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寬良
2012~2013年,筆者參加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和蘭州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第七屆“全國校長發展學校”培訓班。兩年四期培訓,通過實地參觀名校,聆聽了專家講座,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做校長不易,做一名稱職的校長更為不易。新時期,如何做一名稱職的校長呢?
一、做一名稱職的校長必須具備堅強意志,不斷增強推動工作的執行力
行知小學校長楊瑞清為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師范畢業之際,申請到偏遠而艱苦的農村小學去,并號召同學與他一起去追逐理想。他先后創辦了行知實驗班,行知小學,行知基地,開展了“不留級實驗”、“村級大教育”以及“賞識教育”研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譽為“陶行知”式的鄉村教育家。他的成功說明一名校長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朝著自己的理想執著前行,就一定能夠有所作為。
推動一項工作,決策是前提,執行是保證。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再好的決策也只能是一紙空文。就像南京市教育局工委書記徐傳德講工作執行必須“到位”,不能只有態度,最重要的是要有方法和措施。要多想想到位的措施是什么?到位的方法、策略是什么?到位的保障是什么?具體到學校,校長既是決策者,又是組織推動者,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執行能力,要堅持身體力行。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對于學校開展的某一項工作,常常是學生看老師,老師看校長,校長督促得緊了,就抓一抓做一做;督促的松了,就得過且過,不管不顧。所以,在推動執行上,校長必須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對工作親歷親為,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給師生們做出榜樣。要嚴格目標責任。責任不清,任務不明,常常是落實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確保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力執行,必須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每一項工作都層層細化量化,分解落實到每一名干部教師,并做到明確目標、明確標準、明確要求、明確時限、明確獎懲,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努力形成人人頭上有指標、件件工作有著落的責任氛圍。同時,要建立健全落實責任的工作機制,真正建立起從學校領導干部、到中層干部、到廣大教師自上而下的責任傳遞鏈條,實現工作責任的無縫隙傳遞。
二、做一名稱職的校長要善于謀劃,做出決策,創新工作,不斷超越
做一名好校長必須善于謀劃,做出決策。謀劃決策是校長的基本職能,也是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謀劃決策正確,就會促進工作順利開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謀劃決策失誤,就會導致工作忙亂,出現偏差。因此,作為一名校長必須提高自身的決策水平和能力,把“多謀善斷”作為決策的關鍵,平時養成深謀遠慮的習慣,并能及時決策各種問題。徐傳德書記關于《基層教育工作的謀劃與推進》的講座,具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他從“四個著眼點”和“四個防止”談教育工作的謀劃,提出了教育工作謀劃要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成長,要綜合考慮、想點子、謀思路。從“三個著力”和“三個有”談教育工作的推進,提出了教育工作的推進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叫做到位,四個“著眼”即:著眼于需求、著眼于問題、著眼于先進、著眼于條件。在謀劃工作時,有條件而能抓住機遇,講條件而不唯條件,缺條件而不缺理想和眼光,這是我們應有的精神狀態。有條件不干,不僅是態度問題,也是品質問題;完全沒有條件傻干,是智慧問題;不懂得創造條件巧干,則是能力問題。總之,我們在謀劃工作時,應該綜合考慮上面四個因素。我們要在那些黨委政府重視、教師學生期盼、社會高度關注、客觀條件允許、解決能力具備的事情上,善于尋找結合點,多想點子,多謀思路,多下功夫,這樣就能把事找準做對。
教育需要創新,創新離不開學習,從徐傳德書記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知名專家、校長對學習的執著與堅持。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超越。要構建學習型學校,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校長必須學習提高,這種學習提高必須是經常的。學習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創建學習型學校,讓學習成為一個學校的特質,校長首先要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徐書記的重要講話中能夠感受到,抓法律法規的學習是學習,抓教師的培訓是學習,抓課堂教學改革、構筑高效課堂是學習,抓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更是學習。
三、做一名稱職的校長要有意識地經營學校文化,走內涵發展道路
一名稱職的校長要有意識地經營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它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和精髓,也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軟實力。一個學校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上,更體現在富有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建設上。
在打造“品質教育”的今天,在中國教育走向內涵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教育往何處發展,新一輪的學校發展該以什么為抓手來進行,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主要問題。鑒于當前教育的發展形勢,我們的學校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從抓內涵著手。內涵發展即理念、機制和人文環境的發展。學校的發展關鍵是是否具有正確的辦學思想和適當的管理方略;關鍵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生命成長;關鍵是學校的文化引領和精神感召,而“人”是教育內涵發展中最關鍵的因素。學校發展力、教師教育力和學生成長力的提升就是學校的內涵發展,就是教育的內涵發展。
走內涵發展之路必須創新體制和機制。要進一步研究建立激勵機制,形成良好有序的競爭態勢,鼓勵校際競爭;要給學校充分的自主權,廣泛調動校長、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充分挖掘現有資源的最大潛力,改革教育教學過程,建立依法治校的管理制度,使學校管理從“人治”的因素中擺脫出來,走上依法治校、規范管理的軌道,確保學校工作健康、有序、規范、高效地運轉。
走內涵發展之路必須鼓勵教師“勇創一流業績”。全體教師要以創先爭優的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勇創一流教育業績。在具體工作中,每位教師要勇于實踐,勇于創新,勇于堅持真理,勇于修正錯誤,把科學可持續的教育發展作為我們的第一要務,立足教育教學本職工作,有力推動新課程改革,兢兢業業,爭先創優,創造一流的業績。
四、做一名稱職的校長要做課改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做課堂教學的標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二十一世紀初國家教育部推出的一項偉大教育改革工程,目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和每位學生的發展,全面、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提高民族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山東杜郎口中學校長崔其升說:做校長就是做課堂教學的標準,做校長就是做課堂教學的引領。我們每一位校長要高度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校長是學校工作的“一把手”,理應是課改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因此,課改能不能實施,是否有成效關鍵在于校長。校長要下定課改的決心,要有恒心和實踐的勇氣和毅力。當實踐過程出現問題時,校長的作用就是幫助團隊解決困難,不斷探索總結。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校長首先要加強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知識視野,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轉識成為“智者”,成為一個智慧型的校長。面對課改,校長除了努力抓好自身崗位培訓外,作為一名教師還要帶頭參加課改培訓,提升新課改專業水平,迅速勝任新課改工作,以便在課改實施過程中擁有指揮權。校長作為“一把手”,應率先垂范,強化課改全過程指導,努力做到深入課堂教學,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用嶄新的課改理念,引領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模式研究,不斷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帶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一個好校長就是一面旗幟”。校長是學校的領導——領者,帶路也;導者,指引,啟發也。兩字合一,就是帶領、引導??傊鲆幻Q職的校長必須具備執著的精神,銳意創新,引領全校師生,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實現教育夢想,力爭成為一名真正的“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