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福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腫瘤科,廣東 佛山 528200)
?
消癌平注射液聯合DCT自體免疫細胞治療中晚期肝癌臨床療效觀察
黃海福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腫瘤科,廣東 佛山 528200)
目的:觀察消癌平注射液聯合DCT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應用消癌平注射液加DCT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對照組單純接受最佳支持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患者瘤體較對照組穩定,近期療效明顯,CD3+,CD4+,CD4+/CD8+較對照組明顯增高(P<0.05),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腎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沒有患者因治療導致肝腎功能損害。結論:消癌平聯合DCT自體免疫細胞可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是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種較好方法。
肝癌;消癌平;免疫治療
原發性肝癌具有起病隱匿、病程短、進展快、惡性程度高、生存期短等特點,發現時多屬晚期,故臨床治療難度大,患者生活質量差,病死率高,嚴重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隨著免疫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樹突狀細胞(DC)與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聯合介導的過繼免疫細胞治療成為手術治療、化療、放療等方案的重要輔助手段[2-3]。筆者通過應用消癌平聯合DC-CIK治療原發性肝癌,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 年6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60例診斷為原發性肝癌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為經B超或CT結合甲胎蛋白(AFP)測定臨床確診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部分病例經病理學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均不適合手術治療,且預計生存期>3個月,排除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及嚴重感染的情況。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據意愿分為治療組30例,接受消癌平聯合DC-CIK以及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30例,單純接受最佳支持治療。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應用消癌平注射液與DCT自體免疫細胞治療。DCT自體免疫細胞制備及回輸: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患者50mL靜脈血,在無菌超凈工作臺內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干細胞和單核細胞以及懸浮的淋巴細胞,然后加入IFN-γ和相應的特異性腫瘤抗原誘導培養出具有抗腫瘤和預防腫瘤作用的抗腫瘤-DC、抗腫瘤-CIK、MC、MTL。第7天回輸抗腫瘤-DC,第14天回輸抗腫瘤-CIK、MC、MTL,每2周1次,4次(8周)為1個療程。消癌平注射液,由南京圣和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Z20025868,每次4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21天為1個療程,休息1周后再行下一個療程。同時給予營養支持治療,至少應用2個療程。對照組:單純接受最佳支持治療。
1.3 檢測指標
①所有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1周行血細胞分析、肝功能、腎功能及血中AFP值測定;②治療前,治療后1 周測量患者治療前后瘤體大小變化情況;③治療前,治療后1 周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并填寫記錄表,做出相應的KPS評分(KPS 評分以卡氏評分的100分制記錄);④治療前,治療后1 周分別對所有患者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3mL,測定T 細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指標。T細胞亞群用流式細胞儀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肝硬化、Child-Pugh 分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狀況、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其中患者是否合并肝硬化均經肝臟CT、胃鏡及臨床判定。
2.2 近期療效比較
治療組30例患者中完全緩解0例,部分緩解1例,穩定25例,惡化4例; 對照組30例患者中完全緩解0例,部分緩解0例,穩定23例,惡化7例;兩組腫瘤穩定情況均有改善,治療組穩定效果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8<0.05)。如表2所示。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n)
2.3 AFP水平變化
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AFP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FP水平變化 (±s)
注:經配對t檢驗,△P、※P>0.05。
2.4 免疫指標變化
對照組:治療前后相比,CD3+,CD4+,CD8+,CD4+/CD8+變化均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CD3+,CD4+,CD8+,CD4+/CD8+與治療前相比明顯改善。如表4所示。
2.5 卡氏評分變化
治療組患者經治療后,生活質量普遍提高,KPS評分治療后上升幅度為10%以上者12 例,占43.0%;下降10%以上者2 例, 占7.0%;浮動在10%的患者有14例,占50.0%;由治療前的平均(58.9±10.1)分增加到(65.1±15.6)分;對照組KPS評分普遍降低。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腎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無患者因治療導致肝腎功能損害。如表5所示。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指標變化 (±s)
注:◆P<0.05,※P<0.05,◇P<0.05,☆P<0.05,△P>0.0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卡氏評分變化 (±s)
原發性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其起病隱匿,癥狀缺乏特異性,往往一經發現多為晚期,使許多患者喪失手術治療時機[4]。其發生、發展與機體免疫密切相關[5]。
消癌平注射液是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從天然綠色植物烏骨藤中提取、純化而成的中藥制劑,內含多糖、生物堿、皂苷、綠原酸、硒等多種有效成分,有消炎平喘、利尿、抗癌等功效。自20世紀60年代末起臨床開始試用于治療惡性腫瘤,1984年正式通過新藥鑒定。其中多糖、生物堿能干擾癌細胞核酸及DNA 的合成,阻止癌細胞分裂繁殖抑制其發展,并能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恢復放化療后血象。皂苷中所含獨特的“新C21甾體”成分具有誘導和促進癌細胞內微管蛋白聚合、裝配及穩定的作用,它能破壞癌細胞內微管的有序排列,阻斷其有絲分裂,誘導癌細胞凋亡。硒元素是人體生命活動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腫瘤患者的機體機能狀態及免疫功能。
DC-CIK細胞介導的過繼免疫細胞治療成為手術治療、化療、放療等方法的重要輔助手段[6]。DC通過受體的方式攝取外來抗原,并能與這些抗原表面的MHCⅠ類和Ⅱ類分子結合,刺激初始型CD8+T細胞和CD4+T細胞活化。DC除了誘導抗原特異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外,還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影響B細胞的增殖,活化體液免疫應答[7]。樹突狀細胞是主要的抗原提呈細胞,其能捕獲和處理腫瘤抗原,表達淋巴細胞共刺激分子,分泌細胞因子等來啟動免疫反應。研究發現DC刺激CIK細胞后,細胞毒活性顯著增強[8]。DC-CIK聯合培養與CIK相比抑瘤率顯著增高(62.9%vs41.5%,P<0.05)[9]。DC和CIK細胞能夠促進化療藥物的抗腫瘤作用。聯合培養的 DC 與 CIK 細胞能夠產生新的細胞群,其細胞毒性和細胞增殖活性比CIK細胞高[10]。
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細胞免疫機能低下,表現為輔助性T淋巴細胞CD4+減少、CD4+/CD8+比值降低[11]。我們通過應用消癌平聯合DCT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原發性肝癌取得了較好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免疫力,使患者CD3+,CD4+,CD4+/CD8+明顯增高,通過提高患者免疫力使腫瘤穩定,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說明消癌平聯合DCT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且患者的耐受性較好,無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錢明,袁君君,湯艷平.腫瘤標志物 AFP、CA125、CA199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58-59.
[2] QUAH B,O'NEILL HC.Review:the application of dendritic cell derived exosomes in tumour immunotherapy [J].Cancer Biother Radiop Harm,2000,15(2):185-194.
[3] MEIDENBAUER N,ANDREESEN R,MACKENSEN A.Dendritic cells for specific cancer immunotherapy [J].Biol Chem,2001,382(4):507-520.
[4] 蔣樹林,李校天,姚希賢.肝硬化并發原發性肝癌[J].中國全科醫學,2003,6(6):454-455.
[5] 陳復興,劉軍權,張南征,等.自身細胞因子的殺傷細胞過繼免疫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J].癌癥,2002,21(7):797-801.
[6] 李艷平,周凡.CIK與DC細胞免疫治療在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J].沈陽部隊醫藥,2011,24(5):350-353.
[7] SNOVER DC.Update on the serrated pathway to colorectal carcinoma[J].Hum Pathol,2011,42(1):1.
[8] SHERIDAN TB,FENTON H,LEWIN MR,et al.Sessile serratedadenomas with low-and high-grade dysplasia and early carcinomas[J].Am J Clin Pathol,2001,126(4):564.
[9] 催云,方靜云.大腸癌發生學的新觀點——“鋸齒狀突進”[J].中華醫學雜志,2009,89(4):283.
[10] HAWKINS NJ,WARD RL.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their possible origin in hyperplastic polyps and serrated adenomas[J].Clin Cancer Res,2004,10(9):3082.
[11] MIZUKOSHI E,AKAMOTO Y,ARUKAWA,et al.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s to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logy, 2006,43(6):1284-1287.
(責任編輯:余 婷)
2014-12-15
黃海福(1978—),男,博士,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副主任中醫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
R735.7
A
1673-2197(2015)07-0117-02
10.11954/ytctyy.20150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