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東 張茹
(蘇州絲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江蘇蘇州 215222)
知識產權全球化:現代轉向與法理反思
何曉東 張茹
(蘇州絲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江蘇蘇州 215222)
法律與經濟在現代社會已經和全球知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多維度的知識法律循環體系,因而知識產權在全球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知識產權要從古典知識產權說起,建立在勞動價值基礎之上的古典知識產權經過時代的變遷開始現代轉向,在其形式上有了巨大的變化。加之互聯網時代的迅速發展,知識產權的變得越來越重要,可以說知識產權的社會信息化秩序要求現代中國必須轉變法律思維,將知識產權全球化進行科學的法理性反思。
知識產權全球化現代轉向互聯網時代法理反思
全球化的知識產權已經逐漸走向信息化的道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全球世界正在構建起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信息交互化網絡體系,現實的知識產權正在被虛擬的知識產權所侵襲,一些大型的跨國公司利用相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手段來獲取大量的經濟利益,可以說,知識產權正在和法律相結合,古典知識產權進化到現代知識產權,而現代知識產權走向法理化的道路勢在必行。
1.1 透析“古典”知識產權
通常來說,知識產權區別于一般的現實產權,具有抽象性特點以及具體性特點,所謂抽象性是指能夠被重復以及控制的產權,而具體性是指具有確定性的產權定義。而“古典”知識產權在19世紀被資本主義的社會化生產所侵襲,使得“古典”知識產權面臨著較大的社會壓力,一方面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知識產權的發展比較靈活同時也較為復雜,區別于工業革命時期的簡化版知識產權,作家,工匠以及技術工人往往有著較大的“獨占性”特權,這種情況使得知識產權的界定比較模糊,另一方面在技術以及科學開始進行規模化的生產時,在大工業的河流中,一般的獨立個體進行知識的創造已經不能滿足知識大規模生產的需求,自我繁殖的獨立發明開始不合時宜,雙重方面的影響使得知識產權迫切需要一個精細規范體系,從而適應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1]。
1.2 “古典”知識產權面臨的危機
一般來說,“古典”知識產權面臨著“勞動范式價值”的危機,也就是說知識具有稀有特點,加之當時土地財產比較有限,從而導致了不同內容的兩者之間的稀缺性。知識稀有性的展現方式是以無線的擴充形式以及持續的利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知識的稀有性源自法律,同時也是法律構造的一定產物,知識產權通過法律中的系統結構來進行知識的運作以及知識分確定,這樣一個過程可以說是知識的不斷創造以及不斷占有的過程,是在法律系統中不斷進行編碼的過程。這種過程就形成了具有特定歷史特性的知識產權機制。“勞動范式價值”的功能就是要將知識的擴充性以及稀有特點有效的結合起來,利用法律結構,逐漸轉化為知識的勞動、知識創造、知識分配相關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將知識勞動與創造變得正當化。按照“勞動范式價值”的敘述,知識產權必須是由法律來進行保護的,知識財產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一種代碼機制的系統不斷的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同時將知識產權進行了區分,若一個人擁有知識財產,那么他就是知識的“財產所有者”,若這個人沒有知識財產,反之亦然。只有這兩種情況。
1.3 “古典”轉向現代知識產權
可以說從19世紀60年代,“古典”知識產權已經逐漸開始向現代知識產權轉變,不再是某一個科學家研究成果的獨占權利,隨著法律的組織不斷的變化,知識產權也開始轉型為比較“開放的系統”,這種現代轉向的過程使得知識產權獲得了自主性和不斷的發展。隨后有關于知識產權的相關的法律書籍開始出現,一些較為專業的學術型法律論著產生。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知識產權交流越來越多。這個時期,知識產權的公共辯論也較為流行。隨著全球貿易的不斷發展以及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很大程度上推進了知識產權的發展,由于國際知識產權互動的頻繁,同時也形成了關于知識產權的法律標準化的語言模式。知識產權之間的科學化的溝通方式使得知識產權更加的現代化和規范化,不同國家還對知識產權在這一時期的定義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法和原則進行了具體的制定,這項措施徹底促進了現代知識產權的產生[2]。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家的經濟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互聯網時代迅速來臨,大規模的全球產業的外包業務使得知識產權具有某種制度方面的優勢,具體來說說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還比較薄弱,這種狀況就使得其在全球經濟大背景中具有了“優勢”,但是這種“優勢”正在逐漸減弱。就當代中國來說,知識產權并沒有進行比較靈活的保護,相較于美國、英國這樣的國外發達國家來說,還有較大的差距。在全球貿易中,當代中國的這種滯后的知識產權也不能隨便的更改制度,除非想要退出世貿。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3年,我國的五百家公司的資產數據顯示,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的比例是30%和70%,無形資產中,包括知識的創新、相關知識產品以及知識技術方法等等,這些無形資產也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知識產權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當代的知識產權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動力,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產業的不斷提高,還能增加企業技術方面的發展,同時還是一種強效的法律利器。而當代中國必須將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做到位,加強法律關于知識產權的相關政策。通過法律來實現知識產權的發展。因此可以說在當代社會知識產權與法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法律成為了知識產權的靠山,同時知識產權在法律的保護下,也能夠在全球經濟社會的大環境中走得更長遠[3]!
綜上分析可知,法律與經濟在現代社會已經和全球知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多維度的知識法律循環體系,因而知識產權在全球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知識產權正在和法律相結合,古典知識產權進化到現代知識產權,而現代知識產權走向法理化的道路勢在必行。
[1]楊建.知識產權國際法制探究[D].吉林大學,2011,09(25).
[2]范超.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2011,05(25).
[3]余盛峰.知識產權全球化:現代轉向與法理反思[J].政法論壇, 2013,12(15):02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