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瓊鋒
(潛江市精神病醫院,湖北 潛江433133)
?
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療效觀察
歐陽瓊鋒
(潛江市精神病醫院,湖北 潛江433133)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56例帶狀皰疹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兩組患者均應用西藥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加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止痛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61.54%,觀察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止痛時間為 65.5h, 對照組患者平均止痛時間為 161.4h,觀察組患者止痛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帶狀皰疹的治療中,中西醫聯合療法臨床效果好,能夠顯著縮短止痛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帶狀皰疹; 中西醫結合; 柴胡疏肝散;阿昔洛韋;皮膚病
帶狀皰疹指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 常發生于胸背肋和頭面部[1]。起病初期患部會有劇烈疼痛, 并伴有灼熱感, 隨即便會出現粟粒到綠豆大小的水皰,而皰疹會沿周圍神經分布, 簇生為條束狀, 該病癥的自然病程為 2~3 周, 若臨床治療不當或者延誤治療時機,可遺留局部瘢痕以及神經痛后遺癥[2]。以往臨床治療中多使用抗病毒藥(比如阿昔洛韋) 和止痛藥物等進行治療,但是療程較長,患者的癥狀緩解較慢[3]。本研究使用中藥柴胡疏肝散加減聯合阿昔洛韋對我院收治的30例帶狀皰疹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 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帶狀皰疹患者,其中皮損分布于頭面部的為8例,肩部及上肢為9例,胸背肋部為34例, 臀部及下肢為5例。將局部已繼發細菌感染者予以排除。將5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26 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為 33~55 歲, 平均年齡為48.4歲。觀察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為35~53歲,平均年齡為46.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使用西醫療法進行治療。使用阿昔洛韋,0.25g/次,每天2次行靜脈滴注治療。使用碘伏1次/4h對局部進行涂搽。10 天為 1 個療程, 連續治療 2 個療程?;颊咴谥委熡^察期間停服其他藥物。
觀察組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進行治療。即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主方組成: 白芍20g、 柴胡 10g、赤芍 20g、 當歸 15g、川芎 10g、 陳皮 10g、 香附10g、 枳殼 10g、 郁金 10g、野菊花 9g、 龍膽草 15g、 生甘草 6g、金錢草 50g。加減原則: 舌苔黃且大便秘結者加大黃; 濕盛者加茵陳;熱盛者加牡丹皮;瘙癢者加苦參; 痛甚者加延胡索; 老年體弱者加黃芪[4]。使用碘伏1次/4h對局部進行涂搽。10 天為 1 個療程, 連續治療 2 個療程?;颊咴谥委熡^察期間停服其他藥物。
1.3 療效評定標準[5]
痊愈: 皰疹均脫痂, 臨床癥狀體征均完全消失;顯效: 皰疹大部分已結痂或脫痂,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與工作不受影響;好轉:皰疹大部分已結痂,遺留有神經痛等后遺癥, 且癥狀及體征均比治療前有所減輕;無效: 皰疹和臨床癥狀均無改變或加重。痊愈、顯效、好轉均計入總有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止痛時間。
1.5 統計學處理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20天治療,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61.54%,觀察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止痛時間比較
經過20天治療, 觀察組患者止痛時間為24~168h,平均止痛時間為 65.5h; 對照組患者止痛時間為24~384h,平均止痛時間為161.4h。觀察組患者的止痛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帶狀皰疹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瘡瘍類皮膚病, 且以皮膚出現透明狀皰疹并伴有劇烈疼痛為主要臨床癥狀[6]。截至目前, 該病癥的發病機制尚未得到清晰闡明, 多認為是由水痘引起的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于受侵的神經節內大量生長、繁殖, 引發急性炎癥、出血甚至壞死, 急性發作之后所遺留的神經組織內的炎癥水腫以及出血甚至瘢痕, 會加重對神經細胞的損害, 因此疼痛會持久存在。帶狀皰疹患者由于受到長期劇烈疼痛的折磨, 其情緒抑郁, 且心理負擔沉重,一些患者也會對生活失去信心。臨床上,國內外治療皰疹多使用抗病毒藥、糖皮質激素以及麻醉性鎮痛藥等治療藥物, 但是療效難以令人滿意, 且會有多種副作用, 因此長期使用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不利[7]。
本研究使用中西醫聯合療法對觀察組30例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患者的止痛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帶狀皰疹的治療中,中西醫聯合療法臨床效果好,能夠顯著縮短止痛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永華.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07,3(12):69-71.
[2] 李強,郭文山.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39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5):120-121.
[3] 周蓓,葉輪.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的護理體會[C].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病分會第十次學術交流大會暨湖南省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第八次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2013:330-331.
[4] 田敏,熊煒.參芎葡萄糖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1,7(1):58-59.
[5] 鄭新金,李旅萍.圍針結合神經阻滯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40例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0,6(9):43-44.
[6] 范永龍,蔡卉.加巴噴丁聯合針灸、通絡活血止痛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觀察[J].江西醫藥,2011,46(6):561-562.
[7] 葛科偉,戴梅仙.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合并大面積帶狀皰疹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2,8(12):72-73.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11-15
歐陽瓊鋒(1975-),女,湖北省潛江市精神病醫院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
R277.7
A
1673-2197(2015)07-0089-01
10.11954/ytctyy.20150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