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革紅
(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醫院 中醫科,四川 成都 610300)
?
平喘固本湯聯合補肺湯治療肺脹臨床研究
鄒革紅
(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醫院 中醫科,四川 成都 610300)
目的:探討平喘固本湯結合補肺湯治療肺脹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8例肺脹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平喘固本湯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平喘固本湯與補肺湯聯合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喘咳、浮腫和心悸等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平喘固本湯與補肺湯聯合治療肺脹效果顯著,能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肺脹;平喘固本湯;補肺湯;臨床研究
肺脹是因慢性系統疾病反復發作,且遷延不愈,形成肺氣脹滿,難于斂降的疾病。肺脹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喘息上氣、憋悶、胸部彭滿、煩躁、痰多咳嗽、脘腹脹滿、心悸、肢體浮腫、面色晦暗。因病程較長,且病情時重時輕,難以治愈[1]。在癥狀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喘脫和神昏、出血等危重癥狀。本研究對肺脹患者使用平喘固本湯與補肺湯聯合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肺脹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2.3±5.6)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3±1.2)年。排除標準:肝、腎、心功能嚴重不全者;無法口服用藥者;腦部神經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婦女。將6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平喘固本湯治療,方藥為:五味子7g、黨參12g、胡桃肉12g、冬蟲夏草粉2g、坎臍12g、靈磁石15g、法半夏12g、款冬紅12g、蘇子12g、橘紅8g。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肺湯,補肺湯組成:黃芪30g、人參12g、鐘乳12g、甘草10g、桂心15g、干地黃15g、茯苓15g、白石英15g、厚樸15g、桑白皮15g、干姜15g、紫菀15g、陳皮15g、當歸20g、五味子15g、遠志15g、麥門冬15g、大棗20枚。以水1.5L,煮取500mL,分5次服,日三夜一服。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浮腫、心悸與喘咳消失時間。
1.3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癥狀與體征有明顯好轉,但未完全康復;無效:患者癥狀與體征無明顯好轉,甚至有惡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喘咳、浮腫和心悸等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d)
近年來,肺部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大多數慢性肺部疾病病程較長,且治療后復發率高,久治不愈,使身體抵抗力下降,易引發其他并發癥。
肺脹是因長期喘咳導致脾、肺、腎俱虛,形成肺氣脹滿,氣道滯塞,胸部脹滿,出現咳逆上氣,活動后癥狀更為嚴重。患者主要表現為唇色發紺、面色晦暗,也呈現四肢浮腫,久治不愈,大多數患者病程較長[2]。肺脹大多因肺部慢性疾病發展而來,呈隱襲性發病,且大多數患者病程較長。若患者原本存在脾腎陽虛,在脾腎陽虛的狀態下,易導致脾胃失于溫化,腎陽虛失于蒸化,水津停止,則生痰,水飲內停[3]。此時一旦外邪入侵,則寒飲相搏,氣滯于胸,肺部未得以斂降,則形成肺脹。肺脾虛弱時,因肺虛難以化津,脾虛則無法轉輸,水津停滯,導致濁痰旺盛,日久則痰生熱化,痰熱過盛,體內痰熱,易導致肺氣上逆,病情加重[4]。痰濁久留于胸,導致肺氣瘀滯,則形成血瘀,血脈受阻,各相互為病,導致病情惡化。
本病在治療時,也需要進行虛實主次權衡,寒熱錯雜喘證為肺實腎虛的夾雜證候,肺部有虛實之分,但是常以實證為主。若呈虛證,則與腎相關,機制為肺氣根于腎臟,腎可起到助肺納氣之效。在方藥中,黨參可補中益氣、補脾益肺、增強免疫力;五味子能促進身體解毒、收斂固澀、補腎寧心、益氣生津;胡桃肉可益腎生津、為溫補命門之藥;款冬花、法半夏可治濕痰、潤肺止咳、寒痰;麥門冬潤肺清心、養陰生津;白石英安心神、溫補肺腎、補五臟,清熱化痰、清熱解毒[5]。
有研究認為,肺脹治療不僅需要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還需要溫補腎臟、滋養脾虛,才能起到固本培元之效,降低復發率[6]。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平喘固本湯與補肺湯聯合對肺脹進行治療,效果顯著,與以上研究結果相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后患者浮腫、喘咳與心悸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可見, 對肺脹采取平喘固本湯與補肺湯聯合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快速作用于病灶,改善患者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覃文慧,楊柯,黃思詩.中醫治療肺脹用藥規律的文獻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9):341-344.
[2] 李博.肺脹病中醫證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2,(18):444-445.
[3] 中華中醫藥學會.肺脹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2):112-113.
[4] 李志燕.肺脹的中醫治療要點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3(14):68-69.
[5] 陳憲海,崔榮珍,劉兆恩,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病機述要[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1):30-31.
[6] 甫利民.肺脹患者的20例辨證施護[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6):412-412.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11-05
鄒革紅(1967-),女,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醫院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內科。
R256.14
A
1673-2197(2015)05-0116-01
10.11954/ytctyy.20150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