研。他兩次成功創業,最近的一次做了一家網絡安全公司賣給了賽門鐵克。不得不承認,這些人對我的影響很大。”
在當時的科研團隊里,趙柏聞扮演著四種角色。其一是協調溝通、組織聯絡。團隊成員十多人來自世界各地,趙柏聞要定期組織電話會議和網絡會議,協調項目推進情況;其二是處理項目合同簽訂工作,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其三是搞科研,負責生物信息分析,手下光博士就有4個;其四,找經費。這與創業的融資很像,需要找到最感興趣的人展示項目,讓對方參與進來共同分享成果。就此而言,一個自營的實驗室很像一家創業公司,彼時他只有18歲。
讓終端用戶受益
三年后,就在科研項目做得風生水起、享譽全國乃至全世界時,他毅然選擇創業,成立“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旨在通過新一代微生物測序技術,改變傳統的健康管理模式,掀起健康產業新革命。
究其原因,趙柏聞表示,科研如果不走向商業化,對于用戶始終缺乏吸引力。“我希望將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轉化到生活中去。期間,中關村管委會給了我很大支持,首先是‘不管’政策,即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完全放開;其次,公司注冊從頭到尾辦下來不到一周時間,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此外,還主動邀請我們去參加活動,幫忙找投資機構,這是年輕人創業最好的時代。”
量化健康,即測量用戶的健康。選擇一個比較獨特的角度——人體共生微生物,用最新的科研手段通過精準測量,幫助用戶提前檢測出疾病并給予相應的干預手段和解決方案。目前,這款測量人體共生微生物的產品叫“腸道微生態檢測”,已經有研究糖尿病、肥胖癥、抑郁癥等機構參與進來。
趙柏聞介紹,在人的口腔、消化道、皮膚上有很多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數目巨大,并且與人體共存,是人體接觸外界環境的必要途徑,也是引起很多代謝類疾病的重要因素。舉例來講,如果把一個健康小鼠的腸道微生物,替換成一個患糖尿病小鼠的腸道微生物,正常小鼠會迅速產生糖尿病和肥胖特征。這不是傳染,而是因微生物參與影響小鼠代謝所產生的。人體很依賴這些微生物,一個不好的菌群構成可能會導致很多疾病,像一些最常見的代謝疾病、肥胖、糖尿病,已經證明跟腸道微生物相關。
生物科技引發的革命
目前,“量化健康”的產品雖已基本成型,但還未大規模推向市場。趙柏聞表示,大規模推廣的前提是產品要持續有效。
公司采取B2B2C的模式,探索如何在特有的技術和產品以外賺錢。簡單來講,即把自己的產品賣給合作機構,再讓更多終端用戶受益,然后開拓出一個新的盈利空間。從一定意義上說,“量化健康”產品在開發上是按照2C的思路去做,但是趙柏聞不愿意在營銷和推廣上下太大功夫,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做最本質的科研工作。
對于當下生物科技對人類健康管理產生的深度影響,趙柏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科技進步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人越來越懶,未來生物技術能讓人們懶著還能健康。科技應該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造福人類,當疾病可以被提前預測,我們不用去擔心健康,我覺得那將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新一輪革命。”
從古至今,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從沒有停止過,健康市場是一個永遠不缺乏需求的市場。趙柏聞的公司最大的亮點在于產品和技術,又以終端用戶需求為導向,來規劃自己的產品方向。可以預見,他將會為我們的健康帶來一種嶄新的預測與干預方法,這或將掀起健康產業的新一輪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