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彬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課程改革
文|邢彬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技工教育面臨著巨大的生源困境, 學生的素質一直影響著技工教育的正常開展, 具體表現在學習積極性不高、 基礎差、 學習目的不明確, 這些都給技工教育提出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同時也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如果不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就很難適應現在學生的狀況,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理論、實習一體化教學已顯得非常必要。
隨著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電子技術得到高度發展和廣泛應用(如空間電子技術、生物醫學電子技術、信息處理和遙感技術、微波應用等),它對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起這變革性的推動作用。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面向現代電子技術行業,適應高科技電子產品和設備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培養具有現代電子技術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可從事現代電子產品開發、生產管理、設備維護、電子工藝與質量管理、技術支持、工程施工、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工作的高技能專門人才。
課程改革必須按照技工教育的培養目標,結合技工教育的特點,對現有的教材、師資隊伍、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應充分體現其專業特點,加強實驗、實習、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實踐性教學原則,突出對常用儀器的使用、基本測試方法和電子產品的組裝、調試以及故障分析等方面的訓練,增加設計性、趣味性、綜合性的實驗,使學生成為一個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型技術人才。
專業課程合理配置。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課程配置應以《電工基礎》、《電子電路基礎》和《數字邏輯電路》三大電學基礎課程為核心,以《Protel DXP》、《安全用電》、《電工儀表與測量》、《自動檢測與傳感器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C語言程序設計》等為主要專業課程,適當增添新技術、新能源領域的前沿課程,在保證實習課時的基礎上,在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上實施“講練一體化”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操作環節。
以兩年制中技班為例:教學計劃中第一學期主要安排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上半學期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實施一體化教學(下文具體分析),第三學期下半學期進入校內實訓中心進行電子基本技能操作實習,第四學期入廠鍛煉實習。
考核評價“N+2”。對以往專業課只進行期末理論考試的傳統進行了改革,加強了評價導向,讓學生既學得活,又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打下堅實的理論與技能基礎。為此建立“N+2”的考核方式。“N”表示根據不同課程可以有可變的若干考核方式,包括實驗出勤,實驗報告及結果,教學過程和階段測評等;“2”表示相對傳統的兩種考核方式:期末考試和平時課堂考核。
根據這樣的改核思路,所有專業課程的考核含以下幾部分內容:試卷考試40%,期末考試不但要考核理論知識,還要進行綜合操作能力的考核,其中制作、調試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實驗項目20%,主要考核單項實習操作的完成情況,成績評定不僅僅根據所做工件是否具備所應有的功能來進行評分,還包括其他的評分細節;課堂筆記10%;過程考核30%,包括作業、課堂問答、出勤等情況。通過這種過程考核使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學習方法。這樣一來,就能改變課程結束時“一考定成績”的做法,防止考前突擊的行為。
通過以上多種方式、多角度的考核,使學生能認真對待每一次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能全面準確地測評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達到了考核的最終目的。
“講練一體化”教學模式。首先,注重理論教室和實訓室的一體化建設:學校在教室和實訓室的建設中努力尋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改變過去教室只能教授理論,實訓室只能動手訓練的格局。使90%的理論課都能在實訓室完成。實訓室除提供實訓場所和實訓器材外,正常教學所用的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一應俱全。常用的檢修方法、檢修步驟與關鍵點的電壓及波形進行上墻,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遇到困難時能及時找到解決辦法,使教室與實訓室融為一體,完善實訓室的“講練一體化”功能。
其次,在教師培訓上著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每年寒暑假派專業教師進修學習;二是每月派專業教師到電子企業下廠鍛煉;三是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實訓室學習,請企業、行業專家到校授課;目前,電子技術應用專業 95%以上的教師既能教理論又能做師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
再者,注重學生與工人的一體化培養:讓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結合,學生在教室、實訓室內既是真正意義的學生、學徒,也是實實在在的工人、員工;進入實訓室,他們要像工人那樣身著工裝,在崗位上按工人的要求操作。工學結合為學生和工人的一體化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注重學生作品與產品的一體化探索。如學生練習焊接技能后,便幫助一些生產商組裝直流穩壓電源、叮咚門鈴、小收音機等,學生作品與產品的合一,為一體化教學模式其他環節的順利實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實踐表明,該教學改革將理論課和實習課相互滲透、緊密結合,每個課題先講相關課題的理論知識,再進行實習操作,對實習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師生討論來解決,這樣可以及時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減少實習的盲目性和機械性,使實習更有利于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及時的實習對相關理論的掌握也有深化和鞏固作用,理論知識學習因為有實習的感性認識而不易遺忘。這樣,專業理論課與實習課相結合,淡化了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的界限,突出了專業特色,實現了為深層次專業學習服務的功能,教學效果明顯。
濟寧技師學院)

隨著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電子技術得到高度發展和廣泛應用,本文以技工院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相關課程作為研究對象,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實踐應用三個方面對該門課程教學做了較大改革。在發揮傳統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增加了“講練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提出“N+2”考核方法,注重過程學習,利用驗證性實驗和綜合設計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工程設計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實習實訓、項目教學、案例分析、職業競賽和技能鑒定的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