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嬋
【摘 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素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中,師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對學生既是長者,又是朋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陳述意見的機會,質疑問難的時間和權利;同時,學生也要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在接受教師啟發引導的同時,敢于發表不同意見,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課堂教學;提問;激活;鉆研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學改革的主戰場。《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課堂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這些都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日臻完善。如何實現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重視提問的藝術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數學教學就是不斷地引導學生生疑、不斷解疑的過程。巧妙地設疑,可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求知欲。恰如其分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階梯,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因而數學教師應十分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
(1)有目的地課前提問。教師根據前節課內容和本節課需要,簡明扼要的提問,如“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誰還記得?”,既檢查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傳授作了很好的鋪墊。
(2)新課導入時的提問、設問。根據學生好奇的特點,又發他們求知的欲望。如教“圓的認識”時,先出示幾個生活中的圓形物體,接著請學生說一說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圓形的?當學生說到車輪是圓形時,設疑: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學了“圓的認識”以后,同學們就明白了。這一提問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從而自然地進入了新課教學。
(3)新課講授時的提問,力求設計出富有啟發性、思考性的問題。要在講課的關鍵處提問,問題公布后,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如:把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后,求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一些對周長理解不透的學生便認為把一個長方形的周長乘2即可。根據這種情況,我便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拼成后的長方形何處是周長?”引導學生去思考,經過討論后,學生理解了“周長”是指圖形外圍的長度之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發展思維,又加深了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綜上所述,藝術性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活動,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索求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是課堂教學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1)自主參與活動,在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切實感受數學與自己生活學習的密切聯系,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如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我創設模擬的商場,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買賣活動。在自主活動中學生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學會了簡單的兌換,而且增強了與人溝通交際的能力。因此,自主參與活動是幫助學生積極思維、掌握知識的法寶。
(2)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時,我創設買體育用品的活動情境,讓學生用36元錢買一副乒乓球拍價值8元,看看剩多少元?學生通過活動交流,得出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有的小組認為可先用12元減8元,在加上沒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組認為可以先用36元減6元再減2元得28元等等,經過討論,學生還爭著說還有不同的辦法進行計算。這種誘發學生思維的源頭是課堂,我讓學生回去,用自己的計算方法,看看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方法。第二天學生興高采烈地說用在了什么地方。這樣學生通過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學活了知識、激活了思維。
(3)動手合作,激活創造性思維。例如:教學“角的分類”時,我為學生提供了十個角為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量出度數,然后討論分類。匯報時,學生各抒己見,劃分的標準不一、種類不同。這一操作過程,培養了學生多角度的創造思維。當學生按照三角形的特點分三類時,我要求學生根據三類角的特點,大膽地為他們取名字。學生爭著活動,氣氛活躍。對于取對名字的學生加以表揚,大大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學的輕松、學的靈活。
組織數學活動,改變了一種靜態的教學,給數學課堂一種蓬勃的生機,給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讓學生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深入鉆研教材,為上課做充分準備
課前準備是有效地課堂教學前提。認真學習課標,明確教學方向,全面系統地把握教材,把握教材各部分的重點、難點,以便教學時加強重點、分化難點,進而在教學時幫助學生分析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在新知識點上啟發、點撥,提高效率,并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素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中,師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對學生既是長者,又是朋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陳述意見的機會,質疑問難的時間和權利;同時,學生也要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在接受教師啟發引導的同時,敢于發表不同意見,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
五、教學反思有利于提升高效課堂的教學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
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性質。
有從事數學教學研究多年的學者提出,現代數學教學中,反思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數學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其中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群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顯然,這種教學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教師應把教學反思這一過程努力把握好,真正為提高課堂高效而努力。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然是所有教師的不懈追求。新課標的實施,給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增添了生命動力,帶來了嶄新的變化,使我們的課程改革更加深化。我們要在新課標、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探索與實踐,不斷追求與創新,改革教學模式,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樹立新型的數學教育思想,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總之,教好數學課并不難。只要你熱愛這一行,加強自身修養,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認真鉆研課標教材,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那么有效地數學課堂教學就會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張山行,http://www.zytxs.com
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二零一四年度《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性》課題。課題批號BY[2014]G02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