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萍,陳德監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100)
?
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氣虛血瘀型萎縮性胃炎30例療效觀察
董自萍,陳德監△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100)
目的 觀察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氣虛血瘀型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臨床療效。方法 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0例常規治療,治療組30例口服加味補陽還五湯劑,對照組口服胃復春片。治療3月后進行2組臨床療效、胃鏡檢查、病理檢測和2組各20例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陽性感染轉陰率比較。結果 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2組胃黏膜萎縮、胃腺體腸化、胃粘膜異型增生治療前后積分比較都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胃黏膜萎縮、胃腺體腸化、胃黏膜異型增生積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治療組治療后Hp轉陰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氣虛血瘀型萎縮性胃炎明顯提高有效率,改善癥狀,逆轉病情,副作用小。
補陽還五湯;氣虛血瘀型;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黏膜固有腺體數量減少或消失,伴或不伴纖維替代、腸化生、異型增生,屬于癌前期疾病。本科從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間運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氣虛血瘀型萎縮性胃炎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均為本院中醫門診和住院患者,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0.28±12.83)歲,平均病程(4.85±3.73)a;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50.39±11.47)歲,平均病程(4.89±2.85)a。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患者經胃鏡檢查及病理檢測均為萎縮性胃炎,參照2012年上海制定的《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1]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60 g,歸尾12 g,赤芍10 g,地龍12 g,川芎10 g,桃仁10 g,紅花10 g,黨參15 g,茯苓12 g,白術12 g,炙甘草5 g,1日1劑,水煎服200 mL,早、晚飯后各服100 mL。對照組:對照組給予胃復春片(浙江胡慶余堂產品,每片含藥0.36g),每日3次,每次4片,飯后1 h服用。2組患者有Hp感染者均給與奧美拉唑與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聯合應用根除幽門螺桿菌,療程為7 d。30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1.4 觀察指標 2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及治療3月后兩次專人專職胃鏡、病理、C14檢查
1.5 療效評定標準
1.5.1 中醫癥狀積分和療效評定 參照參照2011年《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中的“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3]。
1.5.2 病理積分評定 參照2010年《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中的“病理組織學評價”[4]。
1.5.3 胃鏡及病理療效評定 參照2011年《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中的“胃鏡及病理療效判定標準”[3]。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7.0 統計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治療前后胃黏膜萎縮、腺體腸炎、異型增生積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胃黏膜萎縮、腺體腸化、異型增生積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HP陽性感染治療后陽轉率比較 見表3。

表3 2組Hp陽性感染治療后轉陰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祖國醫學“胃脘痛”“嘈雜”等范疇,由于患者飲食不節、饑飽失度或素體情志抑郁,肝臟疏泄失調,傷及脾胃,中焦運化升降功能失常,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水谷不化,精微失充,脾胃氣虛為病變根本。《景岳全書》云:“凡人之氣血猶源泉也,盛則流暢,少則奎滯,故氣血不虛不滯,虛則無有不滯者”,由氣虛推血無力,血液運行失常致瘀,瘀血積久則血傷入絡,不通則痛,瘀血阻滯胃絡是病機的關鍵。
西醫治療不外乎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抗氧化劑及對癥治療,停藥后易復發,不能阻斷胃黏膜腺體萎縮、腸化及異型增生的病理變化。從中醫脾胃氣虛、瘀血阻絡角度出發,運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方中黃芪補氣旺氣,促進活血;黨參補脾氣,補血,生津;茯苓、白術健脾益氣;當歸、赤芍、川芎補血活血涼血;桃仁、紅花活血逐瘀通絡;地龍疏經通絡活血,甘草調和諸藥,形成補氣活血通絡的功效。其中補陽還五湯具有降低血小板凝膠結、增加毛細血管張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擴張微血管、加速組織灌流、抗氧化、改善血管缺氧、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提高組織耐氧的能力[5-7];黨參調節胃腸功能,促進消化,抗腫瘤、調節機體免疫力,茯苓抗炎、抗腫瘤,白術雙向調節胃腸道蠕動,降低胃酸,加速排空,促進黏膜蛋白合成;甘草具有抗炎、抗腫瘤、調節免疫、止痛、Hp轉陰等功效[8]。胃復春是目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中成藥品種之一,具有益氣活血、健脾解毒之功效。從結果中看出治療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胃黏膜萎縮、腺體腸化、異型增生積分、Hp轉陰率都優于對照組(P<0.05),部分病例胃粘黏膜萎縮、腺體腸化、異型增生得到有效的逆轉,降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腸型胃癌發生率,這可能與補陽還五湯加味多靶點、多系統、多環節、多層次靈活性治療有關,臨床有效性機制值得進一步探討。總之,補陽還五湯加味從根治Hp、增加胃動力、保護胃黏膜、改善胃黏膜循環、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治療氣虛血瘀型萎縮性胃炎具有療效確切、副作用小、降低胃癌發生率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12,1(1):5-16.
[2]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1-115.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6):738-743.
[4]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0,18(5):345-349.
[5]薛崢,王向培,吳偉.中藥制劑抗血小板作用在冠心病治療中的研究概況[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7):239.
[6]孫智霞.補陽還五湯佐治肺心病的療效及其對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2):285.
[7]崔翰博,韓濤,張東鈺,等.補陽還五湯干預代謝綜合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7):173.
[8]田武生.甘草的化學成分和臨床研究概況[J].中醫臨床研究,2012,4(16):31-32.
董自萍(1975.10-),女,江蘇,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內科。
△通信作者:陳德監,Tel:15152681855,E-mail:cdjjxh@sina.com
R256.3
B
1007-2349(2015)09-0033-02
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