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蘭 劉煌 云泉
(廣東省新豐縣氣象局,廣東新豐 511100)
如何做好復雜天氣下的地面觀測
盧美蘭 劉煌 云泉
(廣東省新豐縣氣象局,廣東新豐 511100)
新豐縣位于粵北山區,境內群峰聳峙,海拔高度差別較大,地質結構及地形地貌復雜,這就使得本地出現雷暴、大風、暴雨等復雜天氣的頻率增高,當發生這樣的復雜天氣時,獲得準確的地面測報觀測資料,保證正點地面觀測數據及時準確傳輸,將對測報工作順利開展意義十分重大。
復雜天氣測報資料
為了保證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氣象觀測工作順利開展,觀測員必須以高度的責任心積極應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認真學習熟悉相關業務知識,如大風、冰雹、雷暴等重要天氣的觀測、發報標準的相關規定,為減少因強降水天氣造成的網絡中斷、電腦故障等突發情況造成的影響,應隨時做好人工編報天氣的準備工作,使復雜天氣來臨時做到各項工作心中有數,不至于忙中出亂。其次要檢查各觀測設備運行情況,重點檢查雨量傳感器是否正常;備份電源、發電機、傳感器、量杯等設備要處于正常狀態。要熟練掌握觀測和發報的備份措施,包括熟悉操作轉換備份計算機。
復雜天氣來臨時需掌握伴隨的一種或者幾種天氣現象的觀測和編報技巧,要依照相關規定對所出現的天氣現象做出準確的記錄、判斷和編報,并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各種重要天氣報和正點地面觀測數據維護,形成上傳數據文件。天氣現象結束時,應及時檢查各儀器的安裝情況,看深層低溫是否有進水等,有災情出現時要進行調查,并記載在氣簿一的紀要欄中。在復雜天氣下對重要天氣的觀測和發報是最容易出現錯誤的環節,下面就對我站較常出現的重要天氣觀測和發報做簡單的說明。
2.1 雷暴的觀測與發報
雷暴為積雨云中云間或者云地間產生的放電現象[1],守班時間內第一次出現雷暴時,應在10分鐘內單獨編發一份雷暴重要天氣報告,其后出現雷暴不再發報。當雷暴由前一日持續至本日20時后時,以20時后的第一次出現聞雷的時間在10分鐘內拍發一份雷暴重要天氣報告。根據最新的業務規定,夜間不值班期間出現的無法辨別雷暴時間的雷暴可不另外拍發重要天氣報。
2.2 大風的觀測與發報
大風是瞬時風速達到或者超過17.0m/s的風。測站在定時觀測(08、14、20時)正點前30分鐘至正點出現大風(≥17.0m/s)時,其重要天氣報可用正點地面氣象要素數據文件代替,不必單獨編發重要天氣報;在其它守班時間內,出現大風(≥17.0m/s),應在10分鐘內單獨編發一份大風重要天氣報。大風重要天氣報告在我們省一天只發一次,當大風持續到20時以后,則從20:01起,不須再編發大重要天氣報告。
2.3 冰雹的觀測與發報
冰雹是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狀不規則的固態降水[1],在守班時間內,若在定時觀測正點前30分鐘至正點出現冰雹時,其重要天氣報可用正點地面氣象要素數據文件代替,不必單獨編發重要天氣報;在其它守班時間內,出現冰雹,應在10分鐘內單獨編發一份冰雹重要天氣報告。重要報一天只發一次,當冰雹直徑比始報的直徑增大了10mm或以上時,應編發一份續報;如果10分鐘內始報尚未發出,又達到續報標準時,可只發續報。其后,若斷續再降雹,并且再增大10mm或以上,也不再編發冰雹重要天氣報告。nn為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徑,用毫米為單位編報。冰雹直徑≥99mm時,nn均編報99。冰雹隨降隨化,或臨近正點突降冰雹而來不及測量時,可目測估計其直徑[2]。
2.4 視程障礙現象
在我站視程障礙現象主要有霾和霧,雖然霧和霾都會影響能見度,但兩者成因特點各有不同。霧和霾的區別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達到90%以上的為霧,水分含量低于80%的為霾。80%到90%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也可稱為霧霾天氣。霾和霧有一些肉眼看得見的“不一樣”。霧的顏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是黃色、橙灰色。
(1)有關霾的觀測和發報:霾是大量及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一天中任何時候均可出現。在守班時間內第一次出現霾且最小能見度小于5.0Km時,應在10分鐘內單獨編發一份霾重要天氣報告,其后出現霾時不再發報。
(2)有關霧的觀測和發報:霧是懸浮于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的物理現象,多出現于早晚[3]。根據能見度它分為三個等級:霧、濃霧和強濃霧。第一次出現霧或濃霧或強濃霧時應在10分鐘內單獨編發一份霧重要天氣報告(始報),其后當出現更強級別的霧時應在10分鐘內單獨編發一份霧重要天氣報告(續報)。
(3)關于霧與霾的說明:國家級氣象站當霾與霧由前一日持續至本日20時后,應拍發一次重要天氣報,此時GGggW0中的GGgg報2001。由于視程障礙現象(霾、霧)拍發重要天氣報的規定與天氣現象的記錄規定不一致,在拍發視程障礙現象重要天氣報時,應在值班日記中記載視程障礙現象出現的時間和強度(能見度大小)等內容。
當自動站設備因采集器故障造成某一時次全部或者部分要素去缺測,在無法確定修復時間時,觀測員應做好下一個時次人工觀測的準備。其觀測項目為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速、地溫及量取降水量等。若采集器運行正常,但因通訊模塊故障無法正點地面觀測數據維護將數據送到計算機內時,觀測員應讀取采集器實時數據顯示屏上的正點編報數據,在“”中人工錄入,保存生成長z文件上傳。遇數據傳輸故障時,則可采用備份措施發報,或者口傳基本要素。對不能及時排除的儀器故障,應及時報告本單位的負責人和市局業務管理人員。
在復雜天氣來臨前只要我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檢查以及儀器的維護,掌握好相關業務知識,在復雜天氣來臨時穩定沉著應對,并認真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及有關技術規定操作,就能正確獲得第一手氣象觀測資料,及時準確地傳輸各種觀測數據和重要天氣報告,安全完成復雜天氣下的地面觀測任務。
[1]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中國氣象局監測網絡司,地面氣象電碼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 1999.
[3]中國氣象局監測網絡司,氣象學與氣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盧美蘭(1983—),女,廣東韶關人,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劉煌男(1985—),廣東省韶關市,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大氣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