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霄飛,1979年生,現任吐魯番地區文物管理局局長。曾任南加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美西南地區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聯席會首任執行主席、名譽主席。2004年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一轉眼,我到新疆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工作已經快2年了。2年來,組織的關懷,領導的鼓勵,同事的支持,讓我深深體會到吐魯番人民的開放、包容與真誠。吐魯番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全國單日氣溫的最高紀錄就出現在這里。而吐魯番人對于遠道而來的朋友,恰如吐魯番的夏天一樣熱情。
望著窗外那燦爛的陽光,我不禁想起了萬里之外另一個陽光明媚的地方——我曾經學習生活了近8年的美國洛杉磯。同是驕陽似火,同樣凝聚著我的夢想。然而,洛杉磯和吐魯番兩座城市,又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同。相識和不相識的朋友曾經無數次問我:為什么要來新疆?為什么要來吐魯番?其實,我的內心,有著揮之不去的邊疆情緣,我愿意把自己的事業放在這里。此刻,我愿把自己從洛杉磯到吐魯番的心路歷程,和各位朋友分享。
向往
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我特別喜歡的文章——《葡萄溝》。小時候,夜里躺在床上,我默念這篇課文,就能靜下心來,很快入睡。從第一句“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到最后一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不過200多字的文章,我在心里背上個三五遍,就能睡著。鄰居胡叔叔的葡萄架,也因此常常出現在我的夢里。
現在回想起來,《葡萄溝》這篇文章,不僅凝聚了我對老師和親人的美好記憶,也承載著改革開放之初,一個少年略顯苦澀的繽紛夢想。學過了《葡萄溝》,在我的夢里,鄰居的葡萄便已不再是單調的綠色:“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而最能勾起我遐想的,莫過于這句話:“那里盛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雖然那時沒有見過香梨,也難得吃到蜜桃和葡萄,但我知道,它們一定是異常甜美的。
邂逅
若不是因為洛杉磯的那一次畫展,吐魯番和那里甜美的水果,或許僅僅是我幼時的向往和記憶。
2001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來到位于美國洛杉磯市的南加州大學歷史系,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經歷過初到美國的艱辛,我決心要幫助新來的留學生盡早適應校園生活。幫新同學辦手機、找房子,為身邊的中國同學排憂解難,組織文藝晚會、乒乓球賽等文體活動,在忙碌中,我結交了朋友,增長了能力,并當選為南加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隨著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各高校、各地區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聯系也越來越多,在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教育組的推動下,我們聯合位于美國西南部的南加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夏威夷州20多所高校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成立了美西南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聯席會,我榮幸地被推舉為首任執行主席,后來又擔任名譽主席。
在美國的8年,中國學聯一直伴我成長。我組織和參與組織的上百場大小活動中,一次畫展讓我尤其難忘。一名留學生的父親是很有功底的畫家,我們邀請老先生在華人社區舉辦畫展,他欣然應允。那次畫展非常成功。開幕式簡樸而熱烈,宣讀了國內政府、媒體發來的賀電。作品水平很高,當地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畫家應觀眾的要求,現場揮毫潑墨,贏得陣陣掌聲。
晚上,我請老先生一家人吃飯,表示感謝。席間,自然而然談到過去的經歷,老人家便憶起了年輕時在新疆的艱難歲月。十幾歲的時候,他響應號召從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來支援新疆,自認為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然而,來到新疆,才發現條件比自己想象的還要艱苦許多。難得吃上幾頓飽飯不說,住宿條件也簡陋得很。嚴寒的冬季,不過是在戈壁灘上挖個地窩子,晚上時常被凍醒,瑟瑟發抖很久,才又稀里糊涂地睡著。幾個月后,才住上自己親手蓋的房子。
戈壁灘上,淡水是稀缺資源,當時被稱為“甜水”,每人每天只能分得一小盆,做飯、飲用,都要靠這一盆水。平時洗漱,是舍不得用“甜水”的,都是用鹽堿度很高的井水。女同志用井水洗頭,頭發洗過后澀澀的,感覺特別難受。畫家整整一個星期拼命節約“甜水”,才終于讓他當年的戀人、如今的老伴能開開心心地用“甜水”洗一次頭發。說到這里,畫家老淚縱橫,而年邁的妻子則一手握著丈夫的手,一手掏出手帕,遞到愛人的手中。
我被深深感動了。感動我的,有迎難而上的壯志,更有畫家夫婦歷盡生活艱辛卻依舊甜美的愛情;有熱血青年的無所畏懼,更有畫家淚光中閃耀的人性光芒。我忽然意識到,如果沒有畫家夫婦和他們那一代人所經歷的苦澀,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品嘗到新疆瓜果的甜美。
在學聯組織的中國政府和企業引才座談會、國內高校招聘會上,和同學聊天的時候,我曾經無數次說起回國發展、為國服務的美好前景。我也多次許下誓言,將來要到邊疆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于是,在感動之中,我對自己說:希望有一天,我能以上一代建設者們同樣的堅強意志,去建設更加美麗的新疆,讓新疆人民的生活更加甜美。
緣份
從此以后,我開始關注新疆。那里的自然景觀壯美獨特,那里的歷史文化悠久燦爛。自古以來,新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幾十年來,新疆各項事業飛速發展,新疆各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在天山南北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新疆給我激情,也給我幸福。2006年秋天,我和往常一樣,幫助新同學找房子。忽然,我看到了一位女孩,她來自新疆。攀談之中,得知她的父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我心中忽而涌起一股莫名的豪情,不禁說了一句太過正式卻十分真誠的話:“你和家里通電話的時候,請代我轉達我對兩位兵團戰士的敬意!”
聽了我這話,她微笑著點了點頭。
我相信,吃著甜蜜葡萄長大的女孩,一定有著甜蜜的心靈和夢想。我知道,經歷過嚴寒酷暑、見識過飛沙走石的巾幗英雄,一定可以同甘共苦。
我們相愛了。
后來,我們結婚了。
而我并不知道,我和新疆這片廣袤土地的情緣,卻才剛剛開始。
一天,我正在吃午飯,接到一位在新疆掛職的大學同學的電話。幾句寒暄之后,他突然說了一句:“吐魯番地區面向全國公選文物局長,文史哲專業,博士優先。你過來不?”
我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久違的激情頓時如潮水般洶涌,卻又瞬間如潮水般退去。
“這可是個大消息。”我用平靜的語氣回答道。
我和妻子總是談到新疆,也在談笑間說起過到新疆工作。然而,在這一刻我意識到,要把美麗的設想變成現實,有時需要異乎尋常的精神力量。
愛人的全力支持、父母師長的鼓勵,最終讓我鼓起勇氣,來到火焰山下的吐魯番,第一次看到兒時夢中的葡萄溝。
拼搏
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通,多民族多宗教在這里繁衍傳承。吐魯番是個神奇的地方,這里有炙熱的大漠戈壁和火焰山,有勃勃生機的綠洲和潺潺流淌的坎兒井水,有世界聞名的故城古塔和享譽中外的葡萄瓜果。多元的民族文化、奇特的自然地貌,締造了吐魯番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吐魯番是世界四大文化體系的交匯點,華夏燦爛文明進程的活化石,西域絲綢之路精妙絕倫的博物館,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歡樂園。
吐魯番地區文物資源極為豐富。不可移動文物方面,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有200余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可移動文物方面,吐魯番博物館藏品達2萬多件。地區文物局是“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典范單位”。
為了吐魯番文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我和同事們一道,努力拼搏著。一次次披星戴月,一番番酷暑嚴寒,我們全心全意地干、務求實效地干、爭分奪秒地干、豁出去地干。因為我們堅信,只有努力,才能改變;只要努力,就能改變。拼搏中,有過失落,但更多的是喜悅;有過悵惘,但更多的是充實。
當然,從洛杉磯到吐魯番,相隔萬里,變化是巨大的。因此,在努力發揮自身特長的同時,我主動“接地氣”,重視調查研究,多多觀察身邊的領導如何處理事務,充分發揮單位同志的主觀能動性,信任群眾、依靠群眾,逐漸適應了這里的環境,也深深愛上了這片火熱的土地。
和洛杉磯、和許多大城市相比,吐魯番的生活或許有些艱苦,甚至可以說是單調。不過,每當我想起老畫家夫婦,想起上一代人創業維艱的歷程,想起在我成長道路上師長的關懷和家人親友的支持,我便為自己能喝到“甜水”而感到幸運,為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感恩于前輩師長,感恩于這個偉大的時代。
尤其讓我感到欣喜的是,曾經讓我魂牽夢繞的葡萄溝,每天都在我的身邊。
從洛杉磯到吐魯番,我的心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