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忠
(進賢縣中醫院 外科,江西 南昌 331700)
?
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治療頸肩腰腿痛臨床研究
趙小忠
(進賢縣中醫院 外科,江西 南昌 331700)
目的:探討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治療頸肩腰腿痛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80例頸肩腰腿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應用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治療,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方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0.0%,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治療頸肩腰腿痛,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頸肩腰腿痛;芍藥甘草湯加味;穴位藥罐;痹癥
頸肩腰腿痛是臨床常見疾病,是多種疾病的共同表現,包括骨關節退行性病變和軟組織急慢性損傷等。相關調查報告顯示,頸肩腰腿痛發病率不斷上升,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損害。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為給予患者止痛藥物進行注射或者口服,具有較好的短期療效,但遠期療效較差[1]。我院應用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治療頸肩腰腿痛患者40例,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80例,均符合《現代頸肩腰腿痛診斷與治療學》[2]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頸肩腰腿痛。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消炎止痛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治療,其具體的治療措施如下。
1.2.1 芍藥甘草湯加味治療 芍藥甘草湯基礎方為白芍、甘草、當歸、地龍、威靈仙、血竭。寒重者加制附片、桂枝、細辛;濕重者加生苡仁、木瓜、茯苓;濕熱者加黃柏;陰虛者加枸杞、石斛、天冬、龜板;氣虛者加黃芪、黨參;血虛者加雞血藤、首烏、鹿角膠;瘀血痛劇者加制乳沒、桃仁、紅花、蘇木。如患者為頸肩痛加葛根、姜黃、羌活、白芷;腰痛加續斷、桑寄生、杜仲;腿痛加牛膝、淫羊霍、獨活。用水煎服,每天1劑。
1.2.2 穴位藥罐治療 具體措施為:竹罐制作—煮罐藥液的配制—取穴—實施。其中,煮罐藥液的配制:制半夏30g,制南星30g,白附子6g,生黃芪90g,青風藤50g,海風藤50g,海桐皮50g,千年健30g,蘇木10g,紅茴香3g。以上藥物加水5 000mL,煎成藥液,浸煮竹罐。選用穴位;肩部:肩俞;肘部:曲池、尺澤、外關;腕部:陽池、外關、陽溪;腰部:腎俞、腰陽關、委中、昆侖;大腿部:環跳、承扶、懸鐘、陽陵泉;膝部:犢鼻、梁丘、陽陵泉、膝陽關。將竹罐投入藥液中,煮沸15min。根據拔罐部位選定大小合適的竹罐, 右手用鑷子夾住罐體,左手拿一濕毛巾,在罐口離開藥液時,迅速用毛巾緊扣罐口以免空氣進入竹罐內,迅速扣于選定部位, 留罐至無熱感(一般為15min )時取罐,每天1次,連續治療7天為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3]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可正?;顒?,無局部壓痛感;顯效:疼痛明顯減輕,體征和臨床癥狀好轉超過50%,大部分關節功能恢復,基本可正?;顒樱缓棉D:臨床癥狀有所減輕,部分關節功能恢復,活動受到一定限制;無效:臨床體征和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經過治療,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0.0%,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頸肩腰腿痛包括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肌勞損等。本病多發于25~50歲人群,以體力強度較大的工作者多見,發病率隨工作強度的加大和年齡增長而升高,呈緩慢進展,疼痛反復發作,治療比較棘手?,F代醫學對頸肩腰腿痛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頸肩腰腿痛屬中醫“痹癥”范疇,為人體正氣不足,抵抗風、寒、濕、熱等外邪無力,導致經絡阻閉、氣血運行不暢,產生痰濁、瘀濁,皮肉、筋骨、關節等處發生酸痛、麻木,以及關節腫大、灼痛、屈伸不利等癥狀。嚴重者可至肌肉萎縮,并損傷臟腑[4]。補益正氣,疏通經絡,恢復經絡和氣血正常運行是治療的關鍵。根據“痹證”的病因病機,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法具有明顯的治療優勢。白芍味酸,得木之氣最純;甘草味甘,得土之氣最厚,二藥合用,有酸甘化陰之妙,藥性守而不走,陰液得復,筋脈得養,攣急可止;威靈仙藥性辛溫,加強了柔筋緩急止痛作用,同時取其溫通走竄的功效,達到祛寒、除濕、通絡的目的。當歸補血活血,血竭被譽為活血圣藥,可活血散瘀止痛。地龍善通經絡,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無處不至,為搜風止痙之藥。全方斂而不守、行而不燥、陰陽兼顧,諸藥合用,酸甘化陰,養血柔筋,熄風止痙,效果頗佳[5]。
拔罐療法是中醫傳統療法,是利用罐狀器借助火源熱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內空氣,使之形成負壓,將罐迅速吸附于局部皮膚或穴位上,借以調節機體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的一種方法,具有活血行氣、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作用。本研究在拔罐的基礎上增加了中藥治療,不僅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還可進行局部熏蒸,具有雙重功效,增強了療效。藥物與拔罐相結合,補腎壯筋、活血通絡、祛風散寒,達到調整氣血、扶助正氣、祛除病邪之目的[6]。本研究應用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療法治療40例頸肩腰腿痛患者,總有效率為95.0%,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芍藥甘草湯加味合并穴位藥罐治療頸肩腰腿痛,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書瓊.自擬中藥方熱敷治療頸肩腰腿痛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17):122-123.
[2] 張伯勛,王巖.現代頸肩腰腿痛診斷與治療學[J].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
[3] 李義鋒.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療效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11):53-54.
[4] 徐慶全.針刀辯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80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4(9):275-275.
[5] 陳疆,梁清華.創傷疼痛快速愈合敷貼儀治療急性頸肩腰腿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4):710-711.
[6] 馬兆龍,賈文義.運用密集型銀質針治療頸肩腰腿痛初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1):97-99.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10-23
江西省衛生廳中醫藥科研基金項目(2013B019)
趙小忠(1970-),男,江西省進賢縣中醫院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外科。
R274
A
1673-2197(2015)05-0117-02
10.11954/ytctyy.20150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