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亮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大多都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于是在農村出現一個新的群體——留守兒童。然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逐漸的出現了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所以,當務之急就是針對出現的問題,對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和個性品質。本文就當前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培養留守兒童個性品質的實施策略。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亂花錢;在家里不聽代養人教導,不尊重長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校規校紀,不服管教,說謊騙人,小偷小摸……成為“問題兒童”。
(3)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留守兒童年齡大多是1~15歲,正處于情感、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情緒消極、自卑、自私冷漠、任性、逆反等心理失衡。
(4)監護管理不夠強。多數留守兒童是托付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他們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還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有的年齡大一點的留守兒童沒有監護人,獨自一人生活。
二、留守兒童個性品質培養的實施策略
1.個性品質培養從小事抓起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的形成要從小事抓起,為此,我們學校提出“人人育人、事事育人、處處育人”的思想,應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強規章制度教育。利用班隊會、晨會對全體學生進行以《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的教育,從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使他們從小養成講文明守紀、勤奮學習、助人為樂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二是發揮教師榜樣示范的作用。教師從小事做起,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習慣、積極的人生態度去影響教育學生。三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如紅領巾廣播站、櫥窗、升旗儀式等,弘揚孩子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引導孩子糾正和克服身上的不良行為。
2.注重德育主體,以活動促發展
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讓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在實踐和體驗中得到升華,使他們的知行得到統一。
(1)體驗性活動。創設特定的情境,從中萌生真切的感受與體驗,使學生的道德情感于潛移默化中得到內化。如可以開展“我為父母做件事、爭做好子女”等體驗活動,并以此為契機,號召、鼓勵學生在體驗中后養成習慣,使他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思考親情,去看待父母,培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傳統美德。類似的體驗活動,能促進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校內外生活,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堅實的基礎。
(2)班隊活動。班隊活動是德育少先隊教育的主要渠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對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圍繞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理想教育等方面,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參與優秀少先隊員的評選、少年英雄故事演講比賽等,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靈上得到溝通,使德育內容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中。
(3)人文關愛活動。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留守學生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定期舉行主題班會、團隊活動,舉辦書畫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4)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會做人,在實踐中認識到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如走上街頭,清掃街道垃圾;鼓勵學生自愿去敬老院為孤寡老人服務;……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爭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3.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談心制度
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座談會。班主任每月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失范的“留守兒童”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交流與溝通
學校要向留守兒童的家長公布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聯系電話。增進學校和家長的溝通聯系。利用電話、家訪等指導家長或臨時監護人掌握與學校和兒童溝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兒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師要及時與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父母進行交流,達到真誠溝通、解決問題的目的。還要通過書信、電話、網絡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定期聯系,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和育人方式,共同關注兒童生活、學習情況和心理、生理狀況,引導鼓勵兒童努力學習,自愛自強,做一名合格的社會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使留守兒童能夠健康成長。讓我們行動起來,關心、關愛和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創造幸福安康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