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玉,嚴登才,呂秋龍
(河海大學中國移民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98)
?
廣西壯族自治區D縣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評價
陳明玉,嚴登才,呂秋龍
(河海大學中國移民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98)
借鑒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和壓力-狀態-響應(PRS)模型,以廣西壯族自治區D縣為例,建立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實際調查數據采取層次模糊綜合分析方法評價D縣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狀態。研究發現:D縣水庫移民生計處于臨界安全狀態,水庫建設對移民影響較大,區域移民發展政策落實進度緩慢,移民自身能力欠缺,生計恢復的社會力量不足。提出加強移民機構建設、完善失地移民社會保障制度、規范生計恢復管理運作等建議。
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 廣西壯族自治區
自20世紀80年代Chambers 提出生計資本概念以來,國內外學者對生計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廣泛研究。從現有生計文獻來看,主要研究對象是普通貧困農戶,對農村水庫移民研究較少。
農村水庫移民這一特殊群體是國家基于社會長遠利益,為興建水庫產生的大范圍、有組織、非自愿農村人口遷移和社會重建[1]。在搬遷后,移民生計資本遭到毀滅性破壞,陷入次生貧困,并且這種次生貧困還呈現區域性(即集體貧困)特點。據不完全統計,我國1985年之前搬遷的1 000萬水庫移民中如今有300萬移民掙扎在貧困線下[2]。因此,探討行之有效的策略促進農村移民區域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而農村移民生計安全研究是移民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找到移民生計系統中阻礙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并做相應干預,才能促進移民個體、家庭以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筆者在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概念的基礎上,從廣西壯族自治區D縣農村水庫移民實際情況出發,借鑒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以壓力-動態-響應(PRS)指標為模型基礎,建立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庫區移民調查數據,采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D縣農村庫區移民生計安全性,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以期對農村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提供科學決策。
1.1 概述
最早提出可持續生計概念的是Chambers等[3],指出生計是能力、資產(儲蓄、資源和債務)和生產活動所需的生活方式。2000年英國國際發展機構(DFID)在前人基礎上建立可持續性生計分析框架,該框架由脆弱性背景、生計資本、結構和制度轉變、生計策略和生計輸出5個子系統組成,它們以復雜的方式相互影響[4]。
可持續生計框架是鑲嵌在環境、社會和農戶動態背景之下的,故將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定義為:搬遷活動發生后,農村水庫移民在自身、新的環境與社會三方動態作用的背景下,維持自身生計與生活相對平衡并保持可持續增長的能力。也就是說,當農村水庫移民個體或他們的共同體在新的安置環境中能通過多方努力維持最低生存需要,保持生計可持續,具有抵御風險的能力并傳遞給下一代時,則移民生計是安全的。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主要體現在:環境背景安全、生計資產安全、生計策略安全、結構和制度安全和生計成果安全。
1.2 研究區概況和數據來源
1.2.1 研究區概況
D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大中型水庫移民主要涉及3座水庫,農村水庫移民涉及13個鄉鎮66個行政村870個村民小組,截至2013年農村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為58 091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地方經濟建設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以及巖灘遺留問題處理等,目前農村水庫移民生產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筆者以D縣農村移民安置點作為評價單元,對該縣2014水平年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進行綜合評價。
1.2.2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筆者在2014年8—9月對D縣水庫移民大規模抽樣調查、訪談等實地調查方法以及查閱當地移民管理部門資料、市縣統計年鑒等。具體來講本次調查樣本是以10%的比例從D縣總移民樣本戶中進行。共發放問卷1 630份,回收1 630份,回收率達100%,其中有效問卷1 60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高達98.22%。此次有效抽樣調查戶數為1 601戶,共8 315人,樣本家庭年齡結構以及文化教育結構見圖1和圖2。

圖1 樣本年齡結構

圖2 樣本受教育程度比例
1.3 基于PSR模型的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評估指標建立
1.3.1 PSR模型
PSR模型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與聯合國合作開發署(UNEP)提出的用于評價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模型,其中壓力指標P表示造成發展不可持續的人類活動和消費模式,狀態指標S指發展中的系統狀態,響應指標R則用來表征人類為促進可持續發展采取的措施。該模型因其系統性強且能較好地反映自然、經濟、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的因果關系,得到普遍運用[5]。
同樣該模型對于分析農村水庫移民安全生計同樣具有較強適應性。首先,它可以完整展現安置區可持續生計所面臨的壓力、系統狀態、政府和移民為規避風險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符合農村水庫移民生計發展特點。其次,對于處于急劇變遷的農村移民安置區而言,壓力、現狀、措施都比較明顯,該模式能夠全面地反映農村移民可持續生計水平。在使用該模型時需要對其進行適當調試,使之適合于對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的分析。首先,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壓力不僅包括移民在新的安置區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還包括移民所生存的社會潛在風險以及生計壓力。其次,在重建移民可持續生計的過程中,政府干預和移民生計資本的配置同樣重要。最后,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涉及環境、經濟、社會、資源等多方面因素。通過分析構建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PSR結構模型框架(圖3)。

圖3 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PSR結構模型框架
1.3.2 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PSR結構模型中,壓力-狀態-響應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表述為,在移民安置區社會經濟重建與發展過程中,存在制約可持續生計的眾多因素和環節,移民和政府在這種壓力和狀態下進一步做出相應響應,而這種響應也決定了移民生計是否達到可持續的安全狀態。
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的壓力包括:安置區環境的變化對生計安全的壓力、生存壓力和宏觀社會發展負效應對移民生計的影響。分別表現為:①搬遷前庫區雖然經濟條件較為落后,但是其周圍自然資源環境相對較好,千百年來農村移民一直保持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優勢,水庫建設使移民走出來的同時也使他們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由于安置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生活污水排放到安置區周邊的農田,或是隨意傾倒,嚴重影響居住地環境質量。②移民生存壓力主要表現在搬遷后移民的土地與原先相比質量較差,同樣數目土地投入的化肥農藥變多,因此繼續從事農業種植的移民農業生產投資會增加;同時安置后,各項生活成本都會增加;再者搬遷后移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積累的有關育種、耕種、收獲等農業技能可能變得毫無用處。而且,農村移民由于教育程度低、技能低,無法快速轉換角色,勞動力隨之減少。③任何個體都不能脫離大環境生存,移民生計安全還受宏觀社會發展的影響,本文選取通貨膨脹率、地區失業率作為衡量指標。
狀態是指系統在不同壓力驅動下所發生的變化,即移民當前面臨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狀態指標是對移民當前生產生活系統的靜態描述,筆者從資源承載力、生計資本和生計成果加以描述:如水資源占有量、人均耕地面積、人均純收入、人際關系網等。
響應是指政府和移民面對生活急劇變遷所造成的自然、生計和社會環境風險采取的措施,即政府和農村水庫移民為實現可持續生計目標共同所做的努力。在水庫移民實踐中,政府干預手段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①移民教育培訓,包括農業以及生產技能培訓等。②移民資金支持。如開展小額貸款以解決移民生產生活啟動資金不足,對特殊困難家庭救助、后期扶持直補資金發放等。③政府資源整合,對移民進行產業扶持。④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設施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⑤移民利用原有和新建的社會關系網絡實現生產轉型,如家庭勞動力充分利用、增加自身從事生計活動種類等。
基于以上分析,同時根據D縣農村水庫移民的實際情況,遵循完整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科學性原則,筆者選取了35個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初始指標,為了避免指標相互關聯和重疊,使其能夠客觀、全面反映移民生計安全水平,采用專家咨詢法對評價指標進行隸屬度分析,通過對30份有效專家咨詢表的統計分析,分別得到了35個評價指標的隸屬度,剔除了9個隸屬度低于0.3的指標。根據最終確定的指標,通過對專家的咨詢得到指標重要性的調查結果,對4個層次9個方面的26個具體指標采取層次分析(AHP)法確定權重,結果見表1。
為了更好地評判庫區移民生計安全狀況,筆者參考相關研究,采用百分制將評價最終結果劃分成5個等級:安全(80~100分)、相對安全(60~80分)、臨界安全(40~60分)、較不安全(20~40分)以及極不安全(0~20分)[6]。安全是水庫移民生計的最理想狀態,該狀態下移民資源環境恢復及時,生計具有可持續性且抵御外在風險能力較強,社會處于穩定狀態;相對安全是指移民生計系統功能較完整,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安全狀態有所減弱,社會不穩定因素雖有所增加但總體仍保持穩定狀態;臨界安全狀態下移民生計和生態系統進一步退化,移民抵御風險的能力已達極限,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都在滋長,受干擾后極易惡化;較不安全是指外界宏觀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且恢復難度極大,移民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群體性事件數目有加速增長趨勢;極不安全等級下移民生計與生態系統已趨于崩潰,移民抵御風險和再生產能力趨于零,整個移民社會都處于政府無為、移民無序的動蕩狀態。

表1 D縣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1.4 移民生計安全綜合評價
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的基本思想是先對最低層次各評價因素按分支進行模糊綜合評價,然后由低到高,層層向上依次進行綜合評價,直至最高層次得到總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7]。筆者建立的指標體系共有3層,具體評價步驟如下。
1.4.1 劃分因素層次,確定因素集
對某事物評價,若評價指標因素個數為m,則評價因素的有限集合為因素集:U={u1,u2,…,um}。本文評價指標體系有3層,第一層因素集可表示為U={u1,u2,…,um},其中ui(i=1,2,…,m)為影響因素,m為影響因素個數。對ui(i=1,2,…,m)進一步劃分得到第二層因素集:Ui={ui1,ui2,…,uin},其中uij(i=1,2,…,m;j=1,2,…,n)為ui(i=1,2,…,m)所支配的影響因素,n為ui(i=1,2,…,m)所支配的影響因素的個數,以此得第三層因素集。據表1評價指標體系,可設U=(A1,A2,A3)=(壓力、狀態、響應);U1=(B11,B12,B13)=(資源背景,生存壓力,社會風險);U11=(C1,C2)=(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面積,環境污染程度);以此類推得到其他10個因素集。
1.4.2 建立評語集
為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提高準確性,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劃分3~5個參考尺度區間,每個區間對應評分等級的集合就是評語集,記為V={v1,v2,…,vn},無論指標層次多少,評語集有且只有一個。筆者采用百分制對指標劃分為優(100)、良(75)、中(50)、差(25)4個等級,因此評語集為V={v1,v2,v3,v4}={優,良,中,差},相應分數集為S=(S1,S2,S3,S4)T=(100,75,50,25)T。
1.4.3 確定權重集
上文已確定各層評價指標權重,故第一層權重向量可表示為:W=(W1,W2,…,Wm)其中Wi(i=1,2,…,m)是第一層中第i個因素ui(i=1,2,…,m)的權重。第二層次的權重向量:Wi=(Wi1,Wi2,…,Win) (i=1,2,…,m;j=1,2,…,n)以此類推可得第三層的權重向量。本文權重向量依次如下:W=(0.300 5,0.344 3,0.355 2),W1=(0.090 2,0.140 7,0.069 6),W11=(0.049 8,0.040 4);W12=(0.048 3,0.047 2,0.045 2),依次可得到權重向量W13,W2,W21,W22,W23,W3,W31,W32,W33。
1.4.4 建立模糊關系矩陣R
模糊關系矩陣是由實際調查數據單項評價后的評價集組合而成。在做具體評價時,為消除表中特征值量綱不同,根據指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規格化公式。

(1)

(2)
得到相對應的隸屬度矩陣:
以及其他模糊矩陣R13、R21、R22、R23、R31、R32、R33的值。
1.4.5 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
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都是由初級評價開始,逐層向上得到總的模糊評價結果為
(3)
式中:°為模糊合成算子;n為評價集等級個數,三層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總的模糊評價結果可以細化成:
(4)
將對應的模糊矩陣和權重向量代入得到最終的結果為
Q=W°R=[0.148 6 0.259 3 0.311 5 0.409 7]
(5)

Q′=[0.131 8 0.230 0 0.276 3 0.361 9]
1.4.6 綜合評價集的處理
得到綜合評價集后,可用最大隸屬度法、加權平均法、模糊分布法3種方法對評價集進行處理得到最終評價結果。筆者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采用加權平均法:
(6)
對結果進行處理,則最終結果為53.292 5。
即D縣水庫移民生計安全模糊綜合評價值為53.292 5,在移民生計安全等級中處于第三等級, D縣移民的生計安全等級是臨界安全。
2.1 結論
通過從D縣調查獲取的數據,對D縣農村水庫移民生計安全狀況進行剖析,結果表明D縣移民生計總體而言處于臨界安全狀態。具體而言,通過實地調查與綜合評價可以發現:①D縣受水庫工程建設的影響較大。該地區生態與生計系統原本相當脆弱,在受到工程和移民的影響后,移民生態和生計系統功能進一步退化,移民的生計安全受到進一步威脅。在國家后期扶持政策推動下,移民生計得到一定程度恢復,但是區域性貧困仍然是該地移民安置區的主流。②區域移民發展政策落實進度緩慢。移民基礎設施、教育以及產業投資力度對移民生計恢復效果至關重要,這幾項指標評價分值都較低。③D縣移民自身能力普遍欠缺。通過調查發現移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移民占81.04%。教育程度低使移民自身生計能力欠缺,催生“坐、等、靠”思想,同時缺乏必要的判斷能力,極易受不良分子鼓動。④生計恢復社會力量不足。調查中發現政府承擔移民生計恢復的主要責任,而非營利組織、企業等被排除在外,這種生計安全管理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弊端,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來維護生計安全。
2.2 建議
以往移民生計問題的研究,學者大都注重“事后生計”策略提高移民生計,即移民活動發生后,當意識到移民生計遭到破壞且對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后才會被動尋找措施彌補之前工作的不足,促進移民生計恢復,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使政府、移民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后仍收效甚微。因此必須化被動為主動,采取全過程生計安全管理,才能使水庫建設對移民生計的破壞減少到最小。換句話說,水庫移民的生計安全管理貫穿于水庫建設非自愿移民活動的全過程中,在實行全面管理的同時兼顧內外協調配合。①注重移民生計安全外部保障。加強移民機構建設,規范組織與各部門成員行為,實行政府垂直管理。改變“急功近利”重短期成效的補償機制,關注移民長遠生計恢復效果,注重移民后期生活保障,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②規范生計恢復的管理運作。隨時掌握移民生計狀況是關鍵,在此基礎上對生計變化原因進行分析,采取針對性措施恢復生計,并對生計恢復程度做動態跟蹤評估。
總之,水庫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庫區移民原有生計產生極大負面影響,在移民自身和外部環境雙重作用下,極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影響庫區發展。因此,需要通過調查充分了解移民生計情況,建立指標采用科學方法對移民生計安全進行評估,而評估移民的生計安全則是為了有效生計管理。只有這樣,庫區才能有穩定的社會環境,移民群體生計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1] 施國慶,劉晶晶.水庫移民社會資本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廣西巖灘水庫移民為例[J].人民長江,2014,45(9):109-112.
[2] 施國慶.非自愿移民:沖突與和諧[J].江蘇社會科學,2005(5):22-25.
[3] CHAMBERS R,CONWAY G.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M].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2.
[4] 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M].London: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
[5] TSCHIRLEY J B. Considerations and constraints on the use of indicator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C]//REDFERN C. Land quality indicators and their us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Roman:FAO,1997.
[6] 趙靖偉.農戶生計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社會科學家,2011,169(5):105-117.
[7] 張躍,鄒壽平,宿芬.模糊數學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3&ZD172)
陳明玉(1991—),女,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移民管理研究。E-mail:1028877942@qq.com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6.016
D632.4
A
1003-9511(2015)06-0070-05
2015-06-12 編輯:方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