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莎
背景情況: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大惠民工程中的教育教學工程中,于2013年為我園的12班及兩個多功能教室均配備了觸摸一體機,如何合理,高效的運用一體機優化教學成為我園領導及老師們的教研內容。為此,我園專門開展了一系列關于一體機的培訓。在培訓中,因個人視角,仁者見仁,智者見者,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在幼兒教學中合理運用一體機來優化我們的課堂。
一、3~6歲兒童特點
3~6歲的兒童,由于他們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階段,對于抽象的事物較難接受,有意注意處于發展初級階段,水平低、穩定性差,易受周圍事物干擾。但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又有積極地反應。老師們在上課時也會有這樣的感受:當幼兒感興趣時,精神集中、輕松愉快,與老師配合得很好。但當幼兒不感興趣時,課堂秩序較亂,幼兒被動,上課沒有效率。而一體機教學的特點是:操作、趣味、直觀性很強,可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主動性和參與性,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獲得知識,能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中的缺陷,運用到位可以起到優化教學的效果。
二、吸引幼兒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優化教學
(一)技術支持導入環節的優化
一節課能否吸引幼兒,導入環節非常重要。好的導入環節是一節課成功的前提。運用一體機技術支持導入環節可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優化教學。
第一步:課前分析。
活動名稱:中班藝術《母雞孵蛋》
活動目標:(1)運用圖譜與節奏譜相結合的方法,打出不同的2/4拍節奏型。
(2)能用拍手、拍肩、跺腳等聲勢動作來表現。
導入環節在本節課的意義:節奏練習是音樂要素中重要的一項內容,但節奏練習本身是枯燥乏味的,運用一體機的智能教輔工具為本導入環節營造出神秘的氣氛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關鍵。
第二步:技術支持導入環節的優化。
導入語: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可是它有點害羞,藏起來啦,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看看它是誰?
支持導入環節:運用一體機智能教輔工具中的遮幕、聚光燈、放大鏡的功能,營造出找客人的神秘氣氛,讓幼兒對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充滿好奇和期待。
優化效果:利用輔助工具在導入過程中就像一臺戲的序幕,當序幕慢慢拉開,所有幼兒都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找客人的情境中,引起了先聲奪人的奇效。
(二)技術支持教授環節的優化
部分教學活動是不具體抽象化的,面對這種教學活動老師應該想辦法把不具體抽象的內容轉化成幼兒可看,可摸的具體形象內容。
第一步:課前分析。
活動內容:大班社會《美麗家園—垃圾回收與分類》
活動目標:(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幼兒通過老師講解,自己動手操作,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回收利用的。
教學難點:本活動,需要幼兒了解垃圾回收與分類,由于不衛生和局限性,老師不能把垃圾帶到教室讓幼兒認識、觀察、也不能讓幼兒動手分類各種垃圾,但是光靠老師的講解是不能讓幼兒真正了解垃圾回收與分類的,所以要借助信息技術教學。
第二步:技術支持教授環節的優化。
支持教授環節:事先準備好所需要的活動素材,導入到Easy Meeting的操作軟件中,這樣幼兒就可以運用工具欄中工具,通過單擊、雙擊、拖動、指向等手段來與教師互動。通過貼笑臉,貼哭臉的方式評選出自己喜歡的城市,以及用連線的方式幫垃圾找家,不但使幼兒注意力長期處于集中狀態,而且由于可操作性,幼兒都爭先恐后的參與到活動中?;顒友由飙h節還可以帶領幼兒通過視頻了解垃圾處理過程和方法。這樣就具體、詳細、科學的讓幼兒了解到垃圾的回收與分類。
優化效果:一是幼兒可以自由做主,體現幼兒主導地位,提高幼兒的興趣;二是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來模擬現實生活中垃圾分類的情景,通過直接觀察、比較,操作讓幼兒形象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的垃圾以及標志;三是有利于培養幼兒操作一體機的能力。
三、不合理運用,畫蛇添足,事倍功半
不同教學活動有不同的性質,不是所有的教學活動都適用一體機教學,要甄別選擇,不能因為不合理運用而畫蛇添足,事倍功半。
(一)時機把握
中班《毛毛蟲與蝴蝶》是一節音樂欣賞活動,老師很用心,把毛毛蟲變成蝴蝶后的課件制作的非常精美(在一片大花園中,飛舞著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蝴蝶,有的蝴蝶繞著花枝翩翩起舞,有的蝴蝶抖動翅膀閃閃發光,有的蝴蝶從四面八方不斷飛來……)可想而知孩子們看到這么精美的動態蝴蝶畫面是多么喜歡,這么好的課件輔助教學一定是一節成功的音樂欣賞活動。可是這節活動在導入環節因為課件的出現不和時機而失誤了。
案例:
導入環節:有一只毛毛蟲,其它的朋友都叫它丑,因為它長得實在太丑了,但是它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變漂亮,它的愿望能實現嗎?我們一起去音樂中尋找答案吧?。úシ耪n件)。
分析:看似導入環節沒有問題,但是在音樂欣賞中卻犯了錯誤。幼兒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觀看課件是不和時機,本末倒置的。想象一下,當精美的動態蝴蝶飛舞的畫面展現在幼兒眼前,幼兒是專心聽音樂還是著迷于眼前美麗的景象?當然是被美景所吸引,可想而知,真正能夠專心欣賞音樂的幼兒能有幾人。不專心欣賞音樂是孩子的問題嗎?當然不是,而是老師沒有為幼兒提供專心欣賞音樂的環境。因為美麗的蝴蝶把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都吸引走了,孩子們正在興致勃勃得看蝴蝶,哪還有注意力欣賞音樂。老師經常教育幼兒要一心一意,那么就請不要做讓幼兒做一心二用的事情,他們不可能一邊專心聽音樂,一邊專心看畫面,要知道,它們只是幾歲的孩子而已。
(二)避免生搬硬套
案例:在我園進行“一課多研”活動中,有兩位老師都抽到了大班語言《兩只山羊》。第一位老師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生動形象,但是效果平平。第二位老師采用了游戲教學,放一根平衡木,讓幾位幼兒分別從平衡木兩端上去,走到平衡木中間幼兒發現過不去了,這時幼兒就會想辦法解決問題,反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分析:《兩只山羊》這個故事比較經典,很多幼兒在很早以前就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過這個故事,所以就要避免像第一位老師通過看圖片,課件的形式讓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因為部分孩子聽過故事就已經失去了一半的興趣,不能吸引幼兒的目光。但是如果像第二位老師將故事以游戲的方式開場,牢牢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立刻引起幼兒高度的興趣參與活動。
(三)度的把握
大班音樂活動《小龍人》是一首歌表演,80后的人根據電視劇《小龍人》都知道“小龍人”的形象,但是作為現在的幼兒根本就不知道“小龍人”為何?所以老師可以運用視頻來讓幼兒了解“小龍人”的形象及故事大意。也可以讓幼兒模仿畫面中的人物形態,但是當幼兒對人物有所了解,也有了一定表演技能后,就可以省去模仿畫面,讓幼兒創造性地發揮和表演,進而激發創造潛能,使教學既體現出信息時代的特征,又能體現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如是一味的播放視頻畫面,幼兒就會照貓畫虎,無形中扼殺了幼兒的創造火花,失去了主體地位。
(四)時間及熟練度的把握
在一節課中也不能長時間的讓幼兒的耳朵和眼睛充斥在各種圖、文、聲、像中。要適可而止,把握好時間,如果時間過長導致幼兒長期仰脖,這樣容易造成疲勞,產生厭倦感。老師也要對課件進行熟練操作,避免因不熟練操作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反而達不到效果。
綜上所述,運用一體機優化教學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應正確處理一體機優化教學,既要做到讓一體機優化教學在課堂上錦上添花,又要把握好度,發揮一體機真正的優化教學的作用,從而更好的服務于幼服務于幼兒,服務于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