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曉霞
制造型企業采購成本管理
文|衛曉霞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哈佛大學商學研究院著名教授邁克爾·波特曾根據現代制造業提出當代社會的三大競爭戰略,其中便包括成本領先戰略,其意義是指企業通過在內部加強成本控制,在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和廣告等領域的同時,要注意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逐漸成為行業中的成本領先者的戰略。遵循這種成本領先戰略的指導,企業就可以憑借其成本優勢,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最有利的競爭優勢。根據現在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競爭情況的激烈程度,多數制造型企業都選擇采用這種成本領先戰略,因此,就使得成本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制造型企業采購成本管理的特點。在現代的全球企業的產品成本構成中,一般來說,在不同的行業中,對于采購的原材料、零部件成本等因素,在企業總成本中所體現的比重是不同的,據統計,其大概保持在30~90%之間,平均水平在60%以上。從世界的范圍上來看,一個典型的制造型企業在日常的生產中,所統計的數據中,對于一般采購成本(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要占總成本數量的60%,而電子制造業采購成本所占的比重則能夠高達70~80%。因此,根據具體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制造型企業成本控制中,采購成本是起到了主體和核心部分的作用,同時,采購成本控制也是企業(尤其是制造型企業)成本控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采購成本管理的觀念陳舊:在我國企業的采購成本管理中,其管理觀念仍存在著缺乏新思維,缺少全局觀念等問題。同時,對于在現實中如何擺脫應用基礎方面面臨的困境,以及在改革轉軌初期所產生的急功近利心態,使得造成經營者無暇顧及成本管理問題,都是我國成本管理理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得不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地解決,則我國在實踐上與理論上的長期后患會自不待言。除此之外,在我國導入市場經濟機制后,對于經濟環境發生劇變中所表現的,最突出的是競爭的日益加劇,因此,在對針對競爭的要求管理者進行監督時要值得反思。在管理者為了追求利潤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地把注意放到成本問題,而自發的思維成本管理往往就是對于成本的節省,成本管理就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然而,如果單靠對于成本的節省和生產成本的控制,是難以確立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因此,在我國企業界急切需要樹立全新的成本管理觀念。
整體管理水平較差:在現今我國制造型企業中,大部分所采用的管理方法較為單一。一般來說,談判和招標是成本控制最普遍的使用方法。然而,對于一些成本分析、價值分析等更高層次的手段卻并未得到普遍而充分地運用。而成本管理是以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為重點作一些簡單的分析。
新興事物中的電子采購:現今,國內企業采購主要仍是以手工操作為主。在最近兩年中,一些少數大型企業中逐漸開始嘗試在部分的采購管理環節中使用電子采購。其中,采購訂單和招標這兩個功能是在運用電子采購的時候較多使用的。目前,國內企業的電子采購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而電子采購的精髓未得到有效應用。
在企業的不斷發展中,不僅要注意掌握各種采購成本管理方法,還需要密切關注全球最新的采購管理動態,以此來逐漸引入全新的采購成本管理觀念,并將這些信息技術進行靈活地運用,來提高采購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在這些大多數采用成本領先戰略的制造業的國際競爭的情況中,始終保持其競爭的優勢。
整體采購成本管理的實施。鑒于整體采購成本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涉及了企業管理的諸多方面,而在每個方面都有著不同的實施辦法。在原材料采購成本的管理中所包含的管理辦法包括價值工程、成本分析、目標成本法、網上招標等等。在這些采購過程成本的管理方法中,最佳方法是實施電子采購。在很多情況下,都存在著因采購不良而造成的管理不善成本的管控的問題。一般來說,采購過程的成本通常與原材料采購成本和采購不良成本的關聯不大,但是,對于原材料采購成本通常和采購不良成本,其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當采購質次價低的原材料導致服務成本的上升的時候,為獲取低價而大批量采的購原材料,制造商會將資金占用成本和倉儲成本。
因此,在實施整體采購成本管理中,其主要工作就是要將原材料采購成本和采購不良成本整合在一起,將其作為一個整體
的多元化,現行個人所得稅可以用納稅收入的能力來衡量。
用現代化手段加強稅源控制。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如美國公民正常收入,為每個有正常收入的公民設立專用的稅務號碼,建立個人所得稅文件,使所有的收入都在稅務號碼下進行。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用真實姓名,個人收入透明,收入中稅收能夠在有效的控制。
充分發揮了扣繳義務人的角色。實施源頭控制,由支付單位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這是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國家現行稅收法規。這種做法是與國際慣例接軌,同時也改變我國現階段稅收征收管理手段落后,專門收集實力不強,迫切需要形成社會網絡采集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發揮扣繳義務人作用,建立扣繳義務人的檔案,標準扣繳稅款申報程序,監督納稅人正確使用扣稅憑證,加強宣傳履行扣繳義務,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稅收扣繳工作。
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逃稅調查。針對中國現階段個人收入偷逃稅現狀,國家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個人所得稅進行專項檢查,加強稅務部門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通過立法,賦予稅務機關一些特殊的權力,增加強有力的執法力度;逃稅的納稅人,參照一些國家的做法,不管納稅人偷多少稅,罰到它破產,促使其他納稅人積極交稅。納稅人和逃稅構成犯罪,必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擴大納稅人知情權。權利和義務是對稱的,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享受權利必須履行義務。 “納稅光榮”不能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增加對納稅人權利義務的法律宣傳,我們可以相信,主動納稅的義務將大大增強。因此,擴大納稅人的知情權,增加政府的財政預算,財政支出的透明度,納稅人真實感受當家作主。納稅人不僅征稅過程清楚,而且理解稅收,在正常運行中政府與納稅人的納稅行為是密切相關的,通過使用納稅人的錢,政府部門接受監督,納稅人的監督可以有效地防止浪費。
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征收的一種稅,是世界各國普遍開征的稅種。在發達國家,稅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近一半。實現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公平分配,在籌集資金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另一方面,穩步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近年來,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增長較快,隨著可持續發展和良好的國民經濟的發展,它將成為一個發展潛力。隨著公民納稅意識的增強,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將成為政府調控經濟的關鍵。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和日益加劇的競爭狀況下的今天,新時代的中國對于制造業的發展正在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我國,制造業隨著科技的發展,種種問題逐漸顯露,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利潤下降的內部因素,以及市場競爭加劇,不斷出現企業聯合和購并以提高競爭力也在逐步發展,不僅如此,企業規模的不斷加大也導致了新的管理問題的出現等等。因此,用高標準的管理手段來實現世界一流的管理體制和企業戰略,是我國制造型企業能否得到更快發展的主要決定因素。本文以制造型企業采購成本管理為主題,從其存在問題以及發展狀況等方面進行討論和探究。

在當代社會的制造型企業中,采購成本管理對于制造型企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比較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采購成本上的管理,兩者之間在目前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內企業對于采購成本管理觀念、方法相比國外企業仍顯得非常落后。為了能夠使我國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中,逐漸得到較大發展,在國際上占據一定的市場比例,因此,采購成本管理的研究就顯得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