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安東
(雙鴨山市人民醫院藥劑科,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臨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病例分析
紀安東
(雙鴨山市人民醫院藥劑科,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目的:提高臨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水平,促進醫療質量的改善。方法:臨床藥師與感染管理專業人員協作,深入臨床,對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病例進行匯總、分析并將結果反饋給臨床醫師。結果:我院抗菌藥物應用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有待進一步提高。結論:臨床抗菌藥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情況,醫院應加強監督與管理,確??咕幬镌谂R床得以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使用。
抗菌藥物使用分析
抗菌藥物指對細菌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藥。目前,抗菌藥已成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有力武器。但藥物的作用分為兩重性,包括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咕幬镆膊焕猓m可治病,也可引起包括毒性反應、變態反應、二重感染各種不良反應,尤其是不合理運用,會導致藥源性疾病發生,還會產生耐藥性,甚至致殘或危及生命。雖新的、強力廣譜的抗菌藥不斷開發上市,但人類和細菌感染的斗爭越來越激烈,究其原因乃不合理甚至濫用抗菌藥的結果。
1.1 資料與方法
通過隨機性抽取在院治療過程中使用過抗菌類藥物的400份病歷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其資料匯總分析來反映當下抗菌藥物使用的不合理現狀程度。其中屬于治療性類的抗菌藥物案例為200份,而圍手術期對于預防性類的抗菌藥物使用案例為200份。而后通過抗菌類藥物使用的相關指導性文件進行藥物使用的問題分析,而后總結本地抗菌類藥物使用不合理的臨床現狀。
1.2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均采用EXCEL電子表格進行錄入統計,并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處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方式與各類不良反應表現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rson相關性分析法,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性不合理抗菌類藥物使用比例為23%,預防性不合理使用抗菌類藥物比例為33.5%,400例案例中113例為不合理用藥,總不合理用藥比例為28.25%,總體來說不合理用藥情況比例較高。通過對113例不合理用藥原因進行分類發現,由于無指征性藥物使用比例為23%,藥物用藥方法和數量不合理比例為11.5%,藥物種類選擇不合理比例為18.6%,給藥時間不合理比例為25.7%,用藥時長不合理比例為21.2%。
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方式與各類不良反應表現的相關性經Person相關性分析后,無指征性藥物使用、藥物用藥方法和數量不合理、藥物種類選擇不合理、給藥時間不合理、用藥時長不合理等因素,均與不良反應顯著相關(P<0.05)。
近年來,臨床上關于藥物不良反應的案例頻頻報道,而抗菌藥物則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的主要藥物,這可能與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及使用量有關,在醫院使用的各類藥物中,抗菌藥物是使用頻率最高且應用量最大的藥物,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菌藥物而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此外,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的抗菌藥物不斷出現,且臨床上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尚缺乏科學性,導致臨床上使用抗菌藥物時,無指征性藥物使用、藥物用藥方法和數量不合理、藥物種類選擇不合理、給藥時間不合理、用藥時長等不合理現象,不僅增加了不必要的住院費用,而且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因此,加強對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與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相關性研究,對進一步保障患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3.1 抗菌藥不合理應用的原因
抗菌藥的不合理應用究其原因,除醫院方面還存在以藥養醫現象,醫務工作者醫德和責任心較差,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從思想上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外,主要還是作為抗菌藥物的使用主體的醫師、護士、藥師藥品知識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欠缺??咕幬锊缓侠響玫脑蛴幸韵聨追矫?。(1)藥物因素:隨著新藥的不斷問世,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不良反應。所以對新上市的抗菌藥物的使用應慎重,對其不良反應還有待觀察。(2)患者因素:由于個體差異,同種藥物治療同一疾病,不同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有差異,屬不可預見的因素,故在使用抗菌藥物的過程中要注意給藥個體化,并注意觀察。還有患者未按照醫師、藥師的指導用藥。(3)醫師因素:醫師對抗菌藥物的知識掌握不夠,抗菌藥物的藥效學、藥動學知識缺乏,對抗菌藥物的適應證、藥理作用、作用機制、半衰期、禁忌證和配伍掌握不熟,導致用法、用量、給藥方案、聯合用藥、配伍不合理規范、重復用藥,甚至導致二重感染、細菌耐藥。(4)藥師因素:藥師配藥審方未嚴格審核,或由于自身抗菌藥物知識的欠缺,未及時發現、反饋、指導不合理規范的處方。(5)護士因素:護士由于抗菌藥物使用知識的缺乏,在使用抗菌藥物的過程中,未發現溶媒使用中的不合理之處,在操作中未注意滴速等操作細節。
由于以上的原因,造成了抗菌藥物在臨床的濫用,從而造成抗菌藥物的毒副作用的增加、耐藥菌株的產生,甚至導致配伍禁忌及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直接威脅著患者的生命。
3.2 抗菌類藥物的使用原則
用藥指征:對于Ⅰ類型切口的用藥指征:(1)手術部位范圍大且出血時長較長;(2)手術項目設計到人體重要內在內臟器官;(3)有非自體物質植入;(4)其他危險性因素,如果高齡者、糖尿病嚴重者、腫瘤化療期者、免疫力低下者等。Ⅱ類型切口及Ⅲ類型切口中污染較為輕微者使用預防性類抗菌藥物;而Ⅲ類型切口中污染較重及Ⅳ類型切口開始者都使用治療性類別的抗菌藥物。
用藥種類選擇:主要根據手術位置的容易感染的菌群類別來選用,具體執行方式可以參照衛生部的38號文件中常規手術關于預防性抗菌類藥物使用的具體條文來做。
預防性用藥的時間:一般在術前0.5~2h為最佳,如果遇到剖宮產案例可以在臍帶結扎后用藥,在術前用藥可以讓手術產生切皮程序時組織可以有充足的抑菌藥物濃度。
預防性用藥的時長:Ⅰ類型切口在24h以內,Ⅱ類型切口在48h以內,Ⅲ類型切口在3~7d內。
3.3 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措施
醫院應建立與完善管理體系,明確工作責任制,高度重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加強與規范制度管理,提高臨床用藥合理性。通過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大幅度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合理性;強化抗菌藥物使用與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法規意識;重視抗菌藥物遴選與評估,嚴格品規管理。在醫院臨床用藥遴選專家庫抽出一定數量的專家,對品種的安全性與風險進行客觀分析評估,多數票通過后,才能準入該藥品(抗菌藥物和非抗菌藥物)在臨床使用,同時跟蹤該藥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還應規范處方點評,促進臨床合理用藥。開展行之有效的處方點評工作,有效地提高醫院合理用藥水平,有效地提高醫務人員的合理用藥意識。
[1]王雷,趙久強.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典型病例分析[J].齊魯藥事, 2009,03:184-185.
[2]郭其,初翠英.臨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病例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10:125-126.
[3]徐蕓.某三甲醫院2011-2012年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D].安徽醫科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