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學東 王慶芳
【摘 要】現代社會的空氣污染、生存環境惡化、生活壓力過大等問題,伴隨著旅游者素質的提高,旅游理念與方式的轉變,促使旅游者對生態旅居有了越來越強烈的需求,生態旅居產品可以讓旅游者躲避現代文明、緩解生活壓力、放松身心以達到生態養生的目的。浙江金華武義縣溫泉、森林等旅游資源豐富,區位條件良好,客源充足,極其適合發展生態旅居,應根據資源特色從南、中、北三個區域打造不同的旅居產業組團,重點開發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產品、輕松愉悅和強參與性的旅居產品,同時可以把多種文化因素引入到現代的生態旅居旅游開發過程中,營造良好的生態旅居環境。
【關鍵詞】生態旅游 生態旅居 武義縣
在現代社會,三類人群越來越多,一類是由于環境污染、有毒食品、高物價、高房價等種種問題導致人們生活壓力較大,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使亞健康群體越來越大,逃離城市、回歸自然的需求也較強;同時老年群體也越來越大,人口老齡化成為中國的不可阻擋地一個趨勢,據民政部印發的《2013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萬人,占總人口的14.9%,有生態養生的需求;第三類是獨立工作的女性群體越來越大,需要有一個優美而安靜的生態環境,開展美容和養生活動。生態旅居產品正好迎合了這三類群體的需求,為游客提供優美的養生居住環境,吸引城市居民到鄉村或是海濱等擁有溫泉、森林、海濱等養生旅游資源的地區去旅游并短期居住,去感受一種遠離都市喧鬧嘈雜特有的寧靜,富含氧氣和負離子的新鮮的空氣對于生態養生有著較好的作用,也有利于女性美容養顏和延緩衰老。
浙江金華武義縣擁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與自然生態,境內分布著星羅棋布的古村落,民風淳樸,生活閑適,長壽者較多。多年來,武義縣政府極其重視生態養生旅游的發展,其豐富的養生旅游資源以溫泉為代表,并通過召開五屆中國武義國際養生旅游高峰論壇等活動,擴大了武義縣溫泉等生態旅游產品在中外游客中的影響,是發展生態旅居的理想地區。
1生態旅居的相關定義及作用
1.1生態旅游
近十多年來,生態旅游在中國快速的發展,生態旅游的概念也在不斷被拓展,內涵在不斷被豐富與充實。廣義的生態旅游包括一切在大自然中進行的游覽、度假活動,如森林生態旅游、海洋生態旅游等,可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游”和“綠色旅游”。狹義的理解是指到自然環境進行的生態回歸游,力求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實現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的持續發展[1]。
1.2旅居
旅居(Sojourn),顧名思義就是亦游亦居。旅居生活形式多樣,如“候鳥式海南行”養生休閑旅居團、老年游新模式“旅居團”等[2]。旅居的活動項目較多,包括農家樂,體驗種植,采摘,垂釣,喂養,餐飲住宿,農業傳統習俗體驗等等[3]。學者們普遍認同的旅居定義,是指個體在有別于其本身居住地和文化環境中作暫時性居住,并返回原住地。
1.3 生態旅居
生態旅居通常包括兩部分:生態旅游和居住,兩個方面彼此配合,共同發展。目前生態旅居在國內論文很少,筆者在中國知網上搜索以“生態旅居”為關鍵詞的論文,沒有搜到相關論文,從近些年來國內外生態旅居的發展狀況,筆者認為生態旅居指的是以生態和養生旅游資源為主要吸引物、以休閑養生為目的,到達異地進行短期的旅游度假并居住的一種旅游活動。
2當代生態旅居文化的主要消費對象及其消費特點
2.1高層次文化旅游者及其消費特點
生態旅居文化象征著人們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深層思考,是現代人對一種更簡單、更健康、更自然的存在境界的追求。所以生態旅居者都是一些文化層次及水平相對較高,比較成熟的旅游者,他們往往對有文化內涵的旅游景觀有興趣,不再限于觀光旅游產品。那些生態養生、有文化內涵、參與性強的旅游產品,如鄉村旅游產品、少數民族村寨等,有別于日常忙碌單調的都市生活可以讓他們體驗人生詩意棲居的審美生存境界,從世俗的生活中品味出優雅的情趣。
2.2生活壓力較大的現代都市旅游消費者及其消費特點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提速,現代的都市人群生活節奏過快,熬夜加班、高競爭、高就業壓力、房價、物價等種種問題給他們帶來較大的壓力,以中青年群體為主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亞健康人數不斷擴大,他們有強烈的逃避城市生活的愿望,希望通過生態旅居與自然生態環境零距離接觸,放緩腳步,放松身心,調整飲食與生活規律,在短時間內擺脫都市的快節奏,達到休閑養生的目的。
2.3 老年旅游消費者及其消費特點
生態旅居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使旅游者達到自我保養、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近些年來我國老年人數量的增多,身心健康問題促使他們對于養生的需要越來越強烈,老年旅游市場又被稱為“銀發市場”,有一定收入,空閑時間多,他們希望通過體驗生態旅居旅游產品來感受田園、山林生活的愜意,實現長壽和養生的目的。生態旅居產品必須要突出養生、健康、休閑等特點,通過生態旅居利用良好的生態來調節心態、修身養性,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4女性群體及其消費特點
現代年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個人經濟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消費方式逐漸變化為發展型、享受型消費,她們更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旅游和美容養顏上面,女性天生對外在環境和自身心境敏感,易受其感染和情緒化,到生態環境中開展休閑度假,特別容易達到美容養顏和養生的目的,生態旅居產品如號稱“天然氧吧”森林區域就以其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吸引了大量的女性消費者,開展以美容養生和放松身心為目的的旅居活動。
3武義縣生態旅居建設概括
3.1旅游業發展基本概況
武義縣位于浙江省中部,面積1577.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8%,耕地占10.8%,水域占2.6%,總體呈“八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武義縣積極推進旅游業發展,形成了“冬有溫泉之溫暖,夏有森林之清涼,春有農耕之風貌,秋有丹霞之奇麗”的生態特色養生旅游格局,獲得了最佳休閑旅游勝地、首選避暑圣地、十大生態旅游名城、十大養生勝地等稱號。自2003年全省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來,全縣進行了村莊整治建設工作和生態村建設,2013年武義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完成20個村的美麗鄉村建設 [5]。在2013年10月,還評選出了“武義十大長壽村”;武義還有著適合各類養生藥材生長的良好環境,發展出了“壽仙谷”等中藥養生品牌。
3.2武義生態旅居旅游資源概況
3.2.1地理地質旅游資源
武義縣境內西北部和東南部都有氣勢磅礴的山體,同時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72.1%,空氣質量優良率90%以上;河流屬于錢塘江和甌江兩大水系,落差較大的地形形成了豐富的大灣湖、楓樹塘、南塘等水力資源和眾多壯麗的瀑布景觀,75%的地面水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在2008年,武義縣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全省首批生態縣。
3.2.2溫泉旅游資源
武義縣地下蘊藏著豐富的溫泉資源,現探明溫泉地熱異常點13處,日出水量可達2415噸,水溫36~45度,富含偏硅酸、氟元素、硫化物等礦物質及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良好的保健和輔助治療作用。現在建設好的溫泉項目有唐風露天溫泉、清水灣溫泉度假村、明招溫泉酒店、清風寨等,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3.2.3歷史和人文旅游資源
武義縣的歷史和人文資源豐富。武義縣始建于三國吳赤烏八年(公元245年),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有延福寺、俞源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招山呂祖謙及家族墓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洞、俞源兩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等。還有隋唐時期的六朝御醫葉法善的道教養生文化的流傳,至今遺存的古跡有茶園、戲臺、文昌閣、鳳池書院、古代寺廟等古典建筑,開設的有民俗風情物品展覽館,同時還開展了祭祖、蕩湖船、走馬燈、迎佛、鑼鼓、接仙女、采茶舞、滾龍、廟會、武義昆曲等民俗活動,還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展了武義溫泉文化節、武義摩托車極限運動文化節等人文活動。
3.2.4生態農業旅游資源
通過近二十年的產業化、規模化、精品化發展,武義縣基本建成優質米、茶葉、山油茶等12條特色農業產業帶,生產出“武義春雨茶”、“桐琴蜜梨”等特色品牌,同時以壽仙谷藥業公司為代表,大面積生產鐵皮石斛、靈芝等中藥產品以及系列中藥養生食品,目前已經建成了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1個,主導產業示范區4個,特色農業精品園1個、示范基地45個,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生態旅游示范點以及生態旅居活動內容。
4武義縣開展生態旅居建設的途徑
4.1從區域空間結構角度進行生態旅居產業建設
由武義縣政府統一規劃,以養生旅游突破季節限制,以休閑度假突破產品限制,實現各個產業的配合,從空間角度進行整體規劃,逐步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6]。把武義縣城建設成為旅游集散與服務中心,由于北部地區溫泉分布較為集中,設置好北部溫泉度假養生組團,中部以“壽仙谷”等品牌為代表,以丹霞地貌為特色,發展丹霞國藥養生組團,在武義縣南部,是山體和植被分布的區域,風景秀美,打造生態休閑養生組團,從而形成差異化的區域產業品牌。
4.2提供有地方文化內涵、有特色、個性化的產品
目前隨著我國旅游者文化素質的逐步提高,他們往往追求一些有文化特色、有亮點及符合當前社會流行和熱點的旅游產品,尤其是一些有地方和少數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其中的民俗文化元素即各民族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和文化元素[7]。武義縣有俞源、郭洞等古村落里的民居建筑及太極文化,在本地聚居的畬族服裝服飾、飲食、節日等民俗文化,同時還有御醫葉法善道教養生文化、鄉村傳統耕讀文化、丹霞地貌文化,從飲食、建筑、人居環境等方面都要突出武義縣的特色文化內涵、特色,以吸引生態旅居者的關注及喜愛。
4.3注重旅居產品周邊環境和氛圍的營造
生態旅居旅游產品不僅僅包括某一個具體的旅游景區景點,而是一個綜合性的旅游產品,包含多種成分,特別是周邊環境與氛圍的營造,所以旅居產品的設計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主產品設計,所謂的主產品即旅游的主體部分,從表現形式到內容都因最大限度的保留當地的原生態,并且運用一定的手段凸顯其原汁原味,營造出一種生態旅居的環境和氛圍。二是配套產品的設計。旅游者來到旅游度假地雖然是體驗一種原生態的生活方式,但是這并不代表旅游者愿意接受簡陋的配套設施,配套設施的設計方面一方面要考慮與主題相符,與周邊環境相映襯,營造出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整體氛圍。
4.4融合多種傳統文化元素到生態旅居旅游產品設計中
武義縣的生態旅居客源,主要來自于鄰近區域的蘇杭滬的游客是武義縣主要的客源,文化素質偏高,旅游產品的消費注重品味,所以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就應該注意把茶、酒、建筑、園林、宗教文化等高品位文化因素融入到產品設計中,營造出一種別具吸引力的小資情調和高雅氛圍,既滿足了他們的審美和休閑需求,又很好地傳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文化。
4.5開發輕松、快樂、參與性強的旅游產品
由于臨近武義縣的杭州、上海、蘇州等城市的居民生活在污染嚴重、交通擁堵的環境里,而且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人們需要通過體驗生態旅居產品來放松身心,特別是那些輕松、快樂、參與性強的旅游產品正好適應了當代人的需求,武義可以大力發展如漂流、森林浴、溫泉等類型的休閑養生旅游產品,讓旅游者徹底放下日常忙碌的工作,零距離的走進和親近大自然,也適合親子之間快樂互動,讓都市人群在閑暇之余,和整個家庭一起放松自己,分享快樂。
參考文獻:
[1] 楊彥鋒,徐紅罡.對我國生態旅游標準的理論探討[J].旅游學刊,2007(4):73-78.
[2] 景再方,楊肖麗.中國鄉村旅居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模式選擇[J].農業經濟,2010(6):31-33.
[3] 李柏文,毛志睿.旅游目的地“旅居社會”的建構與發展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1):64-67.
[4] 范向麗,鄭向敏.女性旅游市場細分及其特征分析[J].經濟論壇,2009(17):80-84.
[5] 金京.生態旅游發展的新思路—武義縣發展養生旅游的對策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08(6):302-303.
[6] 文謹,白凱.地理學視角下的出國旅居研究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3(7):148-158.
[7] 張軍.中國旅游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2-243.
作者簡介:況學東(1976—),男,河南信陽人,旅游管理碩士,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商務管理系講師,主要從事旅游管理理論研究及教學工作。