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磊,王 棟,權 偉
(1.長安大學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陜西 西安 710021;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醫院 藥械科,新疆 烏蘇 833000;3.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1)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是其主要并發癥。高血壓的發生系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心理、社會因素所致的情緒障礙對血壓影響較大[1-3]。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干預在臨床的應用愈見廣泛[4-6]。本研究通過對高血壓患者采用藥物輔助心理干預的方式進行治療,觀察患者血壓、抑郁情緒和生活滿意度的變化。
2012 年1 月~2013 年11 月235 名高血壓患者,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 mmHg 或和舒張壓≥90 mmHg)。排除標準:(1)明顯智能障礙、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病家族史和個人史、各類繼發性高血壓、急進性高血壓及檢查不合作者;(2)冠心病、糖尿病,明顯心、腦、肝腎功能不全及有藥物濫用史者;(3)嚴重抑郁患者或者伴有自殺傾向患者。分別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生活滿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進行初次測量,將篩選出有抑郁狀態的70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6 例)和干預組(34例),對照組男性16 例,女性20 例,35 ~83 歲,平均(58±6.3)歲;干預組男性17 例,女性17 例,37~81 歲,平均(62±5.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1 評定工具 (1)HAMD 由焦慮/軀體化、體重、認知障礙、日夜變化、遲緩、睡眠障礙、絕望感7類因子分組成,共24 個條目。采用0 ~4 分的5 點評分,得分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總分<8 分,無抑郁癥狀;總分>8 分,為有抑郁癥狀;超過20 分,輕或中度的抑郁。該量表屬于他評量表,即醫生與患者交談之后,由醫生填寫[7]。(2)SWLS 由MantakYuen 翻譯并修訂的中文生活滿意度量表,共包含5 個條目,要求受測者對每一種描述情況同意程度打分,采用7 點評分方法,1 分代表非常不同意,7 分代表非常同意,分數越高代表生活滿意度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為0.826[8]。
1.2.2 實驗方法 患者知情同意后首先完成問卷初評,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狀態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均進行常規藥物治療(非洛地平5 mg,每日1 次)。干預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采取團體和個體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5 周心理干預。團體心理治療:將干預組分成4 組,每組9 ~10 人,各由1 名經過培訓的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帶領,每周1 次,每次50 ~60 min,共5 次團體活動,分別為小組建立、接納階段、行動階段、訓練階段和分享階段。主要依據第三代認知行為療法,即接納與承諾療法的具體關鍵技術,目標在于提高組員對高血壓等這類疾病的認識程度,注重提高他們的心理靈活性,在團體中分享對高血壓病的認識,接納并更好的進行認知融合[9-11]。個體心理治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針對其不合理信念進行認知干預。5 周后進行2 次量表評定得出兩組患者的HAMD 及SWLS 評分。由統一的醫護人員分別測定兩組患者心理干預前、后血壓變化,兩次測定分別取3 次靜息位右肱動脈血壓平均值。測量時間統一為早晨7 時臥位血壓采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4.0 統計軟件包處理。分別對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評分做配對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HAMD 抑郁程度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治療5 周后,兩組HAMD 分值均降低,抑郁程度有好轉趨勢;干預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平均下降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1。

表1 兩組高血壓患者干預治療前后HAMD 評分Tab.1 HAMD scor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SWLS 評分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治療5 周后兩組SWLS 分值均增加,生活滿意程度有提升趨勢;干預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平均下降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表2 兩組高血壓患者干預治療前后SWLS 評分Tab.2 SWLS scor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治療5 周后,兩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下降,干預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3。

表3 兩組高血壓患者干預治療前后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mmHg)Tab.3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3]。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多數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其中抑郁情緒最為常見[2-3]。研究表明,單純的藥物降壓治療效果不佳,不能調節情緒因素對血壓的影響[12]。研究證實藥物聯合心理干預不但對高血壓效果顯著,還可以減少降壓藥物的使用劑量,減少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緩解患者的藥物經濟負擔,同時具有安全高效的優點[1,4-6,13]。本研究對伴有抑郁情緒的高血壓患者采用藥物降壓聯合心理干預的治療方法,通過團體和個體治療相結合的手段,給患者一個排遣抑郁情緒的平臺,結果顯示藥物結合心理干預能有效緩解高血壓患者的抑郁情緒,明顯提高患者生活滿意度水平,對血壓的控制效果較單純降壓藥物治療更好。
本研究的特色是基于第三代認知行為療法——接納與承諾療法進行綜合團體和個體心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抑郁情緒的緩解和病情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接納與承諾療法由美國內華達州大學心理學教授Steven C.Hayes 博士及其同事于20 世紀末至21 世紀初創立,是一種以人類語言、認知的關系框架理論和功能性語境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經驗性行為心理治療,采用接納、認知解離、正念、觀察自我以及價值、承諾行為等的改變以創造心理靈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臨床研究已證明該療法在相當廣泛的臨床問題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能成功治療抑郁等許多心理問題,并在與CBT 等傳統療法的對比中展現優勢,如社交恐懼、工作壓力、晚期癌癥的悲痛、吸煙、二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等[9-1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治療5 周后干預組的HAMD 分數較干預前明顯下降,SWLS 分數明顯增加,抑郁程度和生活滿意程度均顯著改善(P <0.01);干預組和對照組收縮壓、舒張壓較干預前下降顯著,但干預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說明結合藥物降壓治療,接納與承諾療法進行綜合團體和個體心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抑郁情緒、生活滿意度以及血壓控制療效顯著,可以消除和改善患者的緊張、焦慮、抑郁情緒,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滿意程度。今后研究可以同時設定對照實驗,比較一般心理干預療法與接納與承諾療法的干預效果,同時還可研究干預后的即時和延遲效果,為本研究提供進一步實證支持。
臨床治療中,醫護人員一定要關注病人的心理狀況,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助相關的心理干預十分必要。高血壓患者大多都伴有一定的抑郁情緒,兩者的相互作用能夠使其生活滿意度降低。本研究中和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的生活滿意度水平有顯著地改善,說明心理干預可以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滿意度水平。另外,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抑郁情緒,同時可以降低抑郁情緒對軀體狀態的影響,同時抑郁情緒還使患者不適主訴增多。以往研究證明降壓藥物和抗抑郁藥物聯合使用能夠有效改善抑郁情緒[16-17]。但是服用抗抑郁藥物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服藥者出現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會很快增加等。綜上所述采用單純降壓藥物輔助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使其血壓顯著且平穩的下降,在緩解抑郁情緒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滿意度水平,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高血壓雜志,2000(1):94-102.
[2]張紅,趙慶華.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其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7(7):749-750.
[3]Scalco AZ,Scalco MZ,Azul JB,et al.Hypertension and depression[J].Clinics,2005(3):241-250.
[4]丁品,邴潔.心理治療對64 例老年高血壓病人康復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1999(2):16-18.
[5]段書,趙水平,朱熊兆.心理干預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降壓藥物劑量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100
[6]張志銳,陳學詩,王金巖,等.原發性高血壓綜合心理治療的遠期療效觀察[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3):170-173.
[7]湯毓華,張明園.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J].上海精神醫學,1984(2):61-64.
[8]Diener ED,Emmons RA,Larsen RJ,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1):71-75.
[9]曾祥龍,劉翔平,于是.接納與承諾療法的理論背景,實證研究與未來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1(7):1020-1026.
[10]黃薛冰,張亞林.認知療法新進展[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0(2):116-118.
[11]張婍,王淑娟,祝卓宏.接納與承諾療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療模式[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5):377-381.
[12]Routledge F,McFetridge-Durdle J.Nondipping blood pressure pattern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07(1):9-26.
[13]王東升,邱建國,周晉源.心理治療和改善睡眠降低血壓變異性的臨床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4):279-281.
[14]Hayes SC,Luoma JB,Bond FW,et al.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model,processes,and outcome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6(44):1-25.
[15]駱桂秀,馬梁紅,唐柳云.原發性高血壓心理社會因素調查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5(3):306-307.
[16]梁婉儀,林偉春,洪建康,等.藥物聯合綜合性心理干預治療高血壓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1):33-34.
[17]段書,肖晶,趙水平,等.心理干預及抗抑郁藥物治療對高血壓病伴抑郁情緒的患者血壓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4):31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